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 《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加快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變革,強化節能優先戰略,全面提高能源開發轉化和利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構建安全、穩定、經濟、清潔的現代能源產業體系。重點任務是:(一)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安全高效開發煤炭和常規油氣資源,加強頁巖氣和煤層氣勘探開發,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和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二)推動能源的高效清潔轉化。(三)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四)加快能源儲運設施建設,提升儲備應急保障能力。(五)實施能源民生工程,推進城鄉能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七)推進電力、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重點領域改革,理順能源價格形成機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能源領域。 同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討論并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 從這兩份規劃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能源結構已經從傳統的煤炭、水電向風電、太陽能、核電等清潔能源轉變。同時頁巖氣開采、煤制氣等產業也提上了發展日程。這些規劃的發布猶如發令槍響,讓相關能源公司發展進入快速跑道。那么誰將成為新能源領域的“領軍人物呢”? 核電重獲“準生證” 在2011年3月日本地震、海嘯發生后,嚴重的核泄漏引發了全球的恐慌,全世界的核電發展一度進入停滯狀態,我國的核電發展計劃也基本處于觀望狀態,一度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但是作為一種清潔能源,核電的經濟效益毋庸置疑。 2011年8月,全國核電安全大檢查得出的“國內已運行和在建核電項目安全有保障”的結論,讓業內吃了一顆定心丸。 進入9月以來,環保部對核電相關項目審批速度明顯加快,并連續批復多項核電換證,包括廣東省深圳市的嶺澳核電站一、二號機組十八個月燃料循環項目,浙江省嘉興市的秦山第二核電廠一、二號機組長燃料循環項目,及上海電氣、中核科技、常熟華新等公司民用核安全設備制造許可證信息變更等。 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討論并通過《核電安全規劃(2011—2020年)》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11—2020年)》,并且會議中對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的核電建設作出了三條部署。部署的第一條就是穩妥恢復正常建設。多名業內人士表示,《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可視為政府發出重啟的最明確信號,是核電重啟拿到最過硬的一張“準生證”。據了解,目前企業對核電項目重啟蠢蠢欲動,積極備戰項目招標。有業內人士預計,2個月左右會進入相關設備的采購高峰期。 并且,有內專家預測,年內可能開工3~4個(核電)項目,分別是中核集團福建福清核電站4號機組、中廣核集團廣東陽江核電站4號機組、華能集團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項目。福清核電站4號機組和陽江核電站4號機組都屬于二代改進型技術,由于福清4號機組是和3號機組是共用公共設施的,所以4號機組是必須建的,高溫氣冷堆的先進性和安全性比較可靠,所以年內也能獲批(動工)。 還有,在此前的“十二五”規劃中,新核電規劃對《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2005-2020年)》進行大幅調整。根據規劃,到2015年,核電裝機規模將達到3900萬千瓦;到2020年的核電裝機規劃將提高到8600萬千瓦,占屆時總裝機的5%,在建規模約4000萬千瓦。由于上述裝機目標的出臺,業內一致預期國內核電將迎來建設高潮。 雖然規劃的發布顯示了國家發展核電的決心,及核電市場將迎來建設高潮這一事實,但是這。部署的第二條是提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還是使國內大干快上的核電項目放緩了一些腳步。 某券商分析師認為,不安排內陸核電項目還將使得內陸核電設備合同難執行,進而對相關廠商業績影響巨大。 部署的第三條指出要提高準入門檻,新建核電站必須符合三代安全標準。據了解,我國當前使用的核電技術主要是二代和二代加,三代技術路徑之爭一直圍繞在AP1000與EPR之間展開。同時,目前核電領域三大巨頭,分別為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中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和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國核技”)。三家企業掌握著不同的核電技術(存在二三代核電跨代技術差異),掌握著不同的核電資源,技術的不統一也延伸出利益方面的矛盾。 “提高準入門檻”這個條件,無疑給發展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企業帶來了發展良機。業內人士指出:三代安全標準的規定,將使得這些生產企業在未來的市場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 頁巖氣:新能源的新突破口 頁巖氣,是從頁巖層中開采出來的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頁巖氣的形成和富集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往往分布在盆地內厚度較大、分布廣的頁巖烴源巖地層中。較常規天然氣相比,頁巖氣開發具有開采壽命長和生產周期長的優點,大部分產氣頁巖分布范圍廣、厚度大,且普遍含氣,這使得頁巖氣井能夠長期地以穩定的速率產氣。 在過去幾年,提起新能源,無非就是太陽能、風能等,但此次,頁巖氣有可能成為新能源的新突破口。 