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陳偉良離郭臺銘最近的一瞬間,他沖動地想過去說點什么,但蜂擁而至的記者讓他失去了機會。5月26日,媒體開放日,富士康龍華園區食堂門口,被記者們擠走的陳偉良覺得自己富士康的八年和這一刻是一樣的:被人潮裹挾,離夢想遠去。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電子游戲中,陳偉良花了八年時間從富士康的“不銓敘”員工“升級”到“銓敘”員工師1級別,離“通關”則還有整整14關。日 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多愁多夢的八年青春時光里,他在不可抗拒的系統里隨波逐流,感覺自己逐漸變成了漫長流水線上的一個機械環節、龐大機器上的一顆螺絲 釘。 上崗 在這個工業“巨無霸”里,所有一切都井井有條。在標準化的流程下每張辦公桌上擺放茶杯的位置都應該是一樣的 八年前的一天,陳偉良從中部地區的一個中專來富士康實習,被分到了深圳龍華園區。第一個月試用期他拿到了600元,第二個月就變成了1100 元。這讓陳偉良有點興奮,毫不猶豫地留了下來,成了一名為富士康創造巨額財富的流水線工人。 這是陳偉良的第一份工作。也就在這一年,富士康成為中國大陸最大出口企業,郭臺銘則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亞洲之星”。 “這應該是一個令人崇敬的工廠。”陳偉良說。富士康是個“巨無霸”式的工廠,深圳龍華園區是這家全球最大代工企業在大陸最大的工業園區,總面積 2.3平方公里,從南門走到北門快的話30分鐘,慢的話要50分鐘。 在這個工業“巨無霸”里,所有一切都井井有條。在標準化的流程下每張辦公桌上擺放茶杯的位置都應該是一樣的,因為這能夠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標 準化的流程同樣希望每個工人每天有差不多相同的勞動量、差不多相同的休息時間,因為這能最大限度地科學利用勞動力。 在富士康,流程和效率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重視。盡管在執行中難免會有些走形,但不停運轉的生產線至少可以限定工人一天必須做多少個動作。 富士康實行的是半軍事化管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新員工進公司的第一堂課就是軍訓,列隊出操。“這是學習尊重規則、尊重秩序。每一個員工都是一 個士兵,指哪打哪,不容許有絲毫的差錯。”雖然在學校里也沒這么嚴格過,陳偉良還是很愿意遵守這樣的半軍事化管理。 與半軍事化管理相對應的,是墻壁、樓道等很多地方充斥著的“富士康式”標語。其中最出名的一句是——魔鬼藏在細節中。 陳偉良在富士康的第一份工作是“品管”,這是一個質檢工作崗位,經過兩天的培訓之后,他正式上崗。 富士康的管理有三個秘訣,一是流程化,把入口到出口之間的工作細分為若干個節點;二是專業化,每個人只做流程中的一節;第三是標準化,動作、工 具與原料都標準化。 在富士康,到處是不斷轉動的傳輸帶和工作平臺。20秒完成一塊電路板的測試,一分鐘裝7個靜電袋,在他身邊,很多人每天用10個小時不停地重復 幾個單調的動作。 每個工人都是流程的一個環節。在他們手中,誕生了電腦、手機、MP3等高科技產品,但很多人卻甚至連成品都沒有看過。陳偉良說:“比如一些普 工,工作三年,所有的工作內容就是掃描、裝袋和貼標簽。”每天都是那幾個動作,汗水滴落在運轉的機器上,隨即蒸發得無影無蹤。 正是依靠對流水線工人的科學管理,富士康在2005年做到了“982”,意思是98%的產品可以2天內出貨,這個速度,整整領先了其他同行3 天。郭臺銘也隨之迅速成長為世界制造業巨子。 不滿 工人每工作2個小時可以休息10分鐘,很多男工都利用這個間隙跑到車間外面抽煙。