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Ivy Bridge處理器、7系列主板,Intel今天先行發布了第二代入門級固態硬盤Hawley Creek SSD 313系列,將取代此前的Larson Creek SSD 311系列,專門用于配合SRT智能響應技術、搭配機械硬盤進行系統和軟件加速,類似一套混合硬盤系統。
![]() SSD 313仍然提供9.5毫米2.5寸SATA、mSATA兩種外形規格,主控芯片依舊是自家的PC29AS21BA0,傳輸接口也還是SATA 3Gbps,而緩存芯片仍然是芯成半導體(ISSI-ISSI)的IS42S16160D-7TLI 32MB,只有SLC NAND閃存芯片工藝進化到25nm,容量也從20GB一種增加到20GB、24GB兩種(單顆芯片容量4GB)。 性能方面,20GB型號持續讀寫速度為220MB/s、100MB/s,隨機讀寫速度為36000 IOPS、3300 IOPS,24GB型號的持續讀寫為160MB/s、115MB/s,隨機讀寫為33000 IOPS、4000 IOPS。對比上一代,20GB讀取性能有所提升,但寫入完全不變,24GB寫入快了一些,但讀取反而倒退了。 其它指標:重量不到80克、讀取延遲72微秒、寫入延遲90微秒、讀寫功耗150毫瓦、待機功耗100毫瓦、平均故障間隔時間120萬小時、支持硬件加密。 ![]() SSD 313 20/24GB現已出貨上市,美國新蛋上2.5寸規格的零售價109.99美元、139.99美元,前者甚至比SSD 311 20GB還便宜一些。 ![]() ![]() ![]() ![]() 希臘網站hwbox.gr幸運地提前拿到了一塊SSD 313 20GB的樣品,并放出了詳細的拆解圖和測試成績。測試中每個項目都首先使用機械硬盤跑一遍,然后加上SSD 313 20GB作為緩存盤連跑兩遍,看看能提升多少。 ![]() 因為是樣品,表面還印著Hawley Creek的代號字樣,而不像零售版上的Intel SSD 313 Series ![]() 金屬外殼上的Intel LOGO ![]() PCB正面全貌 ![]() 五個空焊位,焊滿了容量將達40GB ![]() 就這么多芯片 ![]() 主控 ![]() 緩存 ![]() 閃存測試平臺配置: 處理器:Core i7-2600K OC 4.5GHz 主板:華碩Maximus IV Extreme-Z (Z68) 內存:海盜船Vengeance 8GB DDR3-1866 (9-10-9-27-1T) 顯卡:耕昇GeForce GTX 480 硬盤:SSD 313 20GB、WD500AAKS 陣列卡:戴爾PERC 5/I PCI-E x8 RAID 5 電源:海盜船HX850W 80+ Silver 操作系統:Windows 7 SP1 64位旗艦版 ![]() 配置界面 ![]() CrystalDiksMark讀取:第一次運行,持續、512K、隨機4K、隨機4K QD32分別提升了1.7倍、4.3倍、61.1倍、120.3倍,效果驚人,特別是隨機性能可以說是暴漲,不過第二次運行后持續性能不升反降,隨機4K QD32倒是再次有所增加。 ![]() CrystalDiksMark寫入:第一次四個項目分別提升27%、1.2倍、45倍、62倍,同樣很突出,但是第二次卻全面倒退了。 ![]() ![]() ![]() AS SSD Benchmark讀寫與拷貝:差不多,也是第一次猛增,第二次上下波動。 ![]() HD Tune Pro 5.0讀取:數據塊越小,效果越明顯,512字節下竟然提升了250多倍,完全不合常理,不過第二次又有了些許退步。 ![]() IOMeter 2010:讀取的兩三倍提升倒也正常,寫入就邪乎了:512K的寥寥無幾,4K的居然有接近50倍,也有點兒不正常。 ![]() PCMark05:系統啟動、程序載入、一般用途都有大幅提升,文件寫入也可以接受,但是病毒掃描反而下降了不少。 ![]() ![]() PCMark Vantage:第一次明顯提升,第二次又倒退了。 ![]() Windows 7系統啟動:加速了整整一分鐘,不賴不賴。 ![]() TeraCopy隨機拷貝:第一次加快了6.5秒,第二次又快了10秒多。 ![]() Arconis TIH 11啟動時間:兩次分別加速2.1秒、1.2秒,可以。 ![]() 《極品飛車:亡命天涯》載入時間:第一次快了7秒鐘,但第二次又稍稍慢了一點點。 ![]() Photoshop CS5啟動時間:第一次1.7秒很不明顯,但第二次又快了足足一倍。 ![]() Xilisoft視頻轉換軟件啟動時間:第一次絲毫不動,第二次總算出來點兒效果,快了1.5秒鐘,相當于23%。