據報道,中國的頁巖氣資源十分豐富。能源領域專家分析,如能實現突破,則有助于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根據今年3月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到2015年,中國頁巖氣產量計劃達65億立方米,2020年力爭產量達到600~1000億立方米。 在日前召開的2012年全國天然氣工作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劉鐵男也表示,明年要大力推動頁巖氣發展。貫徹落實《頁巖氣發展“十二五”規劃》,強化關鍵技術科技攻關,加大國家級示范區和其他勘探開發重點地區的投資力度,早日實現商業規模化生產。 在10月25日,期待已久的頁巖氣探礦權第二次招標正式啟動。此次招標共有83家企業參加投標,一共遞交了152份標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招標首次向民企敞開大門,民企踴躍參與,很多企業都希望借頁巖氣勘探實現轉型。可見頁巖氣市場非常的火熱。 雖前景迷人,但目前中國的頁巖氣尚未進入商業化生產階段,而且大量高端技術來源于美國公司。對比美國去年超過1700億立方米的產量,中國在頁巖氣開發利用方面還有較大的差距。從勘探試點走向民用普及,從投資到受益仍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根據當前的投入產出比,即使在重慶這樣勘探開采較早的地區,真正形成經濟效益、讓頁巖氣在尋常百姓家庭普及還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有專家分析頁巖氣有望在5~8年間成為中國能源的新突破口。 由于目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尚處于初期的階段,短期仍難實現商業化。但是另一方面,在未來幾年,勘探設備制造領域有望在頁巖氣的開發中最先奪得商機。 光伏:有望全面破冰 近年來,在國際市場帶動下,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快速成長。到2011年底,光伏組件年產量達2100萬千瓦,約占全世界當年安裝量的70%,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但是作為一個高度外向型產業,在受到全球市場需求萎縮、海外市場“雙反”封殺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光伏產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業內人士表示,到目前為止,90%以上的多晶硅企業已經停產,仍在生產的企業只有5家,但開機率也在下降。同時,太陽能光伏組件的產值和銷售額也雙雙下降,中國光伏企業的資產負債率不斷增長,部分企業甚至面臨現金鏈斷裂的風險,整個光伏產業深陷泥潭。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為,主要由于近年來光伏產業發展無序,對外依存度高,技術基礎和創新不足,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的迅速惡化。特別是產業制造能力的增長遠遠超出了市場的增長,嚴重的產能過剩打亂了產業發展的正常節奏。 但是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外多名光伏業界人士認為,盡管全球光伏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隨著技術創新和成本下降,太陽能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而且,國家在政策方面也一直給予大力支持。 這些利好被解釋為切中光伏國內市場大規模啟動的要害,可使危機重重的國內光伏企業在國內市場覓得一線生機。 按照規劃,“十二五”期間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這一巨大的市場蛋糕已吸引諸多企業垂涎不已,紛紛絞盡腦汁從中分得一杯羹。市場分析認為,隨著國內光伏市場加速擴容,包括電站開發、配電網建設及逆變器等細分領域將率先迎來投資機遇。 風電:前景明朗 200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要求,“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此后,風電設備商如雨后春筍般生長,國內整機企業紛紛看準機會、狂涌入市。2009年之前連續四年翻番增長,2010年增長幅度仍達30%,我國風電產業進入了一個‘狂飆突進’式的增長期。 經歷過高速發展的中國風電行業,2011年出現了明顯的減速。雖然,自2005年以來,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年翻番,已經從7年前的126萬千瓦快速攀升至2011年的6273萬千瓦,猛增50倍,排名全球第一。但是,這些風電電量并未有效利用,“棄風”現象嚴重。據統計,2011年全國約有100億千瓦時的風電電量由于被限制并網而遭損失,達到了歷史最高值。按照供電標準煤耗330克/千瓦時測算,這些損失的電量折合標準煤超過330萬噸。 同時,伴隨著瘋狂式的增長的背后,國內風電產業的問題日益暴露。自主設計能力不強、售后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等影響了風電產業的發展。 但是,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能量大、前景廣的能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而且,經過幾年培育,至2010年,中國風機制造業也羽毛豐滿,涌現出華銳、金風、東汽、聯合動力等風機制造商,當年新增裝機容量已躋身全球前十名,華銳更是僅次于維斯塔斯,排名第二。業內人士也表示,中國風電經過這幾年的集中快速發展,實力與經驗已經有了大量的積累、提升。中國在全球有競爭力的行業不是很多,而風電算是一個,中國風電已經從世界前十發展到世界前四,非常具備發展前景,不能“因噎廢食”。 此外,長期困擾風電行業瓶頸并網問題正在改善。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張國寶表示,從去年國家首次對新能源發展實施統籌規劃,啟動風電首次統一規劃項目以來,國內風電并網發電量較上年增長41%,達733億千瓦時,增速大幅提高。 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好轉以及智能電網等基礎設施的改進,預計在2~3年內,并網瓶頸等風電行業發展的不利因素有望消除,行業將再次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