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戰神-1”號28日在佛羅里達發生升空。雖然這種運載火箭身材碩大(94米),足有美國航天飛機兩倍大,但依然比美國現役的“土星”系列運載火箭矮了一截兒(10多米)。28日的發射耗資4.45億美元,但火箭在空中只飛行兩分多鐘,其目的在于測試這種火箭第一級固體推進裝置的性能。 “戰神”系列大推力運載火箭承擔著送美國人重返月球,甚至是遠航火星的任務。本次測試活動更是過去30年來,肯尼迪航天中心首次承擔最新型運載火箭發射測試任務。因天氣原因,“戰神”火箭發射被推遲一天。在這24小時中,150多次閃電擊中發射平臺,有關方面不得不反復測試各類參數,以確保本次發射工作取得成功。 28日測試的94米長“戰神I-X”火箭,是美國下一代運載火箭——戰神系列火箭的首個模型火箭。按照最初設想,“戰神”系列火箭和“奧賴恩”載人飛船將取代即將退役的航天飛機,執行國際空間站飛行、重返月球乃至登陸火星等太空探索任務。其中,“戰神I”火箭將專用于載人飛行,“戰神V”火箭將運送貨物。 由于本次發射的“戰神”火箭只有第一級是“真家伙”,箭體其他部位都是“模型”,所以,它在空中只能飛行短短兩分鐘,不會進入外層空間。據介紹,28日發射的“戰神”火箭第一級上裝有725個傳感器,并且將在降落傘幫助下墜落大西洋回收分析。至于箭體的其他部分則將任其自由墜入茫茫大洋。 盡管飛行時間短暫,“戰神I”對美國宇航局載人航天項目至關重要。大量寶貴數據將用來檢驗火箭設計的可靠性,驗證飛行安全性和穩定性。美國宇航局通過本次 發射測試了火箭硬件、模型、設備和地面相關操作。火箭頂端安裝了“奧賴恩”載人航天器模型和發射終止系統模擬器。 根據美國航天局的計劃,“戰神”火箭將于2015年開始負責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宇航員和物資。不過,美國現役的航天飛機將在2010年退役,此后將由俄羅斯的飛船負責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和給養。在“戰神”火箭發射測試前,美國一獨立委員發布報告,要求宇航局方面“放棄登月計劃”,專心進行探索火星的準備工作。 上述報告明確指出,美國的載人航天計劃因缺乏資金支持,已成為一個“無法持續的方案”。根據,宇航局的“星座計劃”,美國將在2020年重新載人登月,但目前仍存在巨大的資金和技術缺口。即便資金到位,也還需要至少15年時間才能將載人火箭送到低地球軌道以外的太空。盡管如此,美國宇航局仍對“戰神”的首次成功飛行“感到振奮”。 不過,在奧巴馬政府上臺后,對美國的太空探索計劃進行了重新審查,現階段要保住宇航局每年30億美元的預算都比較困難,因此“奧賴恩”及“戰神”的前途仍存變數。 ![]() “戰神”火箭(點擊看大圖) ![]() 突破音障的瞬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