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芯智訊 12月9日消息,擱淺了5年之久的成都格芯晶圓廠項目,終于確認已被華虹集團接盤,該項目的大門已經經換成了“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的標識。 華虹集團接手成都格芯晶圓廠:規劃月產能3萬片 早在今年7月,業內就有傳聞稱,華虹集團旗下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華力微”)即將接盤擱淺了5年之久的成都格芯晶圓廠項目。 上海華力微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也于7月20日早晨發布招聘公告顯示,此次招聘涉及研發設計、工程技術、動力環安、產品品質、智能制造、計劃信息、綜合智能在內的七大類職位,而崗位的工作地點均包括在上海和成都地區。 其中 ,上海是上海華力的大本營,但是上;υ诔啥紖s沒有分公司。此次大規模招聘成都的崗位,似乎也印證了,上海華力將接盤爛尾的成都格芯12英寸晶圓廠項目。 在招聘信息當中,上海華力還寫到,“2023年7月,華虹集團接連迎來高質量發展之路上的重大里程碑。隨著企業戰略發展升級,上海華力開啟了新的征程,根據當前發展需要,我們誠邀四海英才共享發展機遇,逐夢而行!” 現在,成都格芯晶圓廠項目已確認被華虹集團接盤,該項目的大門已經經換成了“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的標識。 根據企查查資料顯示,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8月8日,注冊資金228億元,法人代表張素心,注冊地址成都高新區康勝路100號附1號。而這個地址也與格芯成都廠(已更名為成都加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冊地址相同。 股權信息也顯示,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是上海華力微電子有限公司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而后者則是由華虹集團控股53.8489%的子公司。 另外,根據今年11月成都市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披露的《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設計-施工總承包/標段》招標公告顯示: 該項目建設一條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建設利用既有A02芯片廠房,A03動力站等建/構筑物,建筑總占地面積128,217.71m2,總建筑面積425,024.43m2,其中地上建筑面積403,331.15m2,地下建筑面積21,693.28m2。 項目計劃工期:1007日歷天,其中設計工期30日歷天,施工工期977日歷天; 隨后披露的《華虹集成電路(成都)有限公司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項目(一期)大宗氣體供應商招標》項目顯示,華虹成都項目規劃月產能為3萬片。 關于格芯成都廠的擱淺始末 資料顯示,2016年5月31日,格芯曾與重慶市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欲與重慶市政府成立合資企業,在中國新建一座12英寸晶圓廠。之后雙方合作破裂,合作方換成了成都市。 2017年5月,格芯宣布在成都建造12吋晶圓廠,規劃投資總規模將超過100億美元,成為大陸西南部首條12吋晶圓生產線。 成都晶圓廠分為二期建設,一期為成熟制程(180nm/130nm),預計2018年底投產,2期建設則是22FDX FD-SOI制程,預計2019年第4季投產,產品廣泛應用于行動終端、物聯網、智能設備、汽車電子等領域。 2018年4月,格芯對成都格芯廠出資5.4億元、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高芯”)出資5.2億元,合計超過10.6億美元實繳出資。但對于后續出資,格羅方德希望以新加坡工廠的舊設備折價入股,但成都政府更期望能夠啟動二期項目,對舊設備入股的提議并不贊成。 2018年6月,格芯開始全球裁員,成都廠招聘暫停。同年8月,格芯宣布暫停發展7納米及以下先進制程。 2018年10月,格芯即宣布與成都合作伙伴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修正案,取消了對成都晶圓廠一期成熟制程(180nm/130nm)項目的投資。這也意味著格芯成都項目正式擱淺。 2019年2月,業內傳出消息稱,格芯成都廠已經停擺,廠內部設備已清,對于員工離職的要求,已從“需返還培訓費用”轉變為“不需返還培訓費用”,如同變相鼓勵員工離職。 2019年4月,經成都高芯建議,成都格芯董事會決議通過了臨時共管機制",負責取消訂單,處置現有設備、資產等問題。但由于雙方對于資產處置方案存在極大分歧,2019年10月17日,成都格芯取消了臨時共管機制。對此,成都高芯還起訴了成都格芯,稱其單方面撤銷臨時共管機制的行為違反公司章程。 2020年5月中旬,成都格芯晶圓廠下發了三份《關于人力資源優化政策及停工、停業的通知》。通知中,成都格芯稱,“鑒于公司運營現狀,公司將于本通知發布之日起正式停工、停業”。 2020年6月4日,成都高芯起訴成都格芯案在法院公開審理。成都高芯在庭審中指出,成都格芯的資產處置計劃中,抵償設備達2000多萬美金、待出售設備1000多萬美金,關聯交易設備也有3000多萬美金,且包括6100萬美元的剩余資金,遠超章程規定的4000萬美元。 但成都格芯稱,由于半導體設備價值波動較大,最終處置之前,設備金額無法確定,所以無法確定是否達到4000萬美金。最終雙方同意調解,但結果并未對外公布。 據了解,爛尾的成都格芯晶圓廠項目,除了擺在臺面上需要處置的價值數千萬美元的設備之外,還有占地42公頃的標準工廠需要處置。根據一些統計數據顯示,成都政府對于成都格芯晶圓廠的實際投資達到了達到了69.3億元。如何盤活爛尾的成都格芯晶圓廠項目資產,則成為了近幾年來成都政府一直頭疼的問題。 2020年9月,曾有傳聞稱,成都高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高真科技”)將接盤成都格芯晶圓廠,并在此基礎上轉產DRAM內存芯片。但是之后似乎也是不了了之。 2022年4月8日,格芯(成都)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更名為成都加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加芯”)。 隨后在2022年08月11日,原本持有成都加芯49%股權的成都高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退出了成都加芯,格芯旗下GF ASIA INVESTMENTS PTE.LTD.成為了100%控股的股東。 當時來看,成都加芯這個“殼”可能將會被放棄。而爛尾的成都格芯晶圓廠如果要換人接盤繼續建,可能需要裝入新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