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9年,科技產業技術更新迭代的步伐越來越快,更有不少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突破點、轉折點、閃光點,屢屢給人們帶來驚訝與驚喜。本文中,小編盤點了今年的十大突破性技術,一起來看下都有哪些? 一、折疊屏技術,解鎖手機新形態 在去年12月份,柔宇科技宣布推出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成為全球第一家發布折疊屏手機的廠商,CES2019期間,柔宇科技正式將這款手機帶到了演示展臺上。 據羿戓制造所了解,今年2月21日,三星宣布推出折疊屏手機GalaxyFold,雖然在發布時間上比柔宇科技稍遜一籌,但確率先實現了批量化生產。雖然后來出現了屏幕閃爍等問題,在召回部分樣機進行修復后,如今已經重新上線。 同樣,華為也在2月24日發布了折疊屏手機華為MateX,在見到三星折疊屏“翻車”事故后,也選擇了延期至11月上市。如今已經傳出了華為第二代折疊屏手機MateXs的相關消息,或將在明年與Mate40系列一道發布,有望同步搭載傳言中的麒麟1000系列處理器,原生支持5G網絡等。 在手機形態同質化嚴重的今天,折疊屏的出現或將會成為未來5年各手機巨頭競相追逐的市場,一方面能夠抓住那些為了滿足好奇心,喜歡體驗新產品的手機用戶;另一方面,可折疊手機的造型也更能展示自家強大的制造工藝。如今,第一代折疊式智能手機已經出現了,明年將會見到更多廠商參與其中,推出第二代折疊屏產品解決方案,到底能不能解決上一代產品的諸多瑕疵,值得人們期待。 二、充電革命!特斯拉發布V3超級充電樁 3月7日,特斯拉官方正式發布了V3超級充電系統(第三代),采用了全新充電架構,電源柜儲能電池達到1MW,采用液冷充電線,最高支持250kW充電功率。這是什么概念呢,具體來說就是V3超級充電樁充電速率超過1000英里/每小時(約合1609公里/小時),5分鐘內補充最高75英里電量(約合120公里)。 此外,特斯拉還提供了電池預熱功能,在開車去充電樁的路上,水循環的熱管理系統會提前為電池組加熱,達到最佳充電溫度狀態40度,大約能節省25%的充電時間。相比V2版本,充電樁改善了V2版本遇到充電車輛多就會分流的情況,充電站的每輛車都可能達到最大充電功率,V3充電樁可為用戶節省50%的充電時間,一般用戶只需花費15分鐘。 編輯點評:目前,全世界都在倡導綠色環保出行,大力推動電動車普及,然而效果并不顯著,主要原因在兩方面:1、續航里程比不上燃油車;2、充電效率低,燃油車幾分鐘就可以加滿油而電動車需要數小時之久。如果電動車也能像手機一樣“充電五分鐘,行駛百公里”,相信肯定會讓更多人選擇購買電動車。 如今,特斯拉率先帶來了電動車的超級充電方案,也給眾多造車新勢力企業帶來了良好開頭。目前,特斯拉第三大超級工廠——上海工廠正式投產,中國將成為特斯拉的主戰場之一,特斯拉搶先推出V3超級充電樁,也是為了以后的市場擴充做準備。 三、零下23℃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刷新 在今年發布的一期《自然》雜志上,美德兩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稱,他們實驗證實,高壓下的氫化鑭在250K(K代表絕對溫標開爾文,250K大約為-23℃)下中具有超導性。而250K,是迄今為止超導材料中已證實的最高臨界溫度。 他們使用一種被稱為金剛石壓腔的設備,利用兩顆金剛石擠壓一小塊兒鑭樣品,使其在170吉帕的高壓下轉化為氫化鑭化合物——LaH10,然后用X射線探測其結構和成分。研究人員觀察到LaH10具有零電阻、在外加磁場作用下臨界溫度會降低、同位素效應(臨界溫度依賴于同位素質量的現象)這3個超導材料特征,但因樣本量太小而無法對超導材料的另一個重要特征——邁斯納效應(一種超導體對磁場的排斥現象)進行觀測。他們表示,其所觀察到的3個特征已可以證明,在250K的溫度下,氫化鑭在超過100萬倍地球大氣壓下會變成超導物質。 250K是目前人類高溫超導的最新紀錄,比此前的最高臨界溫度增加了50K左右。這是向實現室溫超導目標邁出的令人鼓舞的一步,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科學家對超導材料的研究可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開始從靠經驗規則、直覺或運氣發現超導體向由具體理論預測指導研究過渡。這一全新紀錄標志著科學家實現室溫超導的步伐正在加快,也代表著我們距離跨入無電力損耗的全新時代更進了一步。 四、時速600公里!