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第一財經資訊 8月25日,有消息稱,美國已經批準了供應商向華為提供價值數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芯片許可證,這些芯片將會被用于屏幕和傳感器等汽車零部件。對此,華為方面并未給出回應。 2019年5月開始,華為及其114家海外機構被列入“實體清單”,隨后被禁止華為獲得所有與美國技術相關的任何企業的技術和生產支持,全面切斷了華為的芯片供應。但從華為過去兩年在汽車板塊的進度來看,業務層面并未停滯,相反,以華為自研芯片昇騰、鯤鵬和巴龍為首的國產芯片供應鏈體系正在被逐步搭建。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汽車芯片對海外依存度較高,但國產供應鏈在部分類別上已經逐漸成熟,美國開放某些汽車低端芯片并不能解決當前實際問題,卻可以用價格優勢對國產供應鏈形成沖擊。不過也可以看到,在“缺芯”背景下,海外元器件供應的逐步恢復對于華為來說也有一定的利好。 國產供應鏈“上車” 華為在汽車行業已布局多年,梳理其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動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對車載模塊的開發。 2013年12月,華為推出車載模塊ME909T,同時推出“車聯網”領域持續性投資計劃,稱每年都將投資上億元人民幣用于“車聯網”領域的研發。同年,華為還發布了前裝車載移動熱點、汽車在線診斷系統以及符合車規標準的3G、4G通信模塊等產品。但當時這塊業務只是隸屬于華為消費者BG業務板塊中的一部分,一直沒有獨立出來。 ![]() 直到2019年5月29日,任正非簽發組織變動文件,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業務范圍覆蓋車載硬件(MDC車載計算平臺、激光雷達、4D雷達、三合一&多合一動力系統、HiCharge)、車載軟件(車載CC架構、L2-L4級自動駕駛算法、車載鴻蒙OS系統)和汽車銷售等。 但無論是哪個業務,芯片依然是華為智能化戰略的基礎,而華為的自研芯片主要包括了5G 基帶芯片巴龍、AI芯片昇騰以及CPU芯片鯤鵬。 以擔任“大腦”角色的MDC車載計算平臺為例,據公開資料顯示,搭載了華為AI芯片昇騰310,CPU 芯片鯤鵬 920,其中MDC600被用在了奧迪在華生產的汽車上,MDC810則用在了狐阿爾法S HI版上。而在車聯網、自動駕駛領域,華為采用的5G 基帶芯片 Balong 5000,也是該公司的自研產品,被運用到華為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中。 此外,在華為汽車版圖中,國產供應鏈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在智能駕駛艙中,除了華為自研的麒麟芯片模組及AR-HUD產品外,國產產業鏈中的華陽集團、意華股份、三花智控、 祥鑫科技以及亞太股份均在此前公告中表示與華為展開了相關領域的合作。而在智能駕駛方向,天銀機電、聯創電子、上海博泰 、舜宇光學以及福晶科技也進入了華為汽車產業鏈。 興業證券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表示,華為ADS使得高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大規模量產成為可能,關注智能駕駛產業鏈細分龍頭,包括中科創達(智能駕 駛艙)、德賽西威(控制方案整合)、道通科技(智能診斷檢測)、千方科技(V2X)、 均勝電子(智能駕駛艙)、中科軟(車險信息化等)、銳明技術(車載視頻)、四維圖新(高精度地圖)、東軟集團(智能駕駛艙)、萬集科技(V2X、激光雷達)等公司。 華西證券認為,全球市場的芯片需求缺口巨大,急需中國企業“補位”,而且全球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高,國產芯片廠商有望打破市場平衡,國內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防控以及國內有利的市場環境也將助力國產汽車芯片的進一步發展。 “松綁”是否沖擊國產產業鏈? 據悉,美國已批準價值數億美元(1億美元約為1.35億新元)的許可申請,允許供應商向華為出售用于汽車零部件的芯片。申請者大部分是歐洲公司,獲批芯片多數用于汽車零部件,但都不是構成核心元件的高規格芯片。 華為官方并未對上述消息給出回應。但有消息稱,在華為了解到供應商已經獲得許可后,已經向供應商再次提交了申請,希望能增加采購芯片采購額度。 深圳易維訊信息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艷對記者表示,汽車芯片種類繁多,合作車型也不同。總體來說,目前汽車電子供應鏈依然依賴國外芯片廠商,包括激光雷達中的傳感器芯片基本以海外廠商為主。此外,功率半導體、電池管理、車聯和計算是其中的一部分。 “此次華為能買到的芯片是用于視頻屏幕和傳感器,而在視頻屏幕驅動、視覺處理中,也有很多海外廠商,如安森美半導體等,如果得到許可,對于華為來說有一定的利好。”趙艷說。 而接近華為芯片采購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目前華為最棘手的問題是沒有拿到5G的許可,所以看到很多5G相關業務受到了影響,汽車芯片的“松綁”效果現在還很難評估。但在汽車芯片整體缺貨的大背景下,重新掌握供應鏈的選擇權有利于華為在相關業務上的發展。 受芯片采購影響,華為手機出貨量從去年下半年起持續下跌,新機型發布時間也被迫推遲。Omdia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在2021年第二季度出貨2.99億臺,相比去年第二季度的2.797億臺,同比增長6.9%。但華為出貨仍在持續下滑,今年第二季度出貨980萬臺,同比下降了74.6%,環比下降了33.3%。在手機業務沖擊下,華為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204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29.4%。 在業內看來,從芯片存貨來看,即便不是5G相關產品,華為目前也應該采取開放態度。 但對于供貨,華為內部人士對記者表達了“謹慎”看待的態度。 一種觀點認為,汽車芯片所采用的工藝和智能手機不一樣,不需要使用到7納米甚至更高的制程,由于部分車用芯片國產化程度已經相對較高,美國開放低端領域對于國產供應鏈來說,也會形成一定的價格沖擊。 在消息出來的當天,華為海思概念股走低,宏達電子跌超6%,潤和軟件、泰晶科技、誠邁科技跟跌。 對于是否會影響到國內汽車供應鏈的整體發展速度,開源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劉翔對記者表示,部分公司受消息面影響股價走低,但從長遠來看,有技術的公司依然會進一步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