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30日是國際鐵礦石長期協議合同確定價格的最后日期,但今年代表中國鋼鐵企業談判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截至昨天并沒有與世界三大鐵礦石供應商中的任何一家達成長期價格協議。 根據鐵礦石長協合同條款,6月30日后供需雙方仍未達成價格協議,雙方將不再履約,實際按現貨供應。這樣一來,使用了數十年的長期協議模式,今年首次因中國的不妥協而被打破。中國企業首次面臨不知道價格會如何變化的現貨環境。 專家指出,長協價格失效后,現貨市場的波動,可能會引發衍生品和投資機構的炒作,對此要準備好應對措施。 5月26日,日本新日鐵和力拓達成了今年鐵礦石長期價格的全球首發價,主要礦粉有33%的降價幅度,不但沒有達到中鋼協降價40%的要求,而且比現貨市場的礦價要高,因此中方不予跟隨。此后,盡管有韓國和我國臺灣的鋼鐵企業以及印度的米塔爾先后跟隨首發價,但中方始終堅持初衷不動搖,成為唯一個堅持初衷的國家。 此前,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中方不急于在6月底達成年度價格,甚至寧可談判破裂也不退讓。 中鋼協的底氣很大一部分來自于中國大量的鐵礦石庫存。由于今年1~5月中國累計進口鐵礦石24189萬噸,同比增長25.9%,鐵礦石庫存已超1億噸。這些庫存足以支撐鋼廠用到8月,但8月之后會怎樣就很難說。 但是,國內的中小鋼鐵企業,對價格協議久拖不決很擔憂,有的私下里已經按照首發價預定了。 去年,由于鐵礦石價格暴漲,中國鋼鐵行業多支付了1800億元,而去年全行業利潤只有8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