磁浮試驗樣車下線 5月23日,我國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今后,從北京到上海也許只需要3.5小時就可以到達。 這是全國首列自主研發的時速600公里的磁浮實驗樣車,和傳統高鐵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是懸浮于軌道運行,沒有輪軌之間的摩擦力。高速磁浮列車藍灰的**車頭科技感十足,從橫截面可以看出,它采用“抱軌”的方式運行,可以杜絕脫軌的風險。鋁合金的車體質輕而強度高,解決了超高速工況下輕量化和噪聲等系列難題。 該項目于2016年7月啟動,由中國中車組織,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具體實施,聚集國內高鐵、磁浮領域優勢資源,聯合3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組成“聯合艦隊”共同攻關。按照項目計劃,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樣車將在2020年下線;2021年在調試線上開展系統綜合試驗,完成集成驗證,形成高速磁浮工程化能力。 目前,我國高鐵最高運營速度為350公里/小時,飛機巡航速度為800~900公里/小時,時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高速磁浮列車可以填補航空與高鐵客運之間的旅行速度空白,對于完善我國立體高速客運交通網具有重大的技術和經濟意義。 五、黑客帝國成真?馬斯克發布腦機接口系統 科學狂人馬斯克在2019年帶給了人們太多的“不可思議”。7月17日,馬斯克宣布,已經開發出一套腦機接口系統: 這套系統設計到三個核心技術:植入大腦的“線”、用于植入的神經手術機器人以及用于讀取大腦信號的芯片。具體方法是將只有人類頭發四分之一寬度的細線通過特殊的手術機器人“縫”入大腦,由1024根線組成的“線束”附在一個小芯片上,其中10根將植入皮膚,每一根都可以無線連接到耳朵后面的一個可穿戴、拆卸、升級的設備,而這個設備可與手機無線通訊。 馬斯克還在視頻網站Youtube上進行了直播演示,并稱“猴子已經能用大腦控制電腦了。”馬斯克說,這種芯片將有助于“保護和增強你的大腦”,并“最終與人工智能實現一種共生”,該技術有望在2020年開始進行人體測試。 “腦機接口”是指通過在人腦神經與具有高生物相容性的外部設備間建立直接連接通路,實現神經系統和外部設備間信息交互與功能整合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實現用意念控制機器。它意味著,人與機器的主要交互方式,除了手工輸入,以及近幾年興起的人工智能語音交互之外,還可以直接通過大腦向機器發指令。 雖然馬斯克提出這一項技術非常的具有前瞻性,但是也存在一定風險。尤其是這種神經連接的侵入式方法,對于一些癲癇患者來說,植入了數十根電線來監測大腦活動能夠在病情監測、預防方面起到作用,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可能會造成風險或者潛在地損害大腦。 六、日本一公司試飛“飛行汽車” 8月5日,日本千葉縣NEC公司試飛了一輛“飛行汽車”。這架形似無人機、裝有四個螺旋槳的機器在空中平穩盤旋了大約一分鐘,飛行高度達3米。試飛在東京市郊場地進行,為了安全起見,飛行器升降全程都局限在一個巨籠里。 資料顯示,試驗機全長約3.9米,寬約3.7米,高約1.3米,使用四個旋轉機翼飛行。由于使用了碳纖維增強塑料作為硬殼式車身,所以試驗機的重量被控制在了150公斤左右,據稱它還可以承載300公斤左右的行李。 據NEC介紹,飛行汽車的設計基本上是為了實現無人飛行送貨,采用了該公司在太空飛行、網絡安保等方面的技術,公司希望此技術在2023年實現物流運輸的實用化。 此外,飛行汽車的成本昂貴,由于安全性問題,現階段開發出來的功能也是以載物運輸為主,性價比不高。 七、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 8月9日,華為在東莞舉行華為開發者大會,正式發布鴻蒙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于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 鴻蒙系統實現模塊化耦合,對應不同設備可彈性部署。鴻蒙系統有三層架構,第一層是內核,第二層是基礎服務,第三層是程序框架。可用于大屏、PC、汽車等各種不同的設備上,還可以隨時用在手機上,但暫時華為手機端依然優先使用安卓。 在面對美國的持續打壓下,華為的堅強抵抗為中國其他相關科技企業提供了喘息的時間,對我國科技產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的各家廠商彼此既是競爭者,又組成了一個微妙但卻真實的利益共同體。讓鴻蒙的生態系統建立起來,這不僅對華為生死攸關,也是中國所有相關科技廠商未來生存環境的一個決定性砝碼。