(文/驅動之家) OCZ正式發布Vertex 4固態硬盤 OCZ今天正式發布其面向普通消費者的下代高端SSD Vertex 4,它們采用OCZ公司最新的Indilinx控制器,也就是說該系列SSD性能要明顯高于前一代產品。 Indilinx Everest 2控制器有雙核400MHz的芯片,將可以帶來最高535MB/s的連續讀取速率和最高500MB/s連續寫入速率,并擁有120000的隨機讀取和85000隨機寫入IOPS的性能。 ![]() 新控制器將完全兼容20nm級NAND閃存,并最高支持2TB容量,設備還帶有Ndurance 2.0閃存管理能力,可減少性能衰減的狀況發生,首批發售的 Vertex 4容量從128到512GB不等。 五碟裝:日立出貨全球首款4TB企業硬盤 日立已經在4TB硬盤上多次搶得先機,今天又宣布已經率先開始出貨全球第一款4TB的3.5寸企業級硬盤“Ultrastar 7K4000”,能在十個4U、60-bay組成的19寸機柜中獲得2.4PB的驚人容量。 日立表示,Ultrastar 7K4000使用了新一代的512e Advanced Format先進格式4KB扇區技術,另有多項企業級存儲技術,既可為傳統企業提供高密度、高性能、低成本的存儲方案,也能滿足注重存儲密度、單位容量能耗和成本的云計算、互聯網市場的爆炸性數據存儲需求。 Ultrastar 7K4000的接口為SATA 6Gbps,緩存容量64MB,轉速7200RPM,穩定數據傳輸率171MB/s,平均故障間隔時間200萬小時,年故障率比那些120萬小時的低33%,并支持24×7不間斷運行環境。 日立沒有透露確切的單碟容量,但是從446Gb每平方英寸的存儲密度看,還是單碟800GB、五碟裝。 該硬盤讀寫功耗11.4W,非負載待機功耗5.7W,待機典型噪音2.9 Bels。日立宣稱,它在低轉速模式下的峰值功耗可降低59%,待機和休眠功耗則不足1W,單位容量功耗比前輩Ultrastar 7K3000降低24%。 該系列同時還提供了3TB、2TB型號,現已開始小規模出貨。 ![]() 推動廉價:鈺創出貨USB 3.0 U盤控制器 臺灣鈺創(Etron)表示,已經開始出貨自主研發的雙通道、四通道USB 3.0 U盤控制器芯片,同時單通道型號的樣品也已提供給客戶。隨著產品線的日益豐富和完整,鈺創有意進入全球USB 3.0 U盤控制器市場的前兩名。 鈺創稱,EV268系列雙核心USB 3.0 U盤控制器已經得到了多家廠商的采納,相關產品本月內就會上市。該芯片可提供230MB/s以上的數據傳輸速度,并支持ECC錯誤校驗,可搭配3xnm、2xnm SLC/MLC/TLC NAND閃存芯片。 鈺創指出,全球U盤市場年規模已達0.8-1億塊,其中USB 3.0接口的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占到大約20%,而如果USB 3.0/2.0 U盤的差價全面縮小到2美元以下,消費者毫無疑問會首選前者。 除了鈺創,VIA旗下威鋒電子(VIA Labs)、群聯電子(Phison Electronics)、銀燦科技(Innostor Technology)等臺灣企業也都進入了USB 3.0 U盤控制器市場。 ![]() 任意組合RAID模式 LaCie發布最新"diskless"RAID陣列服務器 硬件制造商LaCie已經在它們的RAID陣列服務器上研制了"diskless" 型號。由Neil Poulton設計的5big Network 2 enclosure,目前售價為350美元,可以用RAID 0, 1, 5, 5+spare 和6 (熱插拔)各種組合來滿足用戶的個人需求。使用雙層LAN端口,最高傳輸速率可以達到70MB/s,并同時兼容蘋果和Windows的系統備份。 ![]() 用戶可以在五個插槽內隨意放置1TB,2TB ,3TB等各種型號的硬盤,一旦出現錯誤,設備會馬上運轉到RAID 5 或者6 模式下。文件可以通過遠程FTP/SFTP進行操控,并通過免費的MyNAS應用程序,iOS用戶可以在手機上得到實時文件更新。 ![]() 這款新"diskless"型號將大大降低費用,改善目前需要預先設置的現狀。據悉目前10TB需要$1100,15TB需要$1700。同時該款模型可以為Mac OS X 10.5 或者 Windows XP SP3更高版本提供雙線USB, Ethernet和 eSATA 端口。 西部數據發布用于Mac的2TB My Passport Studio硬盤 西部數據今天宣布了一款2TB容量的面相Mac OS X的My Passport Studio移動硬盤,它分為500、750GB和1、2TB容量四個版本,支持蘋果Time Machine恢復特性,可用USB 2.0和FireWire 800鏈接,2TB版本售價300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