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評論》(Nikkei Asian Review)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中國芯片加工企業中芯國際(SMIC)向全球最大的芯片設備制造商——荷蘭ASML訂購了首臺最先進的EUV(極紫外線)光刻機,價值1.2億美元。目前,業內已達成共識,必須使用EUV光刻機才能使半導體芯片進入7nm,甚至5nm時代。今天,中芯國際方面對觀察者網表示,對此事不做評論。 消息稱,這臺幾乎相當于中芯國際去年全部凈利潤的設備,將于2019年前交付。 ASML發言人對《日經亞洲評論》表示,該企業對包括中國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都一視同仁。而且,向中國出售EUV光刻機并沒有違反《瓦森納協定》(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下稱:《協定》)。 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對此分析稱,“1.2億美元加上配套是個大投資,是為研發作好準備。在到貨之前,尚不能說ok,因為設備出口許可證,ASML說了不算,還要聽美國的”。 中芯國際員工在上海晶圓廠 據消息人士透露,作為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芯片制造企業,中芯國際是在美國4月份對中興通訊制裁后下達的訂單。 他還表示,中芯國際在采購此價格不菲的設備上,獲得了來自中國政府方面的資金支持。 觀察者網注意到,對比這臺EUV光刻機的價值,中芯國際去年凈利潤僅為1.264億美元。 TWINSCAN NXE:3400B EUV光刻機。截圖自ASML官網 ASML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夠制造EUV光刻機的廠商,并且產量極低。其全部產能早在生產之前就被預訂一空。 在中美貿易爭端之際,中芯國際向ASML下訂單,將不僅使中國企業縮小與芯片市場領導者的代差,同時也能保證對華關鍵設備的供應。 值得注意的是,ASML在4月中旬舉行的財報會議上公開稱,今年計劃有20臺EUV光刻機交付,但并沒有說明訂單詳情。 不過,ASML客戶包括英特爾、三星和臺積電等國際芯片巨頭,EUV光刻機也將確保上述企業保持在芯片領域的領先優勢。 根據《日經亞洲評論》提供的數據,今年,臺積電已經向ASML訂購接近10臺EUV光刻機,三星約為6臺,英特爾為3臺。 另外,該報道作者還認為,雖然中芯國際的技術落后三星、臺積電兩到三代,并且現在還在28nm和14nm制程上掙扎,但是中芯國際購買其第一臺EUV光刻機的舉動,凸顯了其提升中國自主半導體制造的決心。 事實上,EUV光刻機作為現今最先進的芯片制造設備,是唯一能夠生產7nm以下制程,因此,其也被稱為“突破摩爾定律的救星”。 從2019年半導體芯片將進入7nm時代開始(現在處于10nm時代),EUV光刻機可以被稱為戰略性設備,沒有就會使芯片制造寸步難行。 “中芯提前布局7nm是件好事” 《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目前,幾家領先的芯片制造商仍在努力安裝和測試EUV光刻機。但由于還沒有成功生產7nm以下制程芯片的經驗,仍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 工藝尺寸越小,開發越昂貴且難度越大,當然芯片性能也越強大。 報道提到,目前,蘋果iPhone X和iPhone 8系列的核心處理器采用了臺積電的10nm工藝,今年新款iPhone的處理器預計將采用7nm工藝。 如今,業內已達成共識,更尖端的芯片制造工藝將小于5nm,并且必須使用EUV光刻機才能實現。 有分析師稱,盡管代價高昂,并且需要很長時間追趕對手,但是中芯國際不會放棄投資半導體技術。 中芯國際CEO趙海軍 據中芯國際CEO趙海軍透露,今年將全年資本支出從19億美元上調至23億美元,用于先進制程的研發、設備開支以及擴充產能。 他預測,未來幾年,中國芯片設計廠商數量每年將增長20%。 “中芯國際已處于有利位置,將抓住有潛力的市場,并通過加速發展制造工藝,擴大可預期的市場空間”。 一位接近中芯的業內人士坦言, 中芯國際對未來先進工藝做儲備是意料之中的,也證明該公司對未來發展的路徑非常清晰。 另外,莫大康指出,中芯有錢提前布局7nm是件好事。目前該設備實用性方面還有一些問題,所以需要做許多配套工作。 “對于中芯來說,要從人員培訓開始,正好是個學習機會,等中芯能做7nm可能至少5年以上,還趕得上”。 《瓦森納協定》嚴重影響我國高科技國際合作 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協定》,全稱為《關于常規武器和兩用物品及技術出口控制的瓦森納安排》,是世界主要的工業設備和武器制造國在巴黎統籌委員會解散后,于1996年成立的一個旨在控制常規武器和高新技術貿易的國際性組織。 《協定》擁有33個成員國,中國不在其列,其主要目的是阻止關鍵技術和元器件流失到成員國之外。 值得注意的是,《協定》雖然允許成員國在自愿的基礎上對各自的技術出口實施控制,但實際上,成員國在重要的技術出口決策上受到美國的影響。 而中國、朝鮮、伊朗、利比亞等國均在被限制國家名單之中。 不難想象,這嚴重影響了我國與其成員國之間開展的高技術國際合作。 譬如,作為《協定》成員國之一的日本,出于政治和經濟的需要,也一直對中日兩國高技術合作與交流持消極、謹慎的態度。 而在半導體領域,受限于《協定》,從芯片設計、生產等多個領域,中國都不能獲取到國外的最新科技。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有“芯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騰訊財經此前報道,臺積電2016年在南京獨資設立16nm制程12英寸晶圓廠前,受到了美國的百般阻撓。 但最終,國民黨借助當時在臺“立法院”的優勢,艱難地通過了南京晶圓廠的投資審核。 不止臺積電,包括三星、英特爾在內的半導體三巨頭均受到《協定》框架的約束,而“三巨頭”也壟斷了全球的高端芯片制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5日,路透社報道援引三星一名高管的話稱,他們正與包括中興在內的數家智能手機制造商洽談移動處理器芯片供應業務。 三星電子隨后在一份聲明中對稱,尚不能確定能與中興達成協議,其政策是對待所有廠商或者所有客戶一視同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