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月,太陽能光伏行業感受到“寒風刺骨”的刺痛,遭遇了“洪水猛獸”的攻擊,領略了“刀山火海”的煎熬,也體會了“謠言四起”的震撼。光伏業的“冬天”的確所言非虛,美國企業“雙反”調查申請實屬“無理取鬧”, 全球光伏行情又是喜憂參半,而“光伏大佬”也是自家經文難念。言而總之,近來光伏真可謂“好不熱鬧”! 一、國內外透視 能源危機正逐漸蔓延到世界的每個角落,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水能、風能,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和生存延續必須回答的問題。 光伏技術基于其技術先進性、資源無限性和綠色環保性等特征,無疑是下輪產業技術革命的核心。 然而,今年以來,全球光伏需求大國德國、意大利相繼縮減光伏裝機補貼,德國決定削減16%,意大利決定至2012年年底削減15%-20%、2013至2015年再削減30%-35%。這直接造成全球光伏市場需求萎縮,使多晶硅跌價20%,硅片跌價30%,電池片跌價30%。而在2010年,由于全球需求火爆,價格高漲,國內光伏產業產能高速擴張,不僅已有企業紛紛擴產,還涌現出眾多的新建企業,僅無錫尚德的光伏組件產能就比2009年提升了1.6倍。 過去幾年,中國為扶持光伏產業發展,先后實施了金太陽工程和屋頂計劃,但由于電池組件價格高,國家財力難以承擔過高補貼,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如今,光伏組件價格的下滑開啟了國內應用之門。今年8月,國家明確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將按項目核準期限分別定為每千瓦時1.15元(含稅)和每千瓦時1元(含稅)。這一標桿電價,已接近國內光伏電站的發電成本價。再加上地方政府的補貼,國內光伏發電企業才可以盈利,光伏國內利用的瓶頸將被沖破,國內光伏產業一直以來的“墻內開花墻外香”局面也可望改變。 二、多晶硅價格跌破成本 近來,多晶硅現貨報價25萬-30萬元/噸,跌破成本價,跌至歷史最低點。近年來,漲漲跌跌的多晶硅價格,猶如過山車般令人提心吊膽。今年國慶節之前,由于太陽能傳統安裝旺季的到來,市場對于多晶硅價格曾有過強烈的回暖預期。然而,長假過去,多晶硅的價格不僅沒有上升,反而加速下滑,跌至目前的25萬-30萬元/噸。 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分析師謝晨表示,此次多晶硅價格暴跌主要是因為多晶硅、光伏組件產量增加太多,而太陽能市場卻有所萎縮,供給遠大于需求,以致全產業鏈庫存嚴重,多晶硅行業或將面臨一次大洗牌。 過山車般的多晶硅價格 多晶硅是當前主要的太陽能電池生產原料,據中國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預計,今年全球多晶硅產量有望達到23.9萬噸。在2005年以前,全球多晶硅的年產量僅2.8萬-3萬噸,供需基本平衡,其中絕大部分供應半導體行業,只有極少數用于光伏產業,當時光伏產業所需的多晶硅價格為16萬-20萬元/噸。 就在2005年,全球光伏產業的多晶硅使用量首次超過半導體行業,并且價格飛速上漲。到了2008年上半年,國際多晶硅價格上漲到500美元/千克。一時間,多晶硅行業成了萬眾矚目的暴利行業,投資建廠、增資擴廠蜂擁而至。 然而,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多晶硅價格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急速下滑,2008-2009年跌落至40美元/千克,不足巔峰時期的1/10。此后,多晶硅持續低價,直至2010年,隨著世界經濟形勢的好轉,光伏行業迅速升溫。多晶硅價格最高達到80萬元/噸。此后,由于下游價格戰激烈,多晶硅價格又開始新一波的下跌。 今年以來,多晶硅價格除了在3月份短暫突破70萬元/噸,之后便一路下行,6月份跌至40萬元/噸的成本生死線附近,經過短期的波折又持續下行,直到降至目前的每噸30萬元以下。 據悉,國際太陽能多晶硅大企業已針對新產能,推出2012年的多晶硅新合約,部分新合約價原則上每噸低于25.5萬元,近期甚至傳出2012年有機會降至22萬元/噸。 據了解,目前一個光伏組件從出廠、運輸并通過各個分銷渠道到達終端安裝需要3個月時間。