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澎湃新聞 集成電路代工巨頭臺積電正式拍板前往德國建廠。 8月8日,臺積電對外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批準在德國德勒斯登投資半導體工廠的計劃。臺積電將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共同成立合資公司,臺積電持股70%,其余三家各持股10%,這是臺積電在歐洲布局的第一個工廠。 德國工廠——歐洲半導體制造公司(ESMC)將于2024年下半年開始興建晶圓廠,并于2027年底開始生產,總計投資金額預估超過100億歐元。同一天,臺積電董事會核準于不超過34.999億歐元額度投資于ESMC。 德國設廠布局車用芯片滿足客戶需求 臺積電德國設廠醞釀已久,如今正式拍板。 8日,臺積電在聲明中稱,德國晶圓廠預計采用臺積電28/22納米平面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以及16/12納米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制程技術,月產能約4萬片300mm(12英寸)晶圓。新工廠將進一步強化歐洲半導體制造生態系統,且創造約2000個直接的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 這次與臺積電合資的都是歐洲老牌的汽車芯片廠商,這些芯片公司都是臺積電的客戶。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本次在德勒斯登的投資展現了臺積公司致力于滿足客戶策略能力和技術需求的承諾,我們很高興有機會加深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半導體的長期合作伙伴關系。歐洲對于半導體創新來說是個大有可為之地,尤其是在汽車和工業領域方面,我們期待與歐洲人才攜手,將這些創新引入我們的先進硅技術中! 據臺灣經濟日報援引德國媒體披露,德國工廠鎖定生產車用晶片,并獲得德國政府注資五成。 不過,對于德國媒體報道的政府注資五成,臺積電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強調透過股權注資、借債,以及在歐盟和德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總計投資金額預估超過100億歐元。 臺媒報道稱,產業專家認為,成本與工會是臺積電德國設廠可能面臨的兩大挑戰;不過,有助于臺積電深化與客戶的關系,擴展車用電子市場。臺灣產業專家表示,美國是臺積電最大市場,2022年所占比重達68%;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比重約5%,雖然不大,不過基于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需求,臺積電前往歐洲投資設廠有其必要性。 美國廠量產延后,日本廠量產如期 近年因客戶分散供應鏈風險需求,臺積電在美國、日本等多地設立新工廠。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立的第一家工廠計劃采用4納米技術,并表示將在2024年開始生產。不過,美國廠量產似乎遇到一些問題。 7月20日,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法人說明會上表示,臺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建設計劃因缺乏熟練工人而被推遲,這將使其大規模生產4納米芯片的時間推遲到2025年。 劉德音說:“我們現在正進入處理和安裝最先進和專用設備的關鍵階段。然而,由于具備在半導體級設施中所需的設備安裝專業知識的熟練工人數量不足,我們面臨著一些挑戰。在我們努力改善情況的同時,派遣來自臺灣的經驗豐富技術人員來短期培訓當地熟練工人,我們預計N4工藝技術的生產計劃將延后至2025年! 不過,美國亞利桑那州工會領袖則批評臺積電以此為借口,是想引進“薪資較低的外籍勞工”。 臺積電日本廠似乎進展要順利一些。劉德音在7月20日的法人說明會上透露,日本廠則將如期于2024年底量產,將生產16納米、22納米及28納米制程。 2021年11月,臺積電宣布與索尼投資70億美元在日本建立晶圓廠,此合作案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日本工廠將向日本電子設備制造商和汽車公司供應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