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界面新聞 李潮文 在中國科技公司越來越嫻熟地海外并購以及投資背后,活躍著一群深耕硅谷的中國投資人。是他們在背后牽線搭橋,促成了一筆筆跨境交易。 在投資了硅谷視覺處理芯片公司Movidius后,華山資本創始合伙人楊鐳把這家公司介紹給了中國無人機公司大疆。大疆如獲至寶——投資1000萬美元入股Movidius,并費力敲定了Movidius對他們為期一年的排他性供貨,讓大疆無人機實現自動避障自主飛行。 排他性合約期滿后,Movidius又從楊鐳那里獲得了國內最大的視頻安全監控公司——海康威視等公司的訂單。 這家在人工智能視覺處理領域深耕了9年的公司終于開始被外界注意到。2016年9月,英特爾向它發出了收購邀約,華山資本就此退出——此時距離他們投資時間不過18個月,獲得了近100%投資回報收益率及多倍的資金回報率。 一場不可能的并購 在2016年,中國公司海外并購金額達到一個頂峰,相當大一部分都發生在科技領域。 普華永道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金額大增246%,達到2210億美元。而另據國內的晨哨集團報告顯示,這些并購無論是按照交易宗數還是披露金額來看,位列第一的都是TMT行業,而主要地區則是美國。 像楊鐳這樣活躍在硅谷的技術掮客,對這些交易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不僅僅是大疆。阿里、京東那些為公司尋找新技術的人來到硅谷時,都會先來到沙丘路華山資本辦公室找到楊鐳。畢竟不是手持現金就能買入或者并購某家公司,對中美雙方商業規則和態勢充分了解的中間人必不可少。 2014年年底,中國平衡車公司Ninebot的CEO高祿峰找到楊鐳,表達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收購美國同行賽格威(Segway)。這是一個后生吞并前輩的交易計劃。當時Ninebot接受了小米和紅杉的A輪投資,不差錢,但仍然面臨賽格威不斷的專利訴訟狙擊。 楊鐳做了初步的調查,答應幫高祿峰做個嘗試,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Ninebot以六個月前紅杉和小米入股時候的估值接受他們的投資,高祿峰答應了。 楊鐳和團隊調查發現,收購賽格威并不是沒有可能:作為一家存在了20多年的行業鼻祖,賽格威在第二任CEO駕駛自家產品墜崖身亡之后,當時公司控制在一家私募公司手中;而這家公司在行業內以“撿漏”著稱(在一些公司因為黑天鵝或其他事件估值下行時買下,未來再伺機出售),私募對賽格威的管理并不積極。 除此之外,這家公司在行業里的確面臨Ninebot的威脅——在賽格威產品售價大約在7000到12000美元時,Ninebot類似的產品只賣1/5的價格。即便一直以專利訴訟等方式阻止Ninebot在北美等發達國家市場的進攻,但它的確在東南亞等市場失守。 2015年的春節,楊鐳帶團隊飛往波士頓,駕車兩小時后到了賽格威公司所在地,他們作為一家基金公司,這次卻打算試試以往由投資銀行做的事情。 一開始,私募方根本不見他,中方團隊轉而找到賽格威管理日常事務的管理層,提出了這項收購邀約。在楊鐳意料之中,這些公司的老員工們的確不滿意私募公司的所作所為,更盼望有新的力量接收這家公司。 于是楊鐳開始游說私募公司,“現在不讓Ninebot進美國市場,它也可能要跟你糾纏一段,但再過一兩年,公司估值下降的趨勢是明顯的。” 有了這個好開頭,最終收購順利完成,華山資本也成功以6個月前紅杉和小米投資Ninebot時的價格入股,當時估值2億美元。 2015年平衡車正是智能硬件里最火爆的領域,Ninebot又收購了美國同行,估值理應上升不少,楊鐳以自己的價值做了筆劃算的投資。在兩個月后,英特爾和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又以12億美元的估值入股,華山資本的投資漲了6倍。 獲得信任的路徑 在美國斷斷續續生活超過20年的楊鐳至今北京口音濃重,說話語氣也并不像大多數風投人那樣激進,甚至也沒有商人精明的外表,但中美兩地的技術和資本卻對他極為信任。 “你要懂硅谷的語言。”楊鐳說,他學會這種“語言”是依靠早年在硅谷和國內的創業經驗。 