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客戶在等待!”走進日本瑞薩電子公司那珂工廠園區,一條寫有上述字樣的橫幅躍入眼簾。 這并非狂妄之言。瑞薩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微控制器和高級半導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按照日本汽車業人士的說法,沒有一家日本車企不使用瑞薩生產的半導體部件。其中,在汽車制造業不可或缺的微控制器市場,瑞薩占據全球份額的40%,而其中四分之一產能又集中在位于茨城縣日立那珂市的那珂工廠。 但在“3·11”大地震中,距離東京約100公里的那珂工廠嚴重受損,成為全球汽車業關鍵零部件供應鏈的重要瓶頸,直接導致豐田等主要汽車廠商震后產量急劇下滑,且遲遲未能制定恢復震前產能的日程表。 地震近三個月后,那珂工廠6月初終于重開生產線,令微控制器等車用半導體零部件庫存日益見底的各大汽車廠商長舒了一口氣。瑞薩總裁赤尾泰10日在那珂工廠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那珂工廠200毫米微控制器生產線已于6月1日重新投入生產,300毫米微控制器生產線于6日復工。 這是瑞薩第四次提前那珂工廠復工日期。此前三次預計的復工日期分別是9月1日、7月15日和6月15日。赤尾說,那珂工廠比原計劃大幅提前復工,主要歸功于來自海內外相關企業和客戶的大力支援。 震后,那珂成為世界各汽車廠商和相關企業的關注焦點。日本眾多汽車廠商、半導體廠商以及日本經濟產業省等政府機構派出大量技術人員馳援那珂工廠重建生產線,支援人數前后超過8萬人次。近三個月來,那珂工廠每天最多投入2500人重建廠區和生產線,并實施一周7天、一天24小時連軸作業。 赤尾說,預計到今年9月底,那珂工廠自身生產加上委托生產的總產能將恢復到該廠震前水平,比先前預計的產能恢復日期提前了一個月。瑞薩其他幾個受地震影響的主力工廠,如群馬縣高崎工廠、山梨縣甲府工廠、山形縣山形工廠、青森縣津輕工廠等,已在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期間復工。 即便如此,瑞薩微控制器的生產和供應前景仍不能令上游廠商和市場完全放心。“3·11”地震后,日本東北和關東地區一直余震不斷,那珂工廠所在的茨城沿海一帶更是余震頻發地帶。日本政府地震調查委員會9日說,東北至關東沿岸一帶今后仍有發生里氏7級以上余震的可能性。 那珂工廠廠長青柳隆介紹,工廠恢復重建時采取了新的抗震措施,如對車間主要供電線路采用新的架線方式,防止電纜在強震中再次脫落,車間的部分墻面、玻璃、機械設備也采取了加固或防震措施。此外,那珂工廠儲備了足夠的零部件庫存,即使發生較強余震,也能在數日內重新修復生產線。 在復工后的那珂工廠300毫米微控制器生產車間,記者注意到里面一塵不染,機器儀表林立,根本看不出三個月前的遭災模樣。由于是全自動生產線,偌大的車間內只有寥寥幾名工作人員,不時在電腦前檢查生產流程。 但青柳承認,如果再次發生“3·11”那樣的強烈地震,工廠可能再次受到嚴重損害。他說,針對日本標準“震度6強”以上的地震,還需要花時間制定相應的防災和安全措施。 夏季電力短缺是瑞薩面臨的另一挑戰。 總裁赤尾說,根據政府的“限電令”要求,瑞薩與其他大企業一樣,需要減少15%的用電量。瑞薩現在一方面向日本經濟產業省提出申請,要求在需要持續電力供應的生產環節上放寬節電指標,另一方面通過配備發電機、從其他發電廠調集電力、減少照明和辦公用電、調整休息日等方式,設法減少節電指標對工廠生產的沖擊。 不僅是瑞薩,電力短缺同樣是許多日本企業的心腹大患。福島核泄漏事故造成的嚴重后果,不僅影響東北和關東地區的電力供應,也波及日本關西、九州等其他地區。關西電力公司10日宣布,由于地方團體和市民的反對,位于福井縣的核電站四個機組在完成正常點檢后無法重新運轉,今夏關西的電力供應出現缺口,要求在關西地區推行15%的節電目標。九州電力公司也正在研究今夏節電計劃。 此前,為減輕關東電力短缺給生產帶來的影響,一些日本企業有意把部分生產轉移到關西乃至九州地區,但波及日本列島的電力緊缺迫使不少日本企業重新審視生產轉移計劃。 日本主要汽車廠商高層和經濟產業省官員10日在東京會商后一致同意,為提高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安全性,今后將共同研究零部件標準化、分散生產地點等可行措施。 瑞薩目前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日本國內。總裁赤尾表示,這次地震后,瑞薩需要重新審視“業務可持續計劃”,比如考慮在不同生產線生產同一種零部件的可行性。此外,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日本國內和海外生產分工,包括繼續擴大在中國內地工廠的生產能力等。 當有記者提及,海外廠商可能趁機填補日本震后電子零部件供應缺口時,赤尾強調,現階段,瑞薩主力產品不可能被其他廠商替代。不過,他的表情并不輕松。 畢竟,“全世界的客戶”不會死等。 來源: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