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科學家表示,從海水中提取鈾距離具有經濟可行性更近一步。這種鈾獲取方式能夠確保核能發電的未來。據估計,全球海洋中的鈾至少可達到40億噸。過去40年時間里,從海水中提取大量鈾因面臨的技術難題和高昂的成本一直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 根據在美國費城舉行的美國化學學會年度會議上公布的報告,科學家在海水提鈾方面不斷取得進步,正快速朝著將海洋變成鈾庫的道路前進。鈾提取技術的進步能夠將成本降低近一半,即提取1磅(約合0.45公斤)鈾的成本從大約560美元降至300美元。 阿拉巴馬州大學的羅賓-羅杰斯博士在會上指出:“評估結果顯示海洋蘊藏著豐富的鈾資源,溶解在海水中的鈾的總量遠遠超過所有能夠開采的已知任何陸地鈾礦。從海水中提取鈾始終面臨這樣一個挑戰,即濃度過低,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不過,我們正不斷克服這項挑戰! 當前標準的海水提鈾技術由日本研發,利用辮形塑料纖維編成的墊子,墊子中含有用于捕獲鈾原子的化合物。每個墊子的長度在50到100碼(約合46到91米)之間,懸浮在水下100到200碼(約合91到182米)。從海水中取出后,墊子用溫酸溶液漂洗以獲取鈾,而后再次沉入海下捕獲鈾原子。這一過程可以重復幾次。 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發成本更低并且效率更高的墊子以及用于捕獲鈾的化合物。羅杰斯領導的一支研究小組正對海產品行業產生的廢棄蝦殼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研發出一種能夠生物降解的墊子材料。 德克薩斯州大學的埃里希-施耐德博士在會上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將海水中提取的鈾作為發展經濟的一個后盾,讓核能發電產業具有可持續性。他指出核電站的運營時間達到60年或者更長時間,需要投入巨大資金建造。在建造核電站前,能源公司必須確保他們能夠在未來幾十年內獲得價格合理的鈾。“陸地鈾資源是否充足具有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一直影響著核能產業的決策。面對鈾資源巨大的不確定性,進行長期研發或者做出決策勢必遭遇極大難度。如果能夠從海水中提取大量鈾,我們便可消除這種不確定性! 此外,從海水中提取鈾同樣在環保方面具有優勢。傳統的鈾礦開采產生具有污染的廢水,對礦工的健康構成威脅,同時也對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