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業周刊》網絡版今日撰文稱,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爾托市的AOL新辦公樓日前揭開了神秘面紗,它暫時不向入駐的硅谷創業公司收取分文。這家成立28年的公司希望以這種方式給其發展注入活力。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剛一走進AOL位于帕洛阿爾托市的新辦公樓門廳,迎面而來的便是寫在白色底板的幾個藍色大字母:“AOL真酷”。2010年8月,這家互聯網巨頭簽下了這幢占地面積22.5萬平方英尺(約合2萬平方米)的建筑為期7年的租借合同。自此,AOL不斷吸納各式各樣的創業公司入駐這座辦公大樓,讓他們與170名AOL工程師在一起工作。 據悉,這棟辦公樓集公司辦公室、創業孵化器、大學社區活動中心于一體。AOL管理層希望,創業企業的創業精神能給這家成立28年的公司注入發展活力。當然,最酷的還是將自己最酷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尤其你還是一家勾起人們對撥號上網年代回憶的互聯網巨頭。AOL曾在20世紀90年代顯赫一時,但最終卻在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一起并購案中成為AOL時代華納集團(AOL Time Warner)的一部分。 2009年,AOL與時代華納分拆,當時市值為20億美元,這僅是其宣布與時代華納合并時估值的一小部分。然而,AOL對創業精神的追尋或許真的會發揮作用。有許多創業公司正排隊等著搬入AOL的新辦公樓。AOL CEO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說:“我們的機遇就是吸納世界上最優秀的一些創業者和技術人才,讓他們工作在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環境中。” AOL辦公大樓離Facebook總部不到一英里,距Cloudera、Box.net等知名創業公司的辦公地也不遠。來自25家公司的75名員工在這里工作,他們大多與AOL沒有任何關系,這其中包括數字漫畫開發商Graphic.ly、反垃圾軟件開發商Impermium,以及幫助斯坦福大學學生創業的SSE Labs公司等。SSE Labs是由斯坦福大學高年級學生卡梅倫·迪特爾曼(Cameron Teitelman)在去年夏天創建的。 為共同目標走到一起 迪特爾曼說:“創業過程是艱辛而孤獨的,所以,與那些將要經歷與你一樣艱辛的人在一起工作,定會是非同尋常的體驗。”眼下辦公空間是免費的,入駐的創業者最終要繳納一定的租金,但AOL會給他們折扣優惠以及一些免費的服務,如自助餐廳備有臺球桌、桌上足球游戲和桶裝啤酒。 AOL每周五還會舉行聚會,每兩周會有一次聚餐。最近,辦公樓又迎來一位新的客人:將自己一手創建的新聞評論網站《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以3.15億美元賣給AOL的阿里安娜·赫芬頓(Arianna Huffington)。不同背景的人使得AOL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迪特爾曼說:“我們晚上12點過來,一直呆到第二天早晨6點。” 來來往往的人群引起了當地人的注意。今年1月,帕洛阿爾托警察造訪AOL辦公樓,詢問該公司員工為何有這么多大學生在如此奇怪的時間段在辦公樓出出進進。有證據表明,創業者之間已開始相互交流。創業公司MapMeIn的幾位創始人一直在與AOL旗下MapQuest網站副總裁克里斯蒂安·德懷爾 (Christian Dwyer)交換物品。 在一次閑聊中,迪特爾曼對AOL西海岸部門經理說,該公司應放棄向潛在招募對象大量發送電子郵件的做法,而是將目標鎖定在斯坦福大學CS210 計算機科學班的大學生們身上。AOL 創新活動部門負責人特倫特·赫倫(Trent Herren)對大量人才的涌入興奮不已。他說:“這些人將來都具有改變世界的能力。”赫倫就負責吸納創業公司的工作。 營造積極向上公司文化 AOL正在對其所稱的西海岸總部進行大規模翻修。在近日對媒體的一次開放活動中,AOL的辦公室中還散發著油漆的味道,工人將家具搬到門廳的一個水族館。等到5月,一樓將會有健身館、咖啡店和一個用以檢測產品的實驗室。經過這次裝修,提供給創業者的辦公空間將增加一倍。AOL將從4月開始對新入駐申請進行審查。 除了創業者的活力,AOL還希望從這種活動中得到什么?AOL透露,它希望在投資或收購此類具有發展潛力的創業公司時占得先機。實際上,AOL 的一個更大設想是,與創業者在一起辦公,將有助于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公司文化,吸引到優秀人才,讓他們去開發有市場號召力的產品。 2009年,阿姆斯特朗請來前雅虎高層布拉德·加林豪斯(Brad Garlinghouse)重塑公司輝煌。加林豪斯最為業界所熟知的事情,是5年前撰寫了一份被稱為“花生醬宣言”(Peanut Butter Manifesto)的雅虎內部備忘錄,批評雅虎缺乏一個有重點、有凝聚力的發展目標。作為AOL應用與商業部門主管,加林豪斯主導了許多研發項目,如平板電腦的電子書應用Editions以及改版后即將推出的AOL Mail。 雖然AOL最近裁員900多人,但加林豪斯卻在尋求招募新人,以填補公司在帕洛阿爾托、紐約和弗吉尼亞州的80個技術人員空缺。他說:“AOL沒有開發出叫得響的產品,推出的品牌也反映了這一點。至于今后對待AOL的態度,我們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