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獨家獲悉,中芯國際將于北京新建的 12 英寸晶圓廠 CIM 國產化項目于近期被迫暫停,原因是該項目技術承包方無法完成中芯國際的半導體 CIM 軟件國產化需求,最終導致項目暫停。 目前,承接方負責該項目實施的上百人團隊已經全部撤離中芯國際北京辦公地,回到原來的工作地,且多位負責該項目研發的高級別技術人員,已經開始在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此事在 CIM 工業軟件圈內已經逐漸擴散開來。 新浪科技向多位業內人士求證,多位業內人士確認此事。但截至目前,中芯國際及上揚軟件方面均未對相關事宜進行公示或回應。 百人團隊已撤離,承接方項目負責人將離職 據新浪科技了解,承接中芯國際此次北京 CIM 軟件項目國產化任務的技術承包方為上揚軟件(上海)有限公司,該公司于 2021 年先后完成數億元 C1、C2 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二期(國家大基金)、中芯聚源、浦東科投、浦東科創、哈勃資本以及深創投等。 “上揚在中芯國際累計投入超過了 100 人,并為中芯項目在北京成立了一個研發中心,前后時間投入最長的人達到了一年。但在今年 5、6 月的時候,經中芯國際 IT 部門多輪評估,最終判定無法完成中芯國際的半導體 CIM 國產化需求,并把報告給到了中芯國際高層。”有接近中芯國際的內部人士對新浪科技透露。 據該人士進一步介紹,目前中芯國際的高層已經批準了 IT 部門提交的評估報告,并正式通知上揚軟件的人員撤離中芯國際,暫停在中芯國際的項目。“上揚軟件上百名技術實施人員已離開北京,回到了原來的工作所在地,而且多位高級員工已開始在外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業內相關公司已經收到多名上揚員工的簡歷。” 有知情人士向新浪科技獨家透露,在眾多即將離職的人員中,上揚軟件的 CTO 許明光(英文名 MK)—— 也就是負責領導上揚在中芯國際項目的負責人,目前已經提交了離職申請并進入休假狀態,休假結束后將會離職。 項目去年 2 月開建總投資近 500 億 事實上,上揚軟件與中芯國際達成的合作不止中芯北京一例。此前,上揚軟件還披露了與中芯紹興合作的 8 寸芯片產線 CIM 系統的開發和建設項目,并宣稱收到來自中芯紹興管理團隊的客戶感謝信。然而,有了成功的合作案例之后,為何此次中芯北京的合作卻意外暫停? 新浪科技了解到,在與中芯紹興的合作中,上揚提供的是 8 英寸芯片產線 CIM 系統,而此次與中芯北京的合作中,上揚軟件需要提供的則是 12 英寸芯片產線 CIM 系統。從技術角度而言,從 8 英寸 CIM 系統升級到 12 英寸,中間的技術跨越度非常大,對穩定性、可靠性的要求提升太多。在 12 寸晶圓制造過程中,每一片晶圓需要在幾百臺設備間流轉,經過近 1000 道工序,其復雜程度可想而知。 去年 2 月,中芯京城 12 英寸項目在北京開始建設,中芯國際與國家大基金聯合投資該項目。項目總投資約為 497 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計劃于 2024 年完工,建設規模約為 24 萬平方米,包含 FAB3P1 生產廠房及配套建筑、構筑物等,建成后將達成每月約 10 萬片 12 英寸晶圓產能。 有半導體行業人士評價指出,12 英寸是目前國內主要發力建設且實現難度較大的晶圓廠,出于自主可控等需求,中芯國際未來可能還會引入新的國產 CIM 軟件供應商,不過最終誰家能夠擔此重任仍未可知。 或有新國有基金投資人利益受損 就中芯北京 12 英寸晶圓廠建設及 CIM 軟件國產化進程暫停一事,新浪科技多次致電中芯國際方面問詢,但截至發稿未收到相關回應。有知情人士對新浪科技透露,雖然目前中芯國際已終止了與上揚軟件的合作,但是并未就此事進行對外公示,目的在于為上揚軟件留出整改時間 ——“會給上揚 6 個月的時間,去完成下一輪融資。” 然而,這意味著,如果上揚的整改并不徹底,這可能會給新的投資人造成巨大損失。“新的國有基金投資人,不一定會做很深的盡調,這意味著他們的利益將會受到損害。”該人士進一步透露。 中芯北京之外,目前,中芯國際在上海臨港貿易區以及深圳,也有兩座 12 英寸晶圓廠正在建設。其中,位于深圳地區的 12 英寸晶圓廠,預計在 2022 年便能投入使用,月產能將達到 4 萬片。 對于中芯國際北京 12 英寸晶圓廠 CIM 工業軟件國產化被迫暫停一事,有業內人士嘆息到,“終究還是工業軟件發展太難做了,國內剛開始起步。”不過該人士也進一步指出,“雖然一些廠商的方案確實出現了問題,但泛半導體行業依然不乏優秀的國產工業軟件廠商,市場依然可以對國產 CIM 方案報以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