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6月23日~25日于美國舊金山舉辦的電力研討會上,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宣布,計劃撥39億美元,用于投資智能電網。 此前,美國白宮發布的經濟復蘇計劃宣布,將鋪設或更新3000英里輸電線路,并為4000萬美國家庭安裝智能電表。這意味著奧巴馬政府能源計劃的下一步戰略將發展智能電網產業。 2006年,美國IBM公司曾與全球電力專業研究機構、電力企業合作開發了“智能電網”解決方案。這一方案被形象比喻為電力系統的“中樞神經系統”,電力公司可以通過使用傳感器、計量表、數字控件和分析工具,自動監控電網,優化電網性能、防止斷電、更快地恢復供電,消費者對電力使用的管理也可細化到每個聯網的裝置。 IBM公司稱,由于很少或完全未使用智能設備來平衡負載并監控電力,全球每年損失的電力,足夠印度、德國和加拿大使用。奧巴馬的顧問曾于去年11月份邀請IBM提交一份關于科技投資對就業增長影響的分析報告。IBM推算,投資100億美元建設智能電網,可創造23.9萬個崗位。 據《科學時報》首席經濟學家武建東初步測算,目前美國大約有1.3億塊電表,倘若包括計算機、傳感器和網絡系統的投資在內,實現市場轉型,這項改革將拉動超過萬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對美國的信息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如果美國大力發展智能電網產業,8至10年內產業規模將超過5萬億美元;如果美國發展超導電網產業,8至10年內產業規模將超過30萬億美元。如果完成電網改造,美國消費者每年可節省的電力成本將高達5000億美元。 在美國對智能電網的定義中,智能電網有七大特征: 1)自愈。有自愈能力的現代化電網可以發現并對電網的故障做出反應,快速解決,減少停電時間和經濟損失。 2)互動。在現代化電網中,商業、工業和居民等能源消費者可以看到電費價格、有能力選擇最合適自己的供電方案和電價。 3)安全。現代化的電網在建設時就考慮要徹底安全性。 4)提供適應21 世紀需求的電能質量。現代化的電網的不會有電壓跌落、電壓尖刺、擾動和中斷等電能質量問題,適應數據中心、計算機、電子和自動化生產線的需求。 5)適應所有的電源種類和電能儲存方式。現代化的電網允許即插即用地連接任何電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和電能儲存設備。 6)可市場化交易。現代化的電網支持持續的全國性的交易,允許地方性與局部的革新。 7)優化電網資產提高運營效率。現代化電網可以在已建成系統中提供更多的能量,僅需建設少許新的基礎設施,花費很少的運行維護成本。 我國暫不出臺智能電網發展規劃 據報道,由于各方對于智能電網的發展方向仍不統一,國家能源局暫時不會出臺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6月1日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能源局正在對智能電網的問題進行研究,但存在不同的意見。對于智能電網的規劃,應該說還在研究中,尚無統一規劃。” 張國寶告訴《財經》記者,“我們認為,智能電網應該是清潔、高效、分布式的電網,但也有不同的意見。” 有能源專家指出,以特高壓為核心,還是以清潔、高效、分布式為核心,目前已成為中國智能電網發展方向的最大懸念。 在5月21日舉行的“2009特高壓輸電技術國際會議”上,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了名為“堅強智能電網”的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將分三個階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的建設:2009年至2010年為規劃試點階段,重點開展規劃、制定技術和管理標準、開展關鍵技術研發和設備研制,及各環節試點工作;2011年至2015年為全面建設階段,加快特高壓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建設;2016年至2020年建成統一的“堅強智能電網”。 國家電網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國情、發展階段及資源分布的不同,中國的智能電網和美國的智能電網在內涵及發展的方向、重點等諸多方面有著顯而易見的“區別”。 “美國發展智能電網的重點在配電和用電側,目標是推動可再生能源發展,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用戶服務的提升”,國家電網公司副總經理舒印彪在會議上指出,“中國的智能電網首先是一個‘堅強的電網’,具有長距離、大容量輸電特征的特高壓電網將成為核心環節。這是由中國經濟發展階段、能源集中分布特點所決定的。” 雖然國家層面暫時不會提出統一的規劃,但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表示,發展智能電網會寫入新能源規劃之中。“我們這次編制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一個方面是關于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的能源;另一方面是關于傳統能源進行技術變革后所形成的新能源,比如對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比如車用新型燃料,以及智能電網等。” 劉琦表示,國家能源局對新能源發展規劃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討論稿,近期將上報國家發改委和國務院。 中國電網具有實現智能化的物質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約研究員武建東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智能電網改造是危機時代轉型的新技術革命,中國應當迎頭趕上。 此前武建東已提出“應大力推進以智能超導電網取代國家特高壓輸電網工程”的觀點,認為中國電力行業的變電器等基礎建設和裝備制造能力要比美國先進得多或實力相當,具有實現智能化的物質基礎。 而特高壓是一種1000千伏交流或±800千伏直流的輸電技術,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前蘇聯、日本、意大利等國家先后開展了特高壓輸電技術的研究和開發。由于技術和經濟的因素,日本和俄羅斯鋪設了特高壓線路但未轉入商業化運行。1月16日,我國首條特高壓線路已建成投運。 武建東說,中國實施智能電網改造初期投資只需要3000億元至5000億元,但是其對變壓器、智能終端、網絡管理技術等行業拉動巨大,每年至少可拉升國民經濟一到兩個百分點。十一五期間,中國電力信息化每年約有超過100億元的投資,如果從現在開始就著眼于互動電網的建設,其效益也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擴大投資規模,中國將可能成為主導全球互動電網變革的領先國家。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電力基本建設投資總額達5763.29億元,其中電網投資額度達到2884.56億元,同比增長17.69%,在電力投資中所占比重首度達到50%。 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透露,今年國家在電力工業的總投資將達到5800億元,業界預計電網投資將達3500億元,投資的重點仍然在于特高壓、超高壓電網以及跨區送電工程建設。 美國智能電網考驗中國“特高壓電網” 我國首條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線路已于1月16日建成投運,國家電網公司表示,還將在年內新開工建設包括淮南-上海、錫盟-上海、陜北-長沙特高壓線路。毫無疑問,以國家電網公司為主要推動力的我國電網建設,正在執著地向“特高壓電網”快馬加鞭。 但是,我國關于智能電網方面的研究進展緩慢,甚至是剛剛起步。2007年10月,華東電網公司啟動智能電網可行性研究項目,目前還處于前瞻性研究。華北電網公司今年計劃開展智能電網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研究,另外還有一些地方公司對電網安全穩定實時預警及協調防御系統方面進行研究。這與美國IBM、通用電氣、谷歌等公司在智能電網方面的研發仍有很大差距。 業內人士建議,中國在輸電部分做智能電網會有一些困難,但可以先從配電系統開始,投資小,見效快。IBM公司則建議,在考慮智能電網建設與改造時,要首先對電網企業的業務流程進行梳理,業務變革和管理變革要先行,從條件比較成熟的地域和業務著手。對于輸電網的智能化,應有條件地選擇性試點,并與新建和改造緊密結合。智能電網不是一個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案,電網企業要根據自己的業務目標和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對智能電網進行裁剪和調整,以適合自己的情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