今年光伏產品庫存量一度達到創紀錄的10吉瓦,即便仍然按去年18吉瓦的全年安裝量來看,今年上半年庫存依然明顯偏高。雖然多晶硅并無太大庫存壓力,但是在下游光伏產品利潤的擠壓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多晶硅價格都很難快速回升。 需求下降致價格跳水 資料顯示,歐洲市場受光伏補貼政策變動的影響,裝機量明顯下降。今年上半年總裝機量已經從去年同期的約6吉瓦下降至4.5吉瓦。然而,今年上半年全球電池片產量卻達到了13.2吉瓦,同比增長27.3%,同時全球多晶硅產量為11.7萬噸,同比增長47.5%。供應大增,需求下降,其結果便是今年上半年全球電池片庫存量達到創紀錄的10吉瓦,其上游的多晶硅也隨之大量積壓。 目前光伏產業更多的是依靠國際市場拉動。國際市場的變動,對國內企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造成國內很多企業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需要國家進一步完善和強化政策的扶持,加快培育國內市場。同時,企業在現在的挑戰面前應該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加強管理,在企業的成本、風險控制上,在企業的運行上下功夫。 三、2011年全球裝機量將達21.9GW 國際咨詢機構IHS iSupply近日表示,為趕在2012年各國補貼進一步下調前抓緊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預計全球第四季光伏需求會明顯回升,全年安裝量將達21.9GW,較上年增長25%,不過全球光伏組件廠毛利率近階段依然不會改善。 前三季全球光伏安裝量在14GW左右。iSupply太陽能行業首席分析師海寧(Henning Wicht)指出,由于補貼預算下調和各國政府對光伏安裝量的限制,明年意大利、德國、法國等傳統光伏大市場安裝量可能會減少,導致明年全球安裝總量或會出現下降。 “中國和日本的增長速度可能會高于原先預期,明年市場規模可能繼續擴大。”他預期,明年全球光伏市場安裝量的基礎預測量為20.5GW,較今年有所下降。不過考慮到中、德、意等大國仍有一定的潛力增長空間,明年安裝量有望達到24GW,繼續保持成長。 中國7月公布光伏全國上網電價,對國內光伏應用將是一個利好。iSupply預計今年中國全年光伏安裝量達1.5-2GW,較去年的0.5GW增長兩倍以上,明年更有望增至2.4-3.4GW。 而德國和意大利市場明年亦有一定的潛力上升空間,因為低廉的光伏組件和系統的價格,使得太陽能的投資回報仍舊誘人。iSupply預計,今年第四季德國太陽能光伏將實現用戶端平價上網,即用戶端的系統單位發電成本與用戶支付電費相等。 iSupply同時預期,今年德國和意大利的安裝量有望達到5.9GW和6GW,明年兩國基本安裝量將達5GW和2.5GW,并且分別有1GW和2GW的潛力增長空間。 盡管全球需求明年仍將持續成長,不過目前光伏供應鏈嚴重產能過剩,使得光伏產品價格仍有下降趨勢。即使第四季需求能夠大幅提升,但出于消化庫存及技術提升的原因,光伏生產廠的毛利率不會有明顯好轉。 iSupply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光伏產業鏈上硅片供應商壓力最大,因硅料價格平穩,硅片售價被迫壓縮,而光伏電池和組件供應商毛利稍高,但大多數廠商EBIT(息稅前利潤)仍接近于零甚至為負,垂直整合廠可能保證較高的利潤率。 四、德國光伏市場強勁反彈 據市場調研公司IHS iSuppli所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德國的市場需求終于將出現強勁反彈。這一情況并未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在第三季度內出現,在經歷了上半年較弱的安裝形式之后,各政府的上網電價補貼率并未在年中時出現下調。 較弱的市場需求和產能過剩情況使得產品價格出現了持續的下跌,引發了關于需求彈性何時反彈等問題的種種猜測。德國的光伏安裝量預計在2011年可達到5.9GW,同比2010年的7.4GW下降了20.4%。 安裝量總數字的下降在業內來看也許并不是什么積極的因素,但是持續至今的較弱的需求態勢卻意味著對于供應商和安裝商來說在年底前將可出現一個小型的業務高峰。 需求量的頂峰預計將出現在具德國下調上網電價補貼率15%后的三個月后。 然而,據這家市場調研公司稱,供應鏈或可成為發展的一個瓶頸。 “由于第三季度的需求呆滯,各中國主要供應商紛紛在第三季度降低各自的工廠開工率。”IHS市場調研公司高級總監兼首席分析師亨寧•維希特博士(Dr. Henning Wicht)表示,“正由于此,一些中國供應商或許無法及時擴產以滿足德國市場的需求上漲。在出貨期只有六周的條件下,這些供應商僅有極短的一段機會將其產品運抵德國。” 維希特博士表示,德國市場內的一級和二級組件制造商與各批發商間的關系十分緊密,因此可很好地應對小規模的趕貨狀況,而那些非品牌或低端供應商則或許無法良好應對,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在現貨市場進行銷售,并由于地域上的運輸距離而很難完全抓住機會將市場動態資本化。 據IHS公司稱,總體來看,全球光伏安裝量在2011年預計可增長21.7%,并在2012年將增長速度降至13.7%。 然而,德國市場的安裝量預計將出現連續幾年的下跌,并在明年下降15.3%至5GW。 德總理質疑光伏 擬再削減補貼 德國總理默克爾10月初對在德國具有代表性的下游產業的能源商業可行性進行質疑而使得該產業備受打擊,并提出進一步削減該國上網電價補貼。 默克爾在基督教民主黨在馬格德堡舉行的一次區域會議中作出了上述評論,并同時建議政府應放棄國內光伏市場并使用來自日照輻射水平較高國家的太陽能。 在過去的幾年間,德國開始通過下調上網電價補貼來逐步將太陽能產業與政府補貼分離。但是,整個產業在2011年出現了停滯狀態,而許多專家則將此歸罪于歐洲多個光伏領軍市場內補貼率的下調。 然而,除了2011年光伏市場所經歷的問題外,總統對具有近18GW全球領先安裝量的德國市場的商業可靠性的懷疑態度十分牽強。 上個月,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曾證實,德國正論證由該財務纏身的國家進口太陽能電力的可行性。但是,由于希臘光伏產業仍處于一個相對初期的階段,這一提議并不會對國內制造商造成即刻的影響。 阻礙總統封存太陽能產業的另一絆腳石是核電站。截止至2022年,德國將關閉其所有的核電站,這些電站目前占到了全國能源總產能的23%,并且,盡管默克爾極力反對,許多政府和產業的內部人士已經認為將由太陽能來填補多出來的空白。 德國于此前發出預警信號,德國總理默克爾或迫于政治壓力,評論治絲益棼。然而,這有可能正預示著,一場預警德國大眾上網電價補貼削減將更加激烈的運動正悄然開啟。 五、美企“反傾銷”調查 10月19日,美國SolarWorld公司聯合其他6家太陽能電池和電池板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和國際貿易委員提交申請,指控中國制造商在美國市場傾銷產品,從中國政府那里接受非法補貼,傷害了美國本土太陽能企業。要求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電池(板)進行“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施加懲罰性關稅,共涉及75家中國企業。 10月21日,中國商務部表示,美國政府應該避免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產品采取貿易保護措施,并警告稱“貿易保護主義”將嚴重傷害雙方的利益。 中國太陽電池板制造巨頭尚德電力和英利綠色能源等都否認了不公平貿易指責,并表示將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尚德電力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任何一家企業都有權發起這樣的訴訟請求,但是我們堅持自己的立場,我們將拿出實證證明我們嚴格遵守國際貿易準則。” 英利在其發表的聲明中表示:“將積極應對美太陽能企業發起的貿易訴訟。我們想提醒每一個人,這種指控明顯代表的是單方面的觀點,是片面的觀點。” 同時,天合光能也指出,由美國請愿者提出的指控最終將被證明是沒有事實依據的,而且天合光能與美國客戶之間的交易完全遵循了國際貿易慣例。隨后的司法訴訟將證明這一指控純屬“無稽之談”。 光伏“雙反”另一面 據統計,多晶硅占據全球產能約60%,硅片產能約為70%,多晶硅電池產量近70%,組件產能約占到70%,在整條光伏產業鏈中的巨大優勢,讓整個世界的光伏業界都感受到來自中國光伏企業的沖擊。 前不久,美國光伏企業西屋太陽能提起投訴,稱其專利遭阿特斯陽光電力侵權,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調查申請。 