八、谷歌量子霸權:3分20秒完成世界第一超算萬年運算 世界第一超算Summit需要大約1萬年來完成的計算,量子計算機需要多久?谷歌研究人員給出答案是:3分20秒。 據外媒報道,谷歌首次在實驗中證明了量子計算機對于傳統架構計算機的優越性,這一次實驗也標志著在量子處理器上執行的首次計算。而這一堪稱“**”的計算速度,被研究人員稱作是“量子霸權”的證明。 由于量子計算機超強的計算能力,能讓其在幾分鐘內完成當前傳統計算機數千年內完成的任務。巨頭們紛紛加碼布局于此,希望將其應用在醫療、物流、制造、金融、能源甚至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 不過,量子計算機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商距離還很遙遠,要造出易構建、易管理和擴展的商用化量子機器,還要解決當前這些機器存在的易被破壞、不穩定等工程化問題,需要研究人員們持之以恒地探索。 九、聯想推首款5G電腦,體驗“速度與激情” 2019年,5G手機大戰打得一片火熱,你是否想過,5G率先應用在電腦上又會是什么效果呢? 11月15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五屆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正式宣布推出全球首款5G電腦。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全球消費業務部&先進創新中心總經理賈朝暉表示:“這款電腦將讓用戶體驗到5G的速度與激情。” 據悉,這款全球5G電腦包括三項核心技術:雙制式全頻段、頻率自適應天線、雙路閃充。但聯想并未透露具體上市時間及價格,僅表示“很快會與用戶見面”。 編輯點評:在當前數碼產品市場上,已經確認推出5G手機產品的廠商有:華為、小米、三星、OPPO、vivo、一加、中興等,蘋果也透露或將會在明年推出5G手機系列,可以說5G手機已經是5G技術率先落地的良好表現。 反觀電腦產品,據數據統計顯示,2019上半年國內PC市場整體延續了弱勢走跌的行情。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疲軟,市場走貨量降低。在PC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5G或將成為PC產品的新賣點。至于5G到底能幫助PC產品走多遠,那就要看PC廠商們會借著5G技術創造出哪些黑科技,以及自身的營銷手段了。 十、小米推出“史上最強”一億像素手機 11月5日,小米推出“史上最強”一億像素手機小米CC9Pro。配置上,小米CC9Pro搭載高通驍龍730G處理,這是高通迄今為止最強的7系列芯片。續航方面,小米CC9Pro配備5260mAh電池,配備獨立高效電荷泵,支持30W疾速閃充。 小米CC9Pro最值得關注的亮點在攝影方面,作為首款量產1億像素拍照旗艦,小米CC9Pro由1億主攝+1200萬人像鏡頭+超長焦鏡頭+2000萬超廣角鏡頭+微距鏡頭組成,配備了1/1.33英寸超大感光元件,通過定制大功率馬達,保證超大模組的穩定防,支持OIS光學防抖,通過4顆鏡頭實現接力變焦。此外,還對超級夜景算法進行了升級,前置3200萬像素,在極暗環境下自拍也清晰可見。 編輯點評:雖然有網友調侃小米“軟件不夠,硬件來湊”,但是調侃歸調侃,如果小米的相機部門能把這塊傳感器調教好,那的確是個很突出的賣點,畢竟一億像素的能力擺在這。毫無疑問,小米將會憑借這顆傳感器躋身拍照手機廠商第一梯隊的陣營,華為的拍照龍頭地位或許也受到了不小的挑戰。 2020年將至,哪些新技術會到來? 從折疊屏爆火到一億像素手機,從速度接近飛機的高鐵到能飛的汽車,從5G電腦到速度擊敗超算的量子計算機...2019年各種新技術和產品設計的出現令人眼花繚亂,過去科幻電影里的橋段一下子涌入現實。 今年又被稱為5G元年,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會給未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此外,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的熱度也持續高漲,可以預見,2020年,將會有更多新技術新產品等著人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