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奧巴馬政府而言,有兩個深藍色區域(指選民強烈支持民主黨的區域——譯注)至關重要:美國東北部地區,以及位于圣何塞和西雅圖之間的沿海地區,而后者的確配得上“左海岸”(Left Coast,屬政治措辭,意思是指在政治上傾向于左派、選民支持民主黨的美國西海岸地區——譯注)這個稱謂。他們在民主黨捐款人名單中占據了首要地位,而且為奧巴馬政府提供了大多數的被任命官員以及許多思想根基。 然而,這個共同點掩蓋了這兩個藍色大本營之間權力平衡的轉變?萍籍a業大量聚集的左海岸地區的影響力正在逐漸增強,而舊波士頓-華盛頓走廊地區的影響力正在逐漸減弱。亞馬遜(Amazon)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EO)杰夫·貝索斯(Jeff Bezos)收購《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的舉措完全證實了政治構造板塊的這一運動。 科技寡頭的崛起 華爾街曾是80年代的明星,但正如科技博客網站創始人兼資深撰稿人歐姆·馬利克(Om Malik)所說,如今提供“同樣令人興奮的集神秘、權力和金錢于一身”之榮耀的是科技產業。左海岸的優越主要是基于其對這一關鍵領域已然增強的主導地位。30年前,諸如ITT和柯達(Eastman Kodak)等美國東海岸巨頭位居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之列,左海岸幾乎沒有任何公司躋身其中。如今,左海岸地區在前十大科技公司中占據了七個席位。 左海岸還是全球七大軟件公司中四家的總部所在地。全球大部分電腦的軟件來自于西雅圖的微軟(Microsoft),或者舊金山海灣地區的谷歌(微博)(Google)和蘋果(Apple)。互聯網搜索幾乎完全由谷歌占據主導地位,社交媒體由Facebook占據主導地位。貝索斯執掌的亞馬遜擊敗了其在電子零售業的各個競爭對手。 這促使美國的財富分布版圖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轉變。在1990年,最富有的美國人居住在美國東北部地區,或者是美國中部地區歷史悠久的能源/農業經濟的一部分。如今,在美國最富有的15人當中,有5人居住在舊金山海灣地區或者西雅圖普吉特海灣(Puget Sound),其中只有兩人——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和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來自于華爾街。更重要的是,左海岸寡頭與東海岸寡頭相比往往更為年輕;在全球29位40歲以下的億萬富豪當中,有6人來自于左海岸地區,3人來自于華爾街。 抓住信息渠道 歷史上最為相似的情況可以在19、20世紀之交那段時期中找到,當時投身于美國工業擴張的企業家——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安德魯·卡內基(Andrew Carnegie)、哈里曼(E.H. Harriman)和約翰·摩根(JP Morgan)——開始影響政府和政治,他們先是通過購買政治影響力,后來則是通過基金會。當時許多著名的報業大亨,比如科羅拉多大筆礦業財富的繼承人——威廉·倫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還利用自己的資金來影響民眾意見,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種情況在1933年得以重復,當時華爾街金融家尤金·邁耶(Eugene Meyer)收購了行將倒閉的《華盛頓郵報》,從而在歷時數十年里,極大增強了他的家族的影響力。 但這些新貴擁有一個額外的媒體優勢:他們在幾乎所有新興的信息傳播系統中都占據主導地位。谷歌、蘋果和Facebook還都作為娛樂的主要傳播者興起。這個轉變保證會促使好萊塢以及以曼哈頓為中心的廣告業遭受附帶損失。