10月11日,美國能源部干預中國購買Evergreen Solar資產。能源部希望阻止美國太陽能企業Evergreen Solar Inc.的一種太陽能電池板制造技術落入其中國競爭對手的手中。 復雜的政治因素 “美國經濟不景氣,中國就成了替罪羊,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是美國政治的一個特點。 說起此次雙反調查的原因,分析人士認為,一個月內接連倒閉的三家太陽能公司Solyndra、 SpectraWatt和Evergreen是此次雙反調查的“導火索”。 可再生能源被奧巴馬寄予厚望。他上任后不久,就推出了“美國復興與再投資計劃”,把新能源作為經濟復蘇的重要引擎。提出在3年內讓美國再生能源產量倍增,供應全美600萬戶用電,而這是過去計劃在30年內才能達到的目標。在未來10年,投入1500億美元進行新能源開發,創造500萬個新工作崗位;保證美國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到2012年占美國發電總量的10%,到2025年占25%。 然而數年過去,愿望并沒有變成現實。雖然采取貸款擔保(資料顯示,上述倒閉的三家公司都接受過高達數千萬美元的政府扶持。2009年,美國能源部向Solyndra提供了高達5.27億美元的貸款擔保。)等多種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但是評論認為奧巴馬的綠色就業計劃還是陷入窘境。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臨近,于是中國公司成了替罪羊,以轉移美國國內對政府政策的指責。 事實上,中國光伏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公司倒閉,老板“跑路”,行業開始整合。陷于寒冬中的不僅是歐美企業。 在美國上市的尚德、晶澳、中電光伏、賽維LDK等光伏企業,在二季度業務均出現虧損。報道顯示,溫州的中小光伏企業正在陷入倒閉潮。以浙江為例,浙江去年新增的110多家光伏企業,半數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國指責中國給本國企業高額補貼時,9月份,雖然Solyndra公司倒閉的調查審理還在進行中,美國能源部對清潔能源公司的貸款擔保又開始了。 六、傳言尚德將申請破產 10月18日晚11點左右,“尚德電力將會申請破產保護”的消息在微博上被轉發。隨后尚德電力多位高層及管理層否定并澄清了該傳聞。巧合的是,國慶節前后,另一家光伏龍頭企業賽維LDK有可能申請破產保護的說法在業內流傳甚廣。隨后,賽維LDK總裁佟興雪表示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破產保護”傳聞不屬實。 盡管兩家大型光伏生產企業并沒有實質性出現破產,但這些“破產”傳聞的背后,是目前國內外光伏企業“煎熬中度日”的窘境。財報顯示,賽維LDK、尚德電力等光伏龍頭企業已出現債務較高等問題,而包括多晶硅、硅片及光伏組件等產業上下游也面臨著庫存增加、銷售價格下滑、產能過剩甚至小企業倒閉等困局。 兩光伏巨頭債務高企 某多晶硅生產企業高層也表示,雖然“破產保護”聽上去并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詞匯,但是這對于上市公司或者債務人來說,其實是一種非常好的保護方式。 但顯然,目前尚德電力和賽維LDK并不屬于資不抵債的情況。據查,兩家公司今年二季報發現,尚德電力目前擁有的資產為54.34億美元,而其負債為37.74億美元,其中短期借款為16.6億美元。 賽維LDK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末的總資產為70.56億美元,而公司總體債務為41.27億美元,相比其他光伏大型公司來說,債務額相對較高。此外,公司的短期債務大約為22.14億美元,要比營收高于它的尚德電力的短債更高一些。 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尚德電力和賽維LDK的速動比率(速動比率數字越低說明償債能力越弱)分別是0.72和0.51,在11家中國光伏概念股中,處于偏低位置。 “賽維LDK因為在前幾年巨額投資了多晶硅生產廠,其債務確實較高。”前述多晶硅企業高層表示。