20年前,楊鐳是坐在風投人桌對面的創業者。1999年前后,楊鐳拿著一個企業的比價服務的商業計劃去沙丘路融資。 楊鐳回憶,當時三個合伙人去向投資人講解自己的商業計劃,對方聽到一半拿起電話就走出了辦公室。“他一邊走出辦公室一邊回過頭對我們說‘你們繼續聊’。我們就是來跟他聊的,他走了我們跟誰聊?”現在在沙丘路寬敞的會議室里回憶起當時的經歷,楊鐳還顯得有些無奈。 不過楊鐳那個名為RivalWatch的公司最后拿到了被稱為硅谷VC之父的Arthur Rock的投資,公司在經營三年之后被收購,這算是楊鐳第一次創業成功的經歷。 最后一次創業是回中國擔任了一家叫掌上靈通的手機增值服務公司的CEO,并帶領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之后開始進入風險投資行業。 楊鐳最開始是在中國做天使投資人,投資了拉手網。在這個中國著名的互聯網爛尾案出現危機前,楊鐳及時退出了。2011年,拿著國家主權基金的錢,楊鐳回到硅谷做了中晚期投資。 即便硅谷是一個公認的最開放的移民共同體,但風投圈并不是,更不是持有現金就可以進入這個圈子。楊鐳說,“硅谷本質上沒有外國人,但是你要懂硅谷技術變遷,懂硅谷的歷史,才能夠在創業者這里贏得信任。” 在投了像Unity這樣的公司后,楊鐳和紅杉這樣的老牌風投在一家公司的董事會上經常相見,之后他也開始收到這類老牌基金的合作邀約。 要成為這類交易的優秀撮合者,既要取得中國出資方的托付,要硅谷的投資圈“帶你玩”,也要贏得硅谷創業者的信任。 楊鐳這條“創而優則投”的典型風投從業路徑,今年28歲的郭威想繞過去。 即便很少在YC的展示日上投公司,他還是每場都不落下,去和相熟的大佬寒暄幾句,“我要的就是和他們握個手打個招呼,然后被其他人看到。”郭威說,“基本YC的項目我都提前投完了,進去只是為了告訴大家我還在,我過得不錯,歡迎你來認識我。” 就像楊鐳回到硅谷盤算的是把公司帶回中國,郭威作為沒有任何硅谷從業經歷的年輕人進入風投圈唯一的一張牌也是——“中國”。 “我是山東的‘王思聰’,你沒聽說過,但是我很有錢,我比你見的任何投資人都有錢,我現在一個YC的也沒投,但是我有可能未來會投一百個也說不定。”2013年,剛剛從大學畢業沒多久的他天方夜譚般地想進入風投行業,他這樣寫信給YC的合伙人Kirsty Natte。 當時他僅用自己生活費在一個名為500 Startups的孵化器投了兩個項目。郭威在2017年回憶起這段荒誕經歷的時候,他已經投了超過120個項目。 郭威用那封信的確敲開了YC的大門,進入2013年春季YC的展示日(demo day),在YC還能夠網羅好項目的時候,進了展示日就意味著有優先投的權利。那一次的展示日有送餐快遞Doordash、AR眼鏡Meta等等項目,郭威當時根本沒有錢投了,只能干看著。 坐在他旁邊的人自我介紹說叫Maurice,當時郭威并不知道他是誰,一邊聊天一邊谷歌對方的背景,才知道他是美國最大的風險投資貸款公司Western Technology Investment的CEO。 第一次進YC,郭威手上唯一有的牌就是中國,他勸Maurice去中國,“那里有很多的機會。”Maurice告訴他,他們已經投過優酷,賺了七倍,就在這些看似荒唐的對話中,郭威和Maurice結識了,也成為他每次YC展示日都要去的原因之一。 郭威的第一期基金來自同學。他就讀的舊金山大學不是名校,但是富二代云集,尤其是中國的富二代。2014年,中國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實體經濟都處于一個下滑期,郭威勸說那些同學把錢交給他,就這樣,從同學那里募來了400萬美元。 在先期通過各種騷擾郵件以及活動場合認識圈子之外,郭威獲取信任的一條路徑是“勇當接盤俠”。“很多時候你明明知道你在接盤,而且是高價接盤,有時候不得不接。”郭威說,接了以后才可能有合作的機會。 郭威從Peter Thiel手中用三十多萬美元的價格接下了Zenreach,此后,郭威從Peter Thiel一個名為Atomic Lab的基金投到了數個不錯的項目。其中做云端相冊的Ever,谷歌一度出價1.8億美元估值入股,而郭威投資的時候估值還是3000萬美元。 相比楊鐳那樣的中晚期投資,郭威這樣的早期基金更難拿出數據說話,只有被投公司在細分領域內小有名氣,才讓人信服。 