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財經 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3月20日宣布,隨著拜登政府加大力度將半導體制造轉移到美國本土,美國政府與英特爾達成了一份不具約束力的初步條款備忘錄。英特爾將通過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獲得高達85億美元的補貼。此外,英特爾將有資格從《芯片法案》中獲得最高110億美元的聯邦貸款,以支持其在美國多州的半導體項目。 英特爾股價因此在20日盤前漲幅一度超過4%。業內預計,英特爾方面最快將于今年下半年獲得上述資金的支持。 根據官網信息,英特爾表示將把《芯片法案》的資金用于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和俄勒岡州的晶圓廠和研究中心,未來5年內,這些項目的累計投資將預計高達1000億美元。 其中,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新建晶圓廠將耗資逾200億美元,預計該廠將于2027年或2028年投產。基辛格稱,俄亥俄州的工廠將為英特爾生產人工智能芯片,也有可能為其他半導體公司生產人工智能芯片。 與此同時,英特爾還計劃擴大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芯片生產業務。其中亞利桑那州項目涉及新建兩座晶圓廠,并對現有一個晶圓廠進行升級改造。 在今年2月中旬,就有消息傳出拜登政府正在與英特爾公司進行談判,擬向其提供超過100億美元的補貼,如今補貼靴子逐步落地。 長期以來拜登政府一直希望振興美國本土的先進制造業,2022年8月9日,拜登正式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該法案主要涵蓋兩個重要部分:向半導體行業提供高達5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鼓勵企業在美國研發和制造芯片,并為這些企業提供25%的投資稅抵免;授權未來幾年提供約2000億美元的科學和技術研究資金。 早年間,美國芯片占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曾超過七成,如今也已跌穿五成。而英特爾作為美國本土的、有能力匹敵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的晶圓制造公司,受到拜登政府關注。 不過目前從技術看來,英特爾在先進制造工藝也面臨來自于臺積電等對手的挑戰。 近日,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了對自家18A制程(1.8nm)技術的強烈自信,他聲稱在這一領域,兩年內將無敵手。臺積電總裁魏哲家隨后回應表示,根據內部評估,臺積電N3P (3nm)工藝在性能方面可以媲美Intel 18A。此外,臺積電的2nm工藝將于2025年量產。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臺積電的N3P工藝目前已經被蘋果產品所應用。 除了對手外,英特爾也正面臨著經營的壓力,2023財年,英特爾實現營收54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631億美元下降14%;歸母凈利潤為1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80億美元下降79%。因此,對于英特爾來說,這筆補貼究竟是拯救其業績的“及時雨”還是幫助其跑贏對手“助推劑”,一切還有待市場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