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21日電 “2011年國外海關的稀土進口統計數量,比我國海關的出口統計數量高出1.2倍,也就是說走私量是正常出口量的120%。”談到稀土走私問題,中國稀土協會秘書長馬榮璋憂心忡忡。 部分稀土業內人士指出,當前稀土走私十分猖獗,規模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既擾亂了市場秩序,也使稀土開發、出口等管控政策大打折扣,國家應盡快完善政策,加大對稀土走私的打擊力度。 去年,中國海關將稀土列為重點打私項目,全年查獲稀土走私案件10余起,但是走私現象依然非常嚴重。 在8月上旬召開的中國包頭稀土產業(國際)論壇上,內蒙古稀土行業協會秘書長張安文、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趙亞等人分析說,近些年,全球稀土消耗量在穩步增長,中國的出口配額在減少。但盡管如此,國外卻沒有出現稀土緊缺的狀況,而且稀土產品價格去年以來還跌了70%左右。“這說明國外有合法渠道之外的貨源,而且規模不小。”張安文分析說。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相關負責人介紹,2006年至2008年國外海關統計的從中國進口稀土量,比中國海關統計的出口量分別高出35%、59%和36%,2011年更是高出1.2倍。 “走私問題不解決,這樣下去稀土產業就毀了。”包頭瑞鑫稀土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梁行方說。 多位稀土企業、稀土行業協會負責人和海關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主要的稀土走私方式包括:第一,在產品名目上做文章。比如把稀土含量高的產品申報為含量低的產品,把含有鑭、鈰、鐠、釹、鎳的儲氫合金粉謊報成電池負極合金粉或合金鎳粉,或以出口鐵合金、郵寄樣品等名目逃避監管。 第二,在政策漏洞上做文章。有些外資企業,在中國深加工的稀土產品往往含有超量的稀土元素,將稀土深加工產品出口后在國外再提取稀土元素,以此來逃避稀土出口的管制。 第三,以物理性狀相似產品的名目出口。稀土產品名目多,顏色各異,識別和查驗難度較大等問題,再加上海關不可能做到每批必檢,有些產品還免檢,因而造成了很大的漏洞。 第四,在品名歸類上做文章。目前中國能生產400多種、上千個規格的稀土產品,出口稅號卻只有50種左右,這加大了出口管理難度,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 第五,現有規定未將甩帶片納入其中。甩帶片經過進一步加工后可以生產出永磁材料、儲氫合金等產品。近兩年,許多企業介入生產甩帶片,一大原因就是出口甩帶片可以避開出口限制。 值得警惕的是,近期稀土非法出口還出現了從之前的金屬和氧化物成品向原礦蔓延的跡象。 馬榮璋說:“今年上半年的出口原礦的現象已經很嚴重,雖然很難統計數量,但是以目前掌握的情況保守估計,應該有好幾千噸。”不法分子走私原礦的方法,是先通過集裝箱走私到香港或者從福建轉往臺灣進行轉口,最終流向日本、越南等地進行分離冶煉。 雖然今年中國海關總署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專門開展打擊稀土走私專項行動,繼續加大打擊稀土走私力度。但是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當前中國在稀土出口管理上的一些不足,客觀上也為稀土資源非法流失提供了條件。 比如,目前中國已能生產1000多個規格的稀土產品,新產品也不斷涌現。目前出口時僅將稀土產品簡單分為氧化物、鹽類和金屬三種,管理不便。此外,目前稀土出口稅號太少,無法滿足管理需要。 另外,部分企業負責人說,稀土配額制度本意是保護稀土資源,然而中國在限制稀土初級產品出口的同時,卻鼓勵外資興建稀土功能材料項目,等于是消耗了中國的資源和能源,把污染留在了國內,卻沒起到防止稀土資源流失、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的作用。 包鋼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忠說:“非法渠道生產和出口的稀土產品,對稀土市場的沖擊很大,我們強烈希望國家能采取嚴厲措施,打擊非法生產和走私稀土的行為。” 部分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在強化稀土生產和出口管理的基礎上,繼續加大稀土開發源頭。“源頭管理,就好比是水龍頭,如果水龍頭能擰緊,水怎么能流出去。”梁行方說。 延伸閱讀:另一面:稀土之樹吊不死“帝國主義” 中國不是稀土大國,只是供應大國 稀土資源儲量只占全球30%左右 《瞭望》新聞周刊近日刊文稱,中國稀土的實際儲量與社會上流傳的數額有較大出入。包鋼稀土研究院院長趙增祺、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等專家也認為,從目前獲得的國外稀土資源勘探信息看,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也就占全球的30%左右,已大幅低于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比例。 據介紹,半個世紀前全球對稀土礦的勘探較少,技術條件相對落后。因而隨著白云鄂博礦山稀土資源的發現,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在全球的比重一度躍升至90%左右,當時僅一個白云鄂博的稀土工業儲量就占世界的80%以上(實際上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產在美國加州)。然而自上世紀60年代起,隨著國外在稀土資源勘探上不斷取得突破,中國稀土資源量在全球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 全球約95%的稀土產品由中國生產供應 目前全國從事稀土礦開采、冶煉分離的企業有近170家。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統計,2009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2.94萬噸(以稀土氧化物計算),同比增長3.94%。