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醒峰 【引子】 最近微博上好幾個大V公眾號都在不遺余力地宣傳自己家的WiFi路由器新品,@雷軍 的@小米路由器 , @周鴻祎 的@360安全路由 ,其他還有@魅藍路由器 等等,為了搶占智能家居的入口,各種互動、互毆,大V和粉絲們都是蠻拼的。小米和360還不約而同地打出“信號強“、“穿墻王”這張牌,@周鴻祎 甚至極富挑釁性地發出“不服跑個分”的隔空叫板——“信號強”被粉絲們想當然地等同于“性能好“,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是:No. 【一】"穿墻王"們的真相和隱患 1.僅談"信號強"的"穿墻王",是檔次很低的噱頭——WiFi路由器的發射功率在工廠模式下(在一定范圍內)是可以被任意調整的(所以有的產品直接給出三檔用戶來選擇),想要多強就多強,不夠的話外面可以加獨立PA(就是功率放大器),就像打雞血一樣,雞血打的越多就越強...... 2.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不調到最大?——因為調到最大發射功率...不一定有用...簡單解釋:首先,發射功率加大可能導致pad、手機等wifi業務之間的干擾,而WiFi路由器自身的接收性能也可能受到影響,好比是講話,自己說話的聲音太大了,別人說了什么你可能都聽不到了;其次,即使某個WiFi路由器發射功率足夠強,比如,iphone 在***收到了國貿某個路由發來的WiFi信號(加個1千瓦PA,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就是這原理),但是iphone沒有1千瓦的功率可以把手機wifi信號傳回國貿去...這可以部分解釋有時候WiFi信號格是看到有的,但卻怎么也連不上...最后,如果你給路由器加了1千瓦的PA,恭喜你,路由器旁邊的電磁輻射值可以供你取暖了——有點夸張了,1千瓦的PA是不會家用的,但是道理是類似的,一般情況下(注意,后面要講例外情況)穿墻信號強,發射天線周圍的電磁輻射也會相應變大。 3.國內廠商們針對誰是“穿墻王”互相撕逼的背后是慘淡的現實:在射頻與無線設計方面幾乎毫無創新性。之所以這么說,道理很簡單,普通消費者對于上面我說的兩點可能是不清楚的,但是作為產品研發尤其是硬件或射頻工程師不可能不知道,那么廠商宣傳時為什么還要對“穿墻”一再強調呢?是因為無知粉絲們期待的眼神,再加上國內廠商們在WiFi射頻與無線性能的研發方面缺乏足以致勝的積累。無論是小米路由,360安全路由,還是TP-Link,或者是魅族,他們在硬件(尤其是射頻、無線方面)的技術研發停留在原來搭積木的階段:調試好PCB功能,天線與射頻電路的匹配性能,無線性能主要交給WiFi芯片組(比如博通芯片)——傳統單天線時代這么做問題不大,但在號稱“波束賦形”的多天線時代,這么做折射出全體國產WiFi路由器廠商在射頻、無線方面的人才和研發積累薄弱——看看無線和射頻“攻城獅”們的工資單就知道他們在產品鏈條中受到的尊重程度。 4. 所以,WiFi路由器在無線方面,真正高大上的是“波束賦形”,而不僅僅是“穿墻”——比如Apple 2012年推向市場的Airport Time Capsule: Apple 2012年推向市場的Airport Time Capsule 另外美國Netgear也有產品有類似宣傳,還有一個是美國Ruckus(一般做商用WiFi解決方案)的Beamflex技術,我確定Apple是有波束賦形技術的研發、調試和測試系統的,Apple用的這套測試系統現在被稱為MIMO OTA,當時價值應該超過2000萬人民幣(目前在我們實驗室已具備類似系統);至于Netgear和Ruckus的測試方法應該類似,但具體的測試配置我不清楚(一般屬于嚴格保密)。 小米路由曾高大上地宣傳自己的"波束賦形",但我不認為小米在這方面的逼格比國內小伙伴們高上多少——實際上,我認為目前國內廠商在波束賦形的研發與驗證方面是集體“不太行”的,也就是沒有嚴格調試、驗證便推向市場,最后“行不行”,“有多行”,大家只能對著WiFi芯片組“阿彌陀佛”了……可能有朋友認為我崇洋媚外,可以轉發本帖,我看看有沒有廠商站出來說自己的“波束賦形”是經過嚴格調試和驗證的,我愿意虛心學習并誠摯道歉! 5. "黑"小米這么多次,我來幫小米澄清個問題吧。看到@程序猿與手 有發帖質疑小米路由mini的天線材質的問題,360智能路由也在自己官網第一時間補了幾*,我來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我認為小米,或小米的友商們,是不會自己去做天線研發的(外形設計倒是有可能),一般是他們選擇供應商供貨而已,我這有個2011年PASTERNACK給我的一本射頻元器件報價單,我從中挑出了一部分: 這是類似的WiFi天線的主要參數列表,一般包括頻率范圍和增益,沒有注明材質,我覺得能滿足這兩個關鍵指標,用哪一種材質應該不是最主要需要考慮的,就像請家政打掃衛生,活好心細人老實是關鍵,雙方談好價錢就來干活吧,非得問出身嗎?? 6. 那么,現在能告訴我們答案了嗎,哪臺是穿墻王?哪臺性能更好?——目前互相撕的人從來沒有嚴格定義好測試方法,他們的結論是不足信的,s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