盡管遭遇嚴冬,而且從春天開始的“光伏冬天”很可能將持續至明年。但相比風電,投資者還沒有完全失去信心,“死一批也許又是一個牛市”。 美國曾經是中國光伏企業看好的一大潛在市場,但“雙反”案前景尚不明朗,用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的話來說,“如果加收關稅,中國企業將面臨滅頂之災。”咨詢機構ClearSky Advisors也預計,明年美國市場的裝機將增長7%至1628兆瓦,但由于設備價格下降,整個市場投資將與2011年持平,甚至更少。 光伏產業同時還具有能源行業的周期性特點,美國市場同樣可能受到石油和天然氣價格波動的影響。 另一方面,國內市場之門正在緩慢打開。英利綠色能源稱,三季度來自中國市場的出貨量超過今年6月30日以前的累計總和,而英利的高管對2012年中國的市場預期是3GW。相對于大多數的光伏企業,英利在國內市場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它是“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大贏家,三季度的出貨量主要來自青海項目的釋放。 在業內觀察人士看來,國內政策層面對光伏市場的態度要比對風電謹慎得多。野村證券亞洲能源行業研究主管李泓廣認為,中國面臨節能減排壓力和部分地區的缺電問題,需要相對便宜且容易做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他并不看好成本昂貴的光伏發電在中國的發展。 很多光伏企業也不想像英利那樣“為搶項目而降價”,天合光能一位人士抱怨說,做國內項目只是“裝裝門面”,“現在國內價格太低,電價也低,國內業主對賬期的要求還更多。” 發改委在今年7月底發布了《關于完善太陽能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年底建成投產、尚未經發改委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而此后核準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以及已核準但年底未能建成投產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均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西藏除外)。 這也是今年三季度國內出貨量有所提升的原因。“大家都在搶1.15元的電價,業主還不給全款。”一位光伏企業的銷售人員抱怨。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告訴記者,早在2009年國家能源局就已準備提出1.15元/千瓦時的光伏上網電價,由于部門間意見不同一直拖到了今年夏天。令他遺憾的是文件的期限是到2011年12月31日。“政策不能只用半年,造成的結果是一哄而上都要建,違背了很多建設程序。” 此前,光伏發電的上網價格由特許權招標決定,“更多是想用招標逼出低價,這樣是無法真正培育戰略性產業的。應該給企業合理利潤和緩沖空間。”石定寰表示。反思中國陸上和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中價格比重過大,運營商為搶裝機不惜低價競標,這嚴重影響風電項目的運營盈利能力,令風機質量問題時有發生。 曹寅分析認為,現在的標桿電價,在西北光照條件好的地方尚能算清成本賬,但東部就差一些,中部最差,“干脆就不要搞,要不也是浪費納稅人的錢”。大規模、集中式的發展已給風電行業帶來上網難、送出難的問題。 國內光伏市場啟動在即,制定何種發展路線至關重要。石定寰的建議是以分布式為主,“比如屋頂光伏電站,或者社區和農村的小型光伏系統。要先做出示范來,按照不同地區、不同資源條件、不同經濟特點進行建設,在示范基礎上形成工程和管理規范,然后大面積推廣。” 但電力行業體制瓶頸仍鉗制著這一切美好的設想。“比起風電,電網似乎更不喜歡光伏。”一位行業觀察人士告訴記者。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長李存慧曾對記者指出,“光伏發電和風電最大的不同是,風電多數只是電源概念,只向網上輸電,由電網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而分布式的光伏發電是雙向的,要買還要賣,會與電網有電量交換,發電高峰時賣給電網,低峰時從電網買,買賣的電價怎么算目前并未出臺規范辦法。另外,光伏發電波動大,上不了主網,只能上配網,而配網的調度體系并沒有自主調配權。” 時隔不過一年,火熱的新能源投資潮驟然降溫。本來對光伏業趨之若鶩的財務投資者,現在轉向了謹慎。 江南資本合伙人鐘曉林將現在視做黎明前的黑暗時期,“還是要謹慎”。江南資本投資的陽光電源主要生產光伏逆變器,看好這一塊是因為“毛利潤很高,而且逆變器不只是用于光伏,也能用于別的領域,是有適應性的技術”。 青云創投合伙人葉東直言,現在并非投資光伏業的好時機,主要的產業板塊戰斗已經結束,但投過六家太陽能企業的青云創投該慶幸自己抓住了早期的投資機會,“從投資角度看,行業現在不太好并不代表投資不賺錢。我們是第一輪投賽維,成本低;另外我們在南京中電光伏上也獲得了不錯的收益。” 相比之下,投資者現在對光伏的興趣還大于同在低谷中的風電,風電已是無人問津。究其原因,光伏成本的迅速下降給了投資者長期的信心,“六年以前成本是6元/瓦,現在是1元左右,下一代可能比上網電價還要低,投資機會依然存在。”葉東表示。 天合光能董事長兼CEO高紀凡預測,未來五年全球將有不少地方能夠實現用戶側光伏平價上網,到2020年實現上網側的平價。 光伏領域的技術創新還在繼續,多晶產品的轉化率已提高到17%左右,準單晶等技術路線也在不斷摸索和成熟。在曹寅看來,除了關注技術進步,在成本和組織管理上有長處的企業仍然值得投資。 “這個行業需要一次大規模的整合,讓一些真正具有成本、資源、管理和市場優勢的企業做大做強,我覺得這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博信資本合伙人安歆說。 有些人相信現在是很好的進場機會,曹寅說,“現在組件只要1美元/瓦了,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價格,現在投資者的恐懼在于產能過剩,死一批產能以后有可能又是一輪牛市。” 可謂光伏前車之鑒的風電,現已陷入國家政策收緊和自身快速擴張的后遺癥之中,目前對投資者已完全失去吸引力。“儲能的問題不解決,真的是垃圾電。”永宣創投合伙人馮濤評價。 儲能技術突破難度很大,特別是在資源和需求極端不匹配的風電行業。抽水蓄能等物理儲能受限于西部缺水的自然環境,而化學儲能手段不可能實現如此巨大的儲存量。據ChinaVenture(投中集團)統計,2010年清潔能源行業排在投資資金流入前列的是風能、電池與儲能技術和環保節能;今年則變成了污染檢測與治理、太陽能以及電池與儲能技術。 來源:財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