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Solarbuzz最新發行的亞太主要終端市場報告,亞太光伏市場將快速成長,占全球總需求的比例預計將從2010年的11%成長到2015年的約1/4。在這區域內的前五大市場- 中國大陸、日本、印度、澳洲和南韓,總計在2011年將有3.3GW市場需求,而中國大陸和日本分居一、二位。 各個主要亞太區域市場現正經歷重要的政策架構變動。中國大陸、印度和澳洲都開始建構并網市場,日本和南韓則面對政策的轉換以再度刺激其國內未來兩年的需求。隨著中國大陸制造廠家的產出達到全球的50%,其國內的需求也分別受到國家和省政府政策的鼓勵。2011年中國光伏市場的規模最多可比2010年擴張174%。 “亞太市場的成長預期很高,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和印度有著數GW的項目待安裝。然而,最大的挑戰來自在不斷變化的政策和法規環境中確保這些項目的財務支持。”Craig Stevens, Solarbuzz總經理表示。”如果這些政策成功的幫助亞太區域市場成長,將會有益于減輕歐洲市場補貼削減帶來的沖擊。” 以客戶類別來說,公用事業類需求將引領亞洲太陽能市場需求的成長,從而取代住宅安裝類成為未來最大的客戶類別。 日本太陽能發電成長受到新政策激勵 隨著收購電價補貼政策的落實,日本太陽能發電市場預計在2011年至少有1.29GW的新增安裝量,相當于 35%的年成長率,與目前低迷的歐洲太陽能市場形成鮮明的對比。非住宅類型的安裝雖然還不是安裝量最多的類型,但今年成長率卻是住宅類型安裝成長的兩倍以上。在2010年,日本是全球第四大太陽能市場,全年安裝量較過去也成長了兩倍達到960MW,歸功于政府重新啟動全面的住宅型補貼及收購電價鼓勵。福島核災也讓日本國內太陽能電池片廠大聲疾呼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法案。同時,由國外進口的組件數量也有138%的年成長率,占去年日本組件出貨總量的13%。 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市場已經準備好突破GW規模 在中國大陸,大型和公用事業規模的項目隨著獎勵政策的增加步調,并網安裝量預測將在2011年有雙倍的成長。在2010年,85%的中國市場需求來自規模大于1MW的項目,而近期青海省的并網收購電價將在2011年更進一步擴大地面型公用事業項目的比重。金太陽計劃和太陽能屋頂發電等各項項目仍然繼續推進,督促開發商盡快完成安裝。江蘇省和山東省的收購電價政策也對總體需求有重大的貢獻。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環境的改善下,以及有將近10GW項目待安裝,中國光伏市場將持續強勁的成長一路到2015年。 印度并網市場強力成長 并網地面型項目預期將帶領印度安裝總量成長,估計2011年至少成長兩倍。國家太陽能任務(The National Solar Mission)及Gujarat, Rajasthan和Maharasgtra等州政策引領需求成長,這三州的需求合計占印度2011年太陽能市場的70%。為達到2022年之前新增安裝量超過22GW的目標,國家太陽能任務批準了2011到2012年間300MW的并網發電安裝量,在2011下半年將分配另外300MW安裝量。雖然第一輪項目出現了資本投入高、報酬低、管制障礙等問題,未來的項目很可能將重新架構以鼓勵較高的成功率。截至2011年六月,并網項目預計至2013年前安裝完成的就有1.5GW。 南韓政策傾向可再生能源配額制 盡管2011年由于政府回購電價方案的結束導致負成長,透過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落實,南韓太陽能發電長期的成長潛力仍然穩定。新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預期在未來五年可以帶來1.2GW的新安裝量,但與過去相比這樣的成長腳步非常緩慢。在回購電價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獎勵下調后,2010年大型地面安裝型的項目明顯放緩,而建筑物類型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增長強勁。在南韓政府有意鼓勵小型和建筑物型太陽能發電類型下,此趨勢還會在未來幾年繼續下去。 澳洲太陽能市場不受反復無常的政策影響繼續持長 澳洲政府的最新能源政策提出征收碳稅,將在2015年過渡到“限額-貿易“體系。這項新政策緊隨幾個戲劇性的政策變化,包括主要補貼政策稅率下降速度加快,太陽能信貸,和幾個州級的回購電價方案的翻盤。盡管澳洲政府試圖強勢主導太陽能安裝需求,2010年市場仍有 431%的成長。由于太陽能發電系統安裝成本隨著全球模塊價格下降的降低、有認證的安裝商的增加、以及零售電價上漲的預期,光伏系統的經濟性已經大為改善。新南韋爾斯州占 44%的全國市場,但四月份太陽能紅利計劃的休止使其現在面臨市場的瓦解。對澳洲而言,零散和不連貫的政策仍然是太陽能產業長期持續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