郭威在兩年多時間里投了上百家公司,也碰到了一些目前還活得不錯的創業公司,包括ClaraFoods,下一輪將被硅谷一線科技公司風投部分跟投(由于保密協議,不能透露公司名稱),也有Chariot(智能拼車與公共交通系統,被福特收購)以及GrubMarket(在線本地生鮮供應商)等等。 郭威小有名氣之后,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愿意把錢交給他。2015年,郭威第一支基金停止募資,一共募到了2000萬美元,高榕資本、新天域資本、艾瑞咨詢、樂博資本、新麗傳媒等機構,傅盛、李善友等個人都把錢交到他手上。 JP摩根在2016年一份分析中國海外投資的報告中指出,由于海外資產相比中國資產更便宜,尤其是工業技術和科技領域,海外公司在技術等領域更有優勢,吸引了越來越廣泛的買家參與到海外的投資和并購中。這些買家包括技術公司、國內的私募以及個人。更多時候,這些買家都是把錢交給郭威這樣的人手中。 硅谷活躍著一大批像這樣的微型VC,他們握著來自家族或者其他機構的資金,在硅谷尋找項目。 “帶你們回中國去” “為什么做中晚期投資?因為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才需要回到中國。”楊鐳說。 但是“到中國”去的時間越來越早,Uber去中國是一個分水嶺。2014年,Uber進入中國市場,當時公司已經創立了5年了,如今在硅谷問任何一個人中國市場重不重要,沒有人會否定。 楊鐳和郭威等在硅谷的中國投資人從中國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很重要的一點也是因為背靠中國市場——把被投公司賣給中國促成并購,或者是以入股形式實現產業鏈上的對接。 在外人看來,Uber在中國是失敗了,但郭威不這么看,“轉了一圈融了中國人很多錢,還換了滴滴1/5的股份,全球市場照樣是它的,沒有什么損失。” 郭威做不了并購,但他積極促成產業鏈上的對接。Transcriptic是一家SaaS模式的生物科技公司,他們生產的機械硬件和配套軟件能夠大大提高科學家測試新藥的效率。 一般一個新藥從研發到進入市場平均需要12年的時間和上億美元的資本。Transcriptic的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利用他們的海量數據庫和機械儀,以輕成本的模式對藥品進行測試,并且在幾天之內就能拿到結果。這家郭威天使輪投資的公司獲得藥明康德的后續投資,郭威獲得了不錯的退出機會。 郭威撮合這些交易常用的方式就是舉辦聚會,在聚會上,他把他的被投公司里做安防機器人的KnightScope介紹給了國內做安防攝像頭的上市公司東方網力,東方網力入股500萬美元。另外,通過類似的撮合,互聯網金融公司玖富投了他的被投公司SnapCard,后者是一家做比特幣的創業公司。 “這種是三贏,中國公司能夠找到合適的標的,我獲得不錯的退出機會,創業公司能夠獲得訂單和合作。”郭威說。 作為中晚期基金,楊鐳能夠做的更多,Unity是一家非常火爆的專業圖型化開發環境的游戲引擎公司。2016年4月,Unity剛完成新一輪融資,估值達15億美元。而華山資本在5年前B輪融資中入股,當時硅谷有八個基金在追逐這個項目,楊鐳給的價格最低,楊鐳跟他說,“到中國去。” 其創始人David Helgason對中國市場十分看好,“我們網站上看到每天有幾千個來自中國的下載,但我們不知道這些中國用戶是誰。”他說,“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我們相信三五年之后,中國的游戲市場規模一定會超過美國。” 他們真正來到中國卻發現并不容易,就像微軟這些軟件公司遇到的一樣的問題,即便中國市場再大,用戶并不愿意付費。Unity曾嘗試降低軟件收費,通過游戲、廣告分成獲得收入,但由于Unity的3D游戲包含插件,遇到了360軟件對他們的攔截。 楊鐳把周鴻祎和Unity的負責人約到了華山基金的辦公室,雙方達成了合作——360撤銷對Unity的攔截,并幫助他們推廣從中提成。 楊鐳強調,中國市場絕不是他們投資的主要標準,“如果沒有中國市場,你也應該是個優秀的公司,我可不會拿著那些半死不活的公司回到中國去利用政府補貼什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