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上舉 前幾日一老外渠道商來深圳做產品溝通,來之前就知會和其接洽的外貿公司一定要讓負責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到場,于是我就去外貿公司趕場,雖然咱英語不行,外貿公司最不缺的就是語言人才,所以雙方溝通雖然慢點,但不存在障礙。 商務方面的事情咱不懂也不關心,等他們談完商務的事情,老外就把目標對象轉向我,指著會議桌上的樣板,確認是不是我負責設計的,等到我肯定回答后,毫不客氣的說這一看就是典型的中國產品,然后開始噼里啪啦說了一大通。 老外的意思大體是:產品外觀還行,性能也沒有問題。但是如果打開外殼,就會發現產品電路布局不美觀,沒有層次感,元件太過于緊密,完全不是外殼看到的感覺。最后老外提了一些產品設計的要求,我虛心表示接受。 后來我問老外他說的“典型中國產品”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典型法,原來這個典型不是我們常理解的山寨、偽劣概念,他們現在認為中國產品現在最大的特點并不是質量很差,而是盡一切可能降低成本,想方設法把產品做小,什么東西都堆在一起,越做越小。(當時他說這個的時候還用手比劃成一個圓圈狀,逐漸變。 老外的這個說法當時讓我確實很驚訝,他說的幾乎就是我個人在設計產品上的風格思路,在保證產品性能的前提下去盡量降低成本,PCB電路板是能設計多小就設計多小,在我個人呢看來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設計在市場上更便宜更有競爭力。 |
為什么要那么大?省成本不是好事嗎? |
一般的客戶都要越縮越好,畢竟大伙的產品都是奔著批量去的,如果前面沒控制好,后面批量的成本就蹭蹭蹭上去了呢 |
短小精悍 |
就是,老外雖然在很多領域比我們發展的快些,可他們說的未必就合理。 |
能小為什么要大?這個老外好像沒抓到要點。 |
一味的拼價格戰,最后是死路一條。 |
電子產品的可靠性與使用壽命是與選材密切相關的,比如元件密度小,板子厚實,引線粗,產品體積大,屏幕大,那么產品本身的熱容就大,散熱性能就好,各種元件及殼體材質的老化就慢,在跌落、震動、高溫、低溫、光線強烈或者昏暗的環境中更易使用。由于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對于產品的壽命期間可靠性要求高,所以西方本土公司設計產品比我們更加看重產品的可靠性,而把產品的成本考慮放到次要位置。其實這也是為什么有不少經濟條件好的人,即使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會選擇西方工業國家產品的實用考慮角度的原因。 |
和體積大小關系不大,蘋果手機做那么小也沒見壽命比國產手機短。關鍵在于工業設計水平和追求細節完美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