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Digi-Key 作者:Hailey Lynne McKeefry “EDI”已死!"雖然我們已經這樣說了幾十年了,但電子數據交換 (EDI) 技術并沒有消失,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消失。同時,在過去的十年或二十年里,應用編程接口 (API) 被吹捧為數據交換的靈丹妙藥。然而,盡管業界堅持只選則其中某一個標準的非此即彼型解決方案,但現實是我們所處的式兩者兼備的世界,因此具體選擇實際上取決于溝通內容和通信渠道另一端的溝通對象。 我預測 API 和 EDI 將繼續在供應鏈通信方面共存。 定義 EDI 和 API 今天,EDI 在繼續推動許多全球供應鏈的互動。簡單地說,EDI 是貿易伙伴之間以計算機對計算機的方式進行商業文件交換的標準。通常情況下,盡管企業會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時間表進行批量處理,這種交換也能在幾分鐘內完成。EDI 是一種允許各種供應鏈系統和合作伙伴進行輕松溝通的語言,它帶來透明度。簡化溝通有諸多好處: · 降低成本:通過縮小業績差距,各企業可以避免因違反服務水平協議 (SLA) 而被罰款,消除與延誤、業績挑戰有關的成本。 · 速度:擺脫紙張,實現流程自動化,從而縮短處理時間,加快業務完成速度。例如,許多公司都說他們的從訂單到發貨的周期縮短了一半。 · 準確性:人工處理容易出錯,所以人為干預越少錯誤就越少。 · 效率:集成和自動化提高了速度和準確性,從而提高了效率。 · 安全性:通過限制對數據的訪問并創建審計跟蹤和進行歸檔,EDI 克服了人工流程中不可避免的安全難題。該系統只對預先設定的授權用戶開放。 同時,API 包括了作為應用和數字環境之間的數字解釋器的代碼片段。代碼功能具有實時性。這種基于網絡的協議不是在兩個 EDI 系統之間建立連接,而是允許不同的系統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相互通信。API 集成了三個重要特征: · 過程:API 實施過程是預設過程,執行由不同用戶指令發起的特定任務和功能。 · 協議:根據 API 的類型,采用不同的協議來規范系統間的數據格式。 · 工具:這些功能提供軟件和程序開發所需的必要組件。 以其在供應鏈中使用為例,API 作為一般規則,不僅提供許多與 EDI 相同的好處,同時具有更快、更簡單的特點。API 作為一種較新的標準,可以連接更廣泛的系統,更有可能支持未來的技術并與之溝通,采用最新的安全協議。 ![]() 圖 1:在處理大量數據和安全方面,EDI 比 API 更勝一籌。同時,API 有可能更實惠,并能快速處理各種請求。(EDI Basics 提供圖片) 你需要選擇嗎? EDI 和 API 都有各自的優點。兩者都不會消失。根據 The Insight Partners 的數據1,EDI 幾乎無處不在,市場價值為 246 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內,這一數字可能幾乎翻倍,達到 492 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 9.5%)。相比之下,根據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數據2,2020 年 API 管理市場規模為 18 億,預計到 2028 年將達到 136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接近 29%。 越來越多的人認為,API 是對傳統電子數據交換戰略的補充,而不是完全替代 EDI。一些供應商正在提供產品和服務,允許 API 和 EDI 在同一平臺上共同運行,最重要的是它們之間可以互動。 在支持整個全球電子供應鏈的數據交換方面, EDI 有著悠久而豐富的歷史。對于交易量龐大的公司、企業來說,EDI 明顯發揮著排頭兵的作用。通過應對不斷加快的市場速度并能夠快速發展、擴大規模以滿足新的行業需求,API 在市場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特別是在兩者的凸出優勢都需要使用時,供應鏈專業人員是無法在這兩者之間在兩者之間作出選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