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12月2日),最新公布的歐元區以及德、法兩國的11月制造業PMI終值都出現明顯回升,此前公布的中國以及美國等主要國家的制造業數據也紛紛出現回暖跡象,令市場開始關注持續近兩年的制造業寒冬是否即將過去。 中金宏觀在最新報告中分析稱,近期全球制造業的積極跡象,可能部分得益于年初以來全球央行大幅度寬松托底后,需求逐步企穩,制造業補庫存需求逐漸展現。 “向前看,我們預計隨著補庫存周期的來臨,全球制造業最壞的時刻正在過去。”中金宏觀經濟研究分析員張夢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復蘇能否繼續依然將取決于全球需求復蘇的可持續性,而這依然將取決于全球貿易摩擦以及全球政策等方面的進展。 全球制造業普遍回暖 據羿戓資源所了解,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46.9,預期以及前值均為46.6。與此同時,德國11月制造業PMI終值為44.1,法國為51.7,均好于市場預期,較前值也有明顯回升。 市場研究機構IHS MARKIT經濟學家克爾(Eliot Kerr)說道:“最新的PMI數據顯示,法國11月制造業呈現積極結果。” 不僅歐元區,近期全球制造業相關指標都有所改善,很多國家制造業PMI指數在低位企穩甚至開始反彈。 其中,美國11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52.2,高于上月的51.3;日本11月初值48.6,也高于上月的48.4。12月2日公布的中國11月財新制造業PMI為51.8,好于前值51.7,預測值僅為51.5。 經歷2018年初以來持續下行后,Markit全球制造業PMI指數在今年8月觸底49.5,隨后9月和10月連續小幅回升,10月達到49.8。 “部分國家和地區最新公布的11月Markit制造業PMI初值繼續修復,顯示這一回升趨勢還在延續。”張夢云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制造業數據回暖明顯的提振了市場信心。歐元區方面,德國11月IFO景氣調查以及歐元區11月經濟信心指數都出現邊際回升,呼應了此前公布的11月制造業PMI初值回升的積極信號。此外,10月貨幣信貸數據繼續穩健,M3同比5.6%,貸款同比3.7%均保持穩中加速狀態,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托底效果正在繼續發揮作用。 受今天歐元區以及德、法制造業數據向好的推動,歐洲主要股指出現明顯的高開高走。其中,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上漲約0.5%;法國CAC40高開0.13%后,盤中漲幅擴大的0.7%;德國DAX指數上漲接近0.8%。 復蘇能否繼續仍然未知 盡管全球制造業出現觸底反彈的走勢,但能否延續漲勢仍存在很多變數。 “德國制造業正取得小幅進步,11月PMI錄得5個月來新高,但仍遠低于穩定水平,更不用說增長復蘇。”IHS MARKIT經濟學家史密斯(Phil Smith)說。 對于未來制造業能否繼續復蘇,中金宏觀認為依然取決于全球需求修復的情況。 “全球制造業處于被動去庫存階段。”中金宏觀分析稱,此前2016年后期全球復蘇共振,并持續至2017年底,全球制造業主動加庫存。但2018年以來,受貿易摩擦加劇、以及美聯儲加息較快等因素影響,全球需求放緩,制造業先經歷被動加庫存,后又在2018年四季度開始進入主動去庫存階段并持續今年8月左右。 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美聯儲帶領全球央行轉為寬松,全球需求也邊際修復,歐美制造業新訂單在9月開始連續反彈,制造業進入被動去庫存階段至今。 中金宏觀預計,全球制造業可能在2020年上半年經歷一波補庫存周期。隨著全球需求繼續邊際修復,全球新訂單/庫存比9月以來開始上升。因而,經歷較長時期去庫存的全球制造業,可能將在近期逐步轉入補庫存階段,支撐全球工業部門產出修復。 對于未來全球制造業需求的波動,利好因素包括美聯儲等全球央行寬松后帶來的金融條件對需求形成支撐,尤其是地產和耐用品消費類;與此同時,歐元區、日本、印度、英國等經濟體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 “下行風險則包括貿易摩擦持續;美國財政刺激效果消退。”中金宏觀預計,在基準情形下,全球增長將在政策托底下,逐步探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