2009年時,賽維LDK曾將旗下多晶硅廠15%的股份以15億元人民幣出讓給江西國際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而受多晶硅價格企穩及光伏行業需求回升的影響,2011年年初賽維LDK又再回購了這部分股權。 關于債務如何解決,賽維LDK公司一位負責投資業務的高層拒絕透露進一步的消息。 業內人士認為,兩家光伏巨頭債務高企,與市場需求不景氣、價格下跌有直接關系。 中國光伏業整體現狀寫照 尚德公司今年以來壞消息不斷,先是多名高管離職,7月份與美國多晶硅供應商ME MC中止合作關系賠付2.12億美元,8月份又陷入“詐捐門”,再到如今的破產傳言。其股價也從2008年高峰時的90美元,跌到昨日的2.08美元;市值從最高峰的170億美元,跌到現在的3.75億美元。 尚德目前的處境,是中國光伏業整體現狀的寫照。因為看好光伏產業的“錢”景,從2006年開始,大批資金紛紛涌入光伏制造業,中國各地都出現了光伏“大躍進”。預想不到的是,瘋狂的擴產潮,卻遇到了今年歐洲市場的萎靡,中國光伏業不得不飲下自釀的苦酒。 相比市場需求9%的增速,光伏組件的產能卻在大踏步前進。從無錫尚德、英利綠色能源、江西賽維LDK、天合光能等行業巨頭了解到,到今年年底,僅僅這四家的光伏組件產能就達9GW。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僅中國的光伏組件企業的產能就達到了30GW,而全球今年裝機量只有20G W左右。產能嚴重過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據統計,目前全球的光伏組件庫存量在10GW左右,廉銳預計,如果廠家不減產,明年年底庫存有可能飆升至22GW。光伏組件價格暴跌,庫存大幅增加。沒有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普遍陷入虧損的泥潭,倒閉潮將難以避免。 七、郭臺銘“逆市而行” 就在全球光伏市場陷入低谷之際,代工大王,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卻宣布投資千億人民幣進軍光伏產業。郭臺銘的這一舉措,讓整個業界一片愕然。 如今,光伏產業哀鴻遍野,多晶硅和光伏組件的價格已經低于很多企業的生產成本,連無錫尚德、江西賽維這樣的龍頭企業都傳出了破產傳聞,無錫尚德、賽維LD K、晶科能源與晶澳太陽能等,今年來的股價一路急轉直下。郭臺銘此時逆市而上進軍光伏業,是找死還是會讓富士康獲得新生? 光伏“大躍進” 郭臺銘旗下的鴻海和富士康,是代工領域的王者。然而,代工行業不到5%的利潤率,無名無分為他人做嫁衣,一直是“代工皇帝”郭臺銘多年來心中的隱痛。富士康的生產基地在中國,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大幅攀升,富士康的利率進一步逼近極限,為了應對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郭臺銘表示,未來三年時間,將以100萬機器人代替工人。 與此同時,郭臺銘還在為富士康尋找新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新能源。 9月16,郭臺銘剛剛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項目的揭牌;9月17日,郭臺銘又現身江蘇鹽城阜寧縣,出席富士康在當地的光伏基地項目簽約儀式。根據規劃,這兩個項目的總投資高達1000億人民幣(其中山西項目投入900億,江蘇項目投入100億),最終兩大基地的規模為:多晶硅產能10萬噸、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達到10G W。 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德國W acker公司的產量為3.05萬噸。在經過2011年的擴產之后,今年全球多晶硅產量有望達到23.9萬噸。到2012年,中國保利協鑫的多晶硅產能將達6.5萬噸,從而登上第一的寶座。2010年,中國國內的多晶硅產能超過8萬噸,實際產量為4.4萬噸,而市場需求量接近9萬噸,中國去年進口了4萬多噸的多晶硅。 也就是說,富士康的10萬噸多晶硅的產能如果能在2014~2015年前后投產,無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之一,并占到屆時中國多晶硅產能的三分之一左右(由于還有很多資金涌入多晶硅項目,中國市場情報中心預計,2014年中國多晶硅產能或達29萬噸左右)。 