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朋友和我討論,"感覺TI的M3在網上討論的不多",下面是我的一些看法: 原來luminary平臺比較小,所以當年zlg想把它推廣起來,難度肯定是相當大的,這里面不只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到渠道、產能、服務、信任、品牌等諸多因素,而在這方面luminary差距還是相當大的;TI收購luminary,使其站在完全不同的平臺,對luminary可以說是投胎換骨的蛻變;但TI在全面推廣LM3的同時,TI為維護自己的品牌,肯定需要時間對luminary的技術進行整合,使其產品達到TI的標準,這需要一個過程,目前來說,這個過程已基本結束了,您在未來的幾個月,會看到TI的諸多型號正式宣布量產。 stm32的確做的很成功,其成功主要源于切入M3的時機和前期的市場策略,讓其在中國市場火了一把。 雖然TI是后來者,但憑借TI強大的技術、服務、管理、市場、渠道、產能的支撐,相信TI肯定會在M3市場上占據很大的一片江山。 好多人提到的網上大部分都是討論STM32的,這和廠家的推廣模式有關系,st和原來的atmel很像,其最大的特點是"容易買",什么淘寶上、電子市場等隨便都可以買到(這里的"容易買"主要是針對散戶或學習者而言的,如果是批量客戶,st的貨期是20多周),而這部分人群往往是網絡用戶的主力,所以您可以看到"網上討論atmel和st的人很多"這種現象。 其實這種放開式的渠道管理策略,前期推廣很好,但也是隱藏風險的,去年atmel的AVR嚴重缺貨,價格瘋漲就是一個例子,由于中間環節太多,原廠很難獲得真正的市場信息,很難做好合理的排產計劃,而且廠商也很難獲得利潤,所以atmel經營的并不好,前兩年差點被microchip收購(雖然大家都看到他的產品還是很不錯的)。 TI在渠道上管理比較嚴格,所以比較難在市場上買到散貨,但如果研發用需要樣片可以到TI官網上申請,也可以找TI的合作伙伴申請;這樣渠道管理,長期看還是利大于弊的,atmel現在也開始注意到這一點了。 還有網上討論的少,并不代表不火,比如瑞薩單片機等,估計您從網上的討論看,肯定也認為他不火,但其用戶很多,占全球45%微控制器市場份額。 TI現在也認識到網絡推廣的重要性,TI會在eeworld等上面建立論壇,給廣大TI MCU用戶提供更好的支持,會越來越親民,相信不久也會在網上火起來。 產品的選型涉及很多東西,單從技術上看,做一個產品可以不同廠家的大部分芯片都可以滿足,這里還涉及到開發難度、成本、質量、服務、供貨等諸多方面,當然有個好的合作伙伴進行支持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 以后大家多多交流。 轉自:電子工程世界( EEWORLD )http //www eeworld com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