最近全球第二大廣告公司美國宏盟集團(Omnicom)與全球第三大廣告公司法國陽獅集團(Publicis)的倉促合并,反映了傳統廣告公司的地位遭到削弱,而與此同時,僅谷歌一家公司的廣告營收就超過了整個印刷出版業的廣告營收總和。 重塑政治格局 諸如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等左海岸巨頭曾經大致脫離或遠離政治,但現在都已極大擴展了各自的游說活動。許多科技公司,尤其是Facebook和蘋果,繳付的稅款極少,這意味著他們在保護自己目前享有的優惠特權方面擁有強烈的利害關系。此外,他們還有理由努力促使網民隱私變得更加難以得到保護,因為他們的大量利潤依賴于向各大公司出售用戶的個人信息。 這種熟練運用數據的技能,還使得左海岸巨頭成為奧巴馬總統及其他民主黨人競選專業技術的關鍵提供者,F在,他們開始資助自己最喜歡而且易受影響的下一代政界朋友,其中最近出現的是渴望成為參議員的紐瓦克市長科瑞·布克(Corey Booker)。 左海岸寡頭的興起,很可能會加快傳統工薪階層民主黨的滅絕進程。貝索斯及其他左海岸寡頭往往在一系列社會問題方面表現開明,但在美國國內和國外都強烈反對工會。 貝索斯及其他在線零售商將需要就他們公司破壞就業的問題為自己進行辯護;自2003年以來,零售業流失了大約80萬個工作崗位,而零售業的電子商務領域僅產生了不到18萬個工作崗位。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及力主移民改革的其他科技寡頭,也有興趣確保各自軟件公司有一個穩定的成本較低、煩擾較少的“技術苦力”供應。 這可能不會促使美國大部分中產階層對這些寡頭產生好感,前者更喜歡自己或者他們的子女獲得這些就業機會。左海岸寡頭們還支持一系列環保政策,這些政策勢必造成能源價格攀升,可以說在氣候有點溫暖濕潤的左海岸更容易接受能源價格的攀升,但在經濟上對氣候遠遠不如左海岸溫暖的美國中部地區就不利了。 至于保守派,他們希望左海岸大亨們與國家統制派相比證明更加趨向于自由主義。但是,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寡頭統治的基本規律:當一家公司在某行業占據主導地位之后,他們通常會設法利用政府來鞏固自己的地位。比如,當機會到來時,谷歌及其他科技公司一直非常樂意依靠權貴資本主義提供的“食槽”(比如在支持可再生能源計劃方面)來維持經營。 未來會如何? 目前人口構成的變化趨勢正在對美國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地區——東海岸造成不利的影響,該地區20歲以下的居民人數最少。該地區持續老齡化的人口很可能會削弱那里的創新力。相比之下,左海岸地區盡管房價較高,但過去十年以來那里的人口增長了10%,高于東北地區的6%;2023年的人口普查預測表明,在未來十年內,美國東北地區還將繼續落在后面。 正如城市分析師艾倫·雷恩(Aaron Renn)已指出的那樣,西雅圖、波特蘭和舊金山還擁有一個在政治上非常不正確的優勢。盡管他們完全尊崇多樣化,但這些城市的非裔和拉美裔人口較少,這些人群的經濟條件往往較差。東北地區的黑人人口是左海岸地區的三倍。相比之下,左海岸地區的大多社會地位向上移動的亞洲人,在當地人口中占據15%的份額,其比例是東海岸地區的三倍。 左海岸地區還享有迄今為止從事STEM(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工作的人口比例最高的聲譽,其比例大約比全美平均水平高出50%。自2005年以來,西雅圖、圣何塞和舊金山的STEM就業人數增長了兩位數,而相比之下,紐約和波士頓在這方面的增長就低得多了。毫不奇怪,在諸如互聯網零售等某些領域,左海岸地區占據主導地位,西雅圖和圣何塞名列前茅。 考慮到當前的經濟軌跡,可以預期那些由東海岸地區主導的更加傳統的產業——從實體零售業到出版業和傳媒業——將會在舊金山灣區和西雅圖的沖擊下趨于崩潰。美國東部地區的那些老城市或許能保存它們的社會聲望和遺產,但未來的權力平衡似乎注定會持續向左海岸地區傾斜。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