從光伏組件來看,中國2010年的產能為15G W左右,今年中國光伏組件企業產能達30G W,尚德、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 D K和天合光能等四家的產能就達9GW,而全球今年裝機量只有20G W左右。以富士康10G W的產能計算,也將成為全球第一。 外界評論認為,郭臺銘的光伏大躍進風險巨大,但從未涉足過太陽能光伏行業的郭臺銘卻稱,光伏業的技術還不很成熟,“需要富士康這樣具有強大設計能力的公司來做產業整合”,“富士康目前有最佳的方向和時機”。 自主品牌夢 郭臺銘選擇在行業最低谷的時候進軍光伏業,并非一時沖動的拍腦袋決定。這次高調宣布投入千億進入光伏業,郭臺銘給富士康找了一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那就是中國最大、也是目前全球排名第三的多晶硅生產商———香港協鑫集團。據了解,到2012年,協鑫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保利協鑫的多晶硅產能將達6 .5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 有消息稱,此前也與英利談過,但富士康要建自主品牌,英利不同意,談判無疾而終。 據保利協鑫的半年報顯示,其多晶硅生產成本為27美元/公斤左右。隨著其規模的進一步擴充,到2012年,保利協鑫的多晶硅生產成本有望達到20美元/公斤。與保利協鑫合作生產多晶硅,對于富士康來說,無疑能在生產成本上做到最大的節省。 有分析人士指出,富士康的成本控制能力首屈一指,再加上引入保利協鑫的生產技術,配合規模化生產,富士康的多晶硅生產成本應該能控制在20美元/公斤以下。即使到時候多晶硅價格跌到30美元/公斤,富士康依然能夠獲得遠高于代工業的利潤。這應該是富士康敢于進入這個行業的原因所在。 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光伏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從國內來看,據國家能源局公開信息顯示,我國“十二五”光伏裝機量將從原來的5G W上調為10G W,2020年的光伏裝機量則有可能上調至50G W;從全球范圍來看,隨著太陽能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未來三到五年,在歐美部分市場,太陽能發電成本將低于火電,太陽能將迎來新的一輪高速成長。“我們判斷三到五年的周期內,全球多晶硅的需求將增加到100萬噸的級別,是現在的十倍左右。 如果這一判斷成真,多晶硅的價格不排除有大幅上漲的可能,這或許成為富士康新生的機會所在。正是看好光伏業的巨大潛力,仍然有眾多企業繼續投資多晶硅。10月18日,中電投1.2萬噸多晶硅項目在內蒙古開工建設,將于2014年投產。 八、我國非住宅項目待裝達14GW 7月份發布的國家光伏上網電價政策極大地刺激了中國的光伏項目發展。根據國際光伏行業研究機構Solarbuzz中國市場追蹤報道,截止9月底,中國非住宅光伏項目待安裝量達到14GW。 Solarbuzz指出,中國市場已安裝、開始安裝和仍在開發階段的非住宅光伏項目共1,007個。仍在開發階段的項目包括尚未進入委外招標程序、已經進入委外招標程序或者是不透過委外招標程序的規劃等。 在西北地區,太陽輻射強烈,擁有廣闊的土地用于公共設施級光伏項目,目前占全國待安裝總量的66%。待安裝量居前五位的省份是: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和四川。 目前全國29個省份都有非住宅光伏項目。1MW以上的項目有707個,占據了大部分市場。快速發展的非住宅光伏市場為為項目開發商、工程公司、采購公司和建筑公司創造了重要的成長機會。大部分主要的項目開發商都是國有企業。前10大項目開發商占全部待安裝量的9.7GW。 中國光伏上網電價政策早于預期的發布刺激了中國市場光伏項目的爆炸式發展,這導致了更多的招標活動和光伏訂單。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規模將超過1.6GW,較2010年增長230%。 九、太陽能電池報價跌破0.6美元/瓦 伴隨著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電池報價正在急速下滑。 