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于3月9日舉行的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對決引發高度關注。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這對人工智能的影響沒有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大。 劉慶峰表示: 第一,當年IBM的“深藍”電腦下象棋超過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是標志機器的運算能力強的一次里程碑。兩三年前,這個機器人在參加美國脫口秀節目超過人類冠軍,這個標志意義可能更大,代表機器在自然語言理解方面的突破。而圍棋的規則雖然比象棋要復雜,但本質上它是有規則可循的。 第二,機器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擬人運算,顯然后臺你也不知道放了多少臺服務器,它的運算能力在短期內是會超過人工的,圍棋是在一個定時間內給出相對最優的算法,在這方面機器本身就應該比人強。 第三,這次人機大戰是有明確的對弈對象,谷歌對李世石的圍棋套路是可以分析的。如果不贏那是谷歌做的不好,它的標志性意義沒有這么大。 在人工智能領域,谷歌、Facebook等美國大公司已經走在前面,中國還有機會嗎? 對此,劉慶峰認為未來5-10年是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趕超的最佳時機。 一方面確實在過去10年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中,中國做了很多走在世界前列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算法上的突破,并且在很多國際競賽中已經逐漸超過了美國和歐洲的競爭者。 隨著中國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劉慶峰提出,語音和語言為入口的認知計算是人工智能必由之路,語音和語言它可以讓智能家居、穿戴式設備、以及家庭機器人,可以第一時間把我們的用戶的海量的數據可以反饋到后臺,以最自然的方式反饋給用戶。 人工智能要有更大發展還仰賴源頭技術的突破,劉慶峰建言稱,中國應該啟動人工智能領域的重大專項行動。要把腦科學類老研究和人工智能專家結合在一起,形成國家實驗室來推動。 “還有一個特點是中國的消費者在全球是最愿意嘗鮮的,尤其是90后00后是最愿意用最新的東西”,劉慶峰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很多全新的應用可能是在中國——這可能是中國人工智能最大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