目前全球約95%的稀土產品由我國生產供應。 即便如此,2008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只有不到4萬噸,只占實際產量的30%左右。與此同時,2008年世界稀土消費量為13萬噸,世界稀土市場的需求對中國的依賴也不超過30%,依賴并沒有想象中的大。 剩下的70%稀土去哪了? 如果像部分輿論所稱,稀土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貴比黃金,那為何全球各國放著70%的儲量不開采呢? 發達國家無稀土工業,美俄澳產量為零 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MarcHumphries曾于2010年7月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條》的報告,詳細列舉了各國2009年的稀土相關數據: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36%;產量則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 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2009年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13%,產量為零;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為零;澳大利亞儲量為540萬噸,產量為零。 開采污染大,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含7萬噸放射性金屬 之所以得名稀土,是因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而要把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來需要用大量化學藥劑,用許多化學程序和大量用水才行,廢水包含了近百種化學藥劑,其中還有放射性物質。 內蒙古白云鄂博礦產中的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的97%,但稀土開采的利用率僅為10%。在開采過程中,大量的尾礦漿排入包鋼尾礦湖內。原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專家、原包頭市稀土研究院院長馬鵬起透露,包鋼尾礦壩占地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堆放尾礦漿1.35億噸。“稀土湖”中含有約7萬噸的放射性金屬釷。據了解,釷和鈾有著及其相似的特性,而遠近聞名的“癌癥村”打拉亥上村就位于包鋼“稀土湖”正西2公里處。 中國稀土便宜且無環境成本,發達國家樂于讓出市場 開采造成的巨大環境污染讓其他國家放棄了自主開采,轉而從中國進口。因為在發達國家開采稀土的成本項下,包含了稀土開采的社會成本。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進口稀土是兩全其美的選擇:首先,進口沒有環境成本;其次,中國賣的還很便宜。 據統計,從1990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雖然從1998年開始,國家啟動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但在全球稀土需求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不斷向世界稀土市場提供廉價稀土,2005年前后,稀土平均價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假設你是買家,你愿意花大錢自己開采并且支付社會環境成本,還是花小錢從中國進口? 況且稀土并不“稀有” 稀土是一組化學元素的統稱,它共包含了17種在各種產品中微量使用的化學元素。由于包含的化學元素多,稀土的應用十分廣泛,小至節能燈、磁鐵以及平板電視的鏡面屏幕,大到從混合動力汽車,到風力渦輪機以及軍事裝備和武器,都需要稀土元素作為“調料”式的應用。 但與應用廣泛相比,應用的程度大多只是微量。包頭稀土研究院前院長馬鵬起稱,稀土在尖端、國防領域確實有相關應用,但用量卻非常少。以此作為“要挾”其實在戰略上制約不了外界。從產量上來說,稀土貴比黃金也言過其實:2010年全球稀土產量估計為150000噸,而黃金產量大約為2500噸。 限制稀土出口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限制稀土出口的唯一結果就是丟掉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生產商在上世紀90年代時大肆降低了稀土價格,且有不用支付環境成本的優勢,老外干不過只好把自己的礦產關了,95%的市場份額由此獲得。無獨有偶,中國曾在同一時間向世界大量供應鎢,也打垮了其他國家的鎢礦供應商。 而如果聽信那些妖魔化的言論開始限制稀土出口,那么中國苦苦用低工資和環境代價取得的市場份額將會化為烏有。世界上為逞一時之威限制出口,進而丟掉市場前車之鑒比比皆是:此前俄羅斯中斷向烏克蘭供應天然氣,逼迫歐盟各國采取分散供應策略,讓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下跌了近十個百分點。而石油輸出國組織此前也以石油為武器實行禁運,結果鼓勵了新供應渠道的開辟。自1973年首次禁運以來,歐佩克的市場份額就再也沒有回到掀起“石油戰爭”前的51.2%。 盡管中國今天享有接近100%的稀土市場份額,但它只有30%左右的探明儲備。一旦中國限制出口,前獨聯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稀土開采將會重啟。據媒體報道,美國、澳大利亞已經開始重新考慮國內稀土生產,而日本也在尋求與蒙古的合作。如果剩下的70%儲量被啟用,中國的稀土將不再“昂貴”。(據華爾街日報) 由于環境污染、開采效率以及經濟成本等諸多因素制約,稀土在中國之外很少獲得開采。但是,別人不想開發,不值得開發,劃不來開發的稀土,卻被我們拿來當寶貝,還以為掐住了帝國主義的喉嚨。 (本文來源:新華網 作者:任會斌 王亞光 劉開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