若依目前要求的16.8%轉換效率水位來看,太陽能市場目前已傳出每瓦0.58~0.6美元左右,除跌破0.6美元(折合人民幣3.88元)關卡外,據PVTaiwan展前每瓦約0.65美元來看,1周跌幅高達10%。促使報價加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來自于業者普遍不看好第4季,出清庫存、保留現金,好度過年底寒冬。 PVTaiwan展期多數業者評估第4季樂觀度不佳,其中又以龍頭廠茂迪執行長張秉衡對第4季恐比第3季悲觀,最受到市場認同,展后1周報價果然開始出現明顯下滑趨勢。 太陽能業者表示,目前買方要求的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已由第3季的16.6%到季末開始朝目前的16.8%邁進,而目前每瓦電池報價約在0.58~0.6美元,凸顯主流電池將正式跌破0.6美元關卡,相較于PVTaiwan展前每瓦仍可撐在0.65美元左右,1周跌幅約達10%。 由于第4季包括11、12月終端市場需求將受到氣候影響,使得系統需求開始更為明顯下滑,部分接單情況不佳的太陽能業者開始準備歲末出清,以利取得現金度過這波寒冬,其他即使訂單能見度不差的業者,也預期同業可能會在第4季倒貨,議價彈性也因而變大,當下均以捉住訂單、出的了貨為首要。 近期積極進行買賣協商的太陽能業者透露,由于太陽能多晶矽現貨市場報價也呈現下滑走勢,特別是諸多貿易商也不看好第4季市況,紛紛低價倒貨,使諸多矽晶圓及電池廠成本壓力微滑,但市況需求不振,每瓦0.5美元、符合標準轉換效率標準的太陽能電池,被預估恐怕會在第4季出現。 第3季太陽光電產業景氣反彈不如預期、第4季市況則普遍被供應鏈業者悲觀看待,其間已有諸多供應鏈業者陸續減產甚至停產,眼見傳統淡季即將逼近,諸多業者幾乎在做“最壞打算”,不計成本殺出手中料源或產品庫存。 產業鏈利潤分布不均,部分矽晶圓廠因料源及生產成本高、產品報價低,所以,將手中料源庫存直接銷售到現貨市場,都比投產成為矽晶圓后再拋售損失來得少,部分業者自我打趣表示,生產成了多此一舉、且可能賠更多,“快速賣出”成為諸多業者面對當下市況的口訣。 大陸垂直整合廠包括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等,料源廠包括保利協鑫(GCL)、江西賽維(LDK)等。臺系太陽能電池業者包括茂迪、昱晶、新日光、升陽科、太極、益通等,矽晶圓廠包括中美矽晶、綠能、達能等。 十、2011年中國新增裝機量逾1.6GW 10月11日,國際光伏研究機構Solarbuzz發布的最新中國項目追蹤報告稱,自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于7月實施以來,中國的光伏項目開發活動顯著增加,9月末非住宅項目待安裝量已達到了14GW,預計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實際完成量將超過1.6GW,較2010年增長230%以上。 Solarbuzz表示,上網電價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了中國光伏項目的爆發式增長,帶動了更多招標項目和光伏訂單。Solarbuzz在報告中統計了1007個中國非住宅光伏項目,包括已安裝、正在安裝及仍在開發階段的項目。 目前非住宅光伏項目已遍布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中國西北地區日照充足、幅員遼闊,適于開發大型地面光伏電站。根據Solarbuzz的統計,目前西北地區項目占全國待安裝光伏項目總額的66%。待安裝量前5大省份分別為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和四川。 此外,項目規模較大是一個重要特征。在監測的1007個項目中,規模在1MW以上的項目數量最多,有707個。目前大部分項目的開發商為國有企業,前10大企業待安裝項目總量達到9.7GW。 由于2011年組件價格大幅下滑,光伏項目在1.15元/千瓦時的上網電價下可以獲得合理的內部收益率(IRR)。超過10MW規模以上的地面電站項目平均系統安裝價格已低于每瓦15元,并將持續下降。 國內較為強勁的市場需求為中國組件供應商提供了重要的市場機遇。目前排名前四的組件供應商為尚德、英利、國電光伏和航天機電。合肥陽光電源則是最大的逆變器供應商。 或許,中小光伏企業還可以創造自己的“明天”。 來源:太陽能光伏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