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三十年內,我們每天接觸的信息量預計將達到超過4澤字節(Zetabytes)。IBM Watson的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羅布·海伊(Rob High)相信認知計算是對應數據泛濫的決策,而IBM已展開研究。 認知計算 根據Inverse網報道,每天大約有2.5艾字節數據充斥我們的生活。這個數據量很大,畢竟人腦只能儲存2.5拍字節(或100萬千兆字節),西北大學心理學教授保羅·雷伯(Paul Reber)表示。已經被震驚了?在未來的三十年里,我們每天接觸的信息量預計還要漲過4澤字節。(1拍字節=千萬億字節,1艾字節=百億億字節,1澤字節=十萬億億字節) “我們消費利用信息的能力遠不足以消化產出的信息,” IBM Watson的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羅布·海伊(Rob High)在2017年美國航空航天協會(AIAA)科技會議的專題討論上說。他還提到,“我們迫切需要運用認知計算。” 海伊相信我們現在產出消費信息的速度需要超越個人的心智技能,甚至超越許多人心智復合所能理解的范疇。智能計算機系統需要更加聰明來處理所有的信息。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你正努力找到最好的看病方式,你不需要花時間來閱讀最新的研究,并將這些知識投入到診斷中,” 海伊解釋說。“無論如何,我們不可能找到并記住所有的知識。” 超越局限性 海伊相信認知計算是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也是IBM已經在研究的。現在,IBM正在研制有關人類經驗的機器,它可以幫助、教授和啟發別人。因此,這些電腦將比人類更加聰明,所以我們需要準備好。研究員們甚至在投入研究人工智能的倫理問題,來確保它們能有利于人類。 人工智能系統的進步非常緩慢。在一些案例中,它們甚至已經比他們人類同伴的表現要好,比如在玩歷史性的圍棋游戲時。最近,同一款人工智能,打敗了圍棋世界冠軍的谷歌的DeepMind,也開始在網絡版圍棋里大獲全勝。同時,谷歌的DeepMind成功戰勝了職業唇讀家。另一些例子包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 S. Bach)的人工智能版本,它可以創作自己的清唱劇,也可以自學。 這都是好消息,據海伊所說。我們需要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做事,尤其是處理我們經常面對的信息,在未來幾年里必定要以指數倍增長的數據。 “手機只是冰山一角,”海伊說。“人類智能有自己的局限,人工智能會以許多不同于人類智能的方式演化,但是,我認為它們會在人類存在的情況下發展的更好。” --AI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