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回去十年,甚至五年,對中國讀者來說,“電子閱讀”還是個聽上去耳生、用起來沒影的詞。這里所指的“電子閱讀”,不只是對著電腦屏幕滑動鼠標,而是真正整本書地讀。時至今日,“閱讀”的形式已不再僅僅意味著墨香縈繞、書頁翻動。也許說“取而代之”或許言之過早,但“電子閱讀”確實逐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并正在改變著很多人的閱讀習慣。我曾在一個飯局上聽人說,某某同志乘地鐵上下班的路上,用手機讀完了嚴歌苓的《第九個寡婦》,那是一部28萬字的長篇小說。 亞馬遜最新上市的電子書閱讀器Kindle2 事實上,這一閱讀趨勢早已引起了國內有關方面乃至出版界、科研機構的注意。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公布的《2007-2008中國數字出版產業年度報告》中,有專門的分報告詳述中國電子圖書出版情況。伴隨傳統紙質圖書的國民閱讀率逐年下降,國內電子圖書產業無論產品數量還是發展規模都急速增長,預計 2010年,這一產業的規模有望達到5億元。 中華讀書報曾多次專文介紹網上最大書店亞馬遜推出的電子書“Kindle”,它體積小巧、存儲海量,還能無線上網,看起來很美。從早期“火箭書 ”到后來的索尼電子書都曾試水這一市場,中國同行自然也瞄上電子書的未來商機,翰林、易博士等品牌都有電子書閱讀器的產品推出,經過這些國產電子書“先驅 ”的初期市場培育,2009年或可成為電子書初顯收獲端倪的年份。 以靠手寫識別技術立足的漢王為例,他們在國內電子書行業起步不算早,可起點不低,從他們開發的N510、N516兩款電子書產品問世至今,有別于其他同類產品的核心技術與還算合理的性價比,使其在電子書這塊“蛋糕”上已先嘗到了些甜頭。 漢王電子書的技術優勢客觀存在。記者從中關村的電子書銷售商家處提供的宣傳頁上看到,目前正在銷售的漢王N516電子書主打容量大、視覺效果與紙質書一致、待機時間長等同類產品大多具備的特質,而手寫輸入、識別技術是其亮點,讀者可以在N516上寫寫畫畫,標注、做記號,就像用筆在紙質書上評注一樣。2008年9月,裝著各界祝福文字、圖畫、音樂的漢王電子書由宇航員攜帶,隨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一同升空,這是對漢王電子書產品性能和品質的考驗,也是打造品牌的良機。 說到盈利模式,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特別強調他們的模式是做終端、做服務不做內容,“終端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有手寫識別技術。所謂的服務就是為用戶提供更多內容和下載渠道,為內容創造者和運營商搭建一個橋梁。”當然,真正達到預期的盈利前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開發電子書我們是全力以赴的,這種創業、融資模式是經過國家發改委批準的,我們有耐心,也有長期的思想準備”。劉迎建介紹,與很多家電、IT產品的技術創新、產品形態更新、市場啟動由海外企業領跑不同,電子書行業的發展,中國企業從技術上和海外企業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如同海外電子書市場是亞馬遜用Kindle帶熱一樣,國內電子書市場近期是由漢王拉動的。我們與索尼、亞馬遜相比,主要弱在品牌影響力”。 價格肯定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Kindle初上市時售價為399美元,漢王N516、易博士等國產電子書的售價大多將近兩千元甚至三千元,相較美國與中國的人均收入對比,國產電子書顯然售價不菲。“電子書的價格會很快降下來一些的,銷量上去了成本就降低,價格也會更低。現在,漢王 N516每個月都有五位數的銷量。”劉迎建對此頗有信心。 價格之外,可供閱讀的內容也是消費者很關心的問題。以漢王N516為例,隨機贈送用戶500本正版圖書,記者注意到這些贈送的圖書以《史記》、《紅樓夢》等經典作品為主,最新的暢銷書并不多。這也是漢王和很多國產電子書企業面臨的難題,如何豐富可供閱讀的品種、提高新書的時效?“我們組建了專門團隊,與國內的出版社、作家以及文學網站和門戶網站洽談合作,一家一家地談。”劉迎建認為,最能打動出版社的就是帶給他們利益,進而促進出版業的繁榮,實現雙贏。另外,電子書的數字終端加密技術使得內容只進不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盜版的威脅,這也是他們和出版社談判的一個砝碼。 兩款國產電子書閱讀器 漢王電子本N510 易博士M218A 搭建“漢王書城”為用戶提供正版圖書的免費下載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但目前與漢王合作的出版社還很有限,記者打開“漢王書城”主頁,頁面顯示書庫共有圖書2919冊,這與我國年出書二十幾萬種的數量相比,實在懸殊。難怪點開一本書的頁面,會看到這樣的留言,“新書太少,跟上用戶的閱讀才對”,或者 “就這幾本書,誰會買你的產品”。中國出版界的數字化意識、市場化程度暫時無法與亞馬遜所面對的海外出版機構相比,加之中國讀者的消費觀念、國內版權保護環境不盡如人意等,這些都或多或少構成對中國電子書發展的挑戰。 前不久,新一代的Kindle2已經問世,它若繼續取得成功,要緣于亞馬遜品牌在全球范圍內的巨大影響力、無線上網、海量的在線可供書目、搶眼的外形設計,或許還要加上美國讀者的消費能力以及美國的知識產權環境。這些因素,有的可以通過中國企業的努力接近或實現,有的則遠非某個企業能夠改變。中國的網民、手機用戶數以億計,起碼他們都對電子閱讀不陌生,電子書潛在的市場資源可想而知,誰會造出中國的Kindle?前途基本光明,道路注定曲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