每個人看著近處、遠處的高樓,享受片刻的放松 在富士康的工廠里,郭臺銘的創業史被口口相傳,創業初期的神話讓陳偉良聽得熱血沸騰。“這才是效率!這才是管理!”當時只有19歲的陳偉良感嘆 說。 但他對郭臺銘的贊美和崇敬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摻雜進了不滿。 陳偉良沒能和同學分到同一個事業群,這里有11個事業群,如果不是在一起上班的話,想見上一面就很困難。陳偉良的宿舍里住了八個人,沒有一個是 他的同鄉。由于基本上每天一半人在睡覺,一半人在上班,大家相互之間很難有交往,甚至一個月也說不上幾次話。 有一天,陳偉良不小心弄丟了一雙“貴人鳥”的鞋子,這讓他很心疼,但也想不出辦法找回來。他說:“你幾乎不相信,睡覺的時候手機是要放在枕頭下 面的,有的人甚至直接拿在手上睡覺。” 他想和同鄉住到一起去,在這個龐大的“巨無霸”中,有20%的人都和他來自同樣的地方。但這個看上去簡單的想法很快被他的主管拒絕了。 陳偉良不知道這是一個“科學”的安排。在富士康系列極端事件發生后,中國人民大學行政管理學教授毛壽龍對富士康的這一安排作出的解釋是,同一個 地方的人錯開安排是為了效率先行,有效減少群體性事件的發生。 陳偉良只是感到工廠的安排有些不人性化。這里的宿舍沒有一張桌子,這里的人和人之間很難建立起私人友誼,他感到渾身的不自在。 在富士康今年的第十場勵志交流大會上,有一個游戲看似很簡單——如果能說全一個宿舍的舍友名字的話就可以拿到獎金,但會上遲遲湊不齊三個人來參 與這個游戲。幾乎所有入職的新員工也同樣說不出所在事業群老總的名字。 不久后,陳偉良因為工作上的原因受到了老員工的呵斥。他對粗暴的態度有天生的反感,有時候會忍不住起爭執,這一度加強了他想離開的情緒。“但是 能到哪里去呢?學歷不高,離開富士康去的可能是個‘窮士康’。”離開,不過是一時的想法而已。 每年3月份左右,富士康會調一次薪。在來到富士康的前三年,每次調薪前的幾個月,陳偉良總是被調到一個新的部門。“開始的時候我總是很高興,覺 得自己調崗了,可以多學些東西。”陳偉良說。但最終他發現,換崗的結果是薪水三年未漲。這時他才回過味來,自己被當作“刺頭”了。 這樣的狀況維持了三年。直到2005年,他才從“不銓敘”變成了“銓敘”。富士康員工隊伍分銓敘和不銓敘兩種。銓敘又分兩級:員級、師級。員級 再分為1~3級;師級則細分成1~15級。 銓敘,本是舊時一種敘官制度,按資歷或勞績核定官職的授予或升遷。在富士康,大部分流水線工人被歸類不銓敘,也被普遍稱為臨時工或者普工;運氣 好的,也許幾年后有機會轉為銓敘員工,在企業正式“入籍”。 “我一來就是‘不銓敘’,來了三年都還是‘不銓敘’。”陳偉良說,相比而言,升職快的人,一年多時間就可以從“不銓敘”轉為“銓敘”。 “我比其他人更勤奮、更努力,可是升職比任何一個人都要來得慢。”陳偉良說。這讓他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失落。 談話間,陳偉良不停地抽煙,在每一次欲言又止或不滿時,他都習慣性地拿煙堵住嘴巴。他抽的是“紅雙喜”,這種煙在這里很常見。 抽煙是進工廠最容易染上的一個習慣。工人每工作2個小時可以休息10分鐘,很多男工都利用這個間隙跑到車間外面抽煙。他們習慣性地蹲著,不怎么 說話,每個人看著近處、遠處的高樓,享受片刻的放松。 “臺化” 公司的“臺干”里把相互聊天、發牢騷叫作“打屁”,意思是“廢話”、“屁話” 陳偉良開始學著改變自己。 在富士康,大部分人都知道郭臺銘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你周遭的人,就決定了自我的格局。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看得比較長遠,空間就比 較寬廣,就不會對得失看得太重。 陳偉良決定把得失暫時放一放。在富士康,最重要的就是要學會“服從”,“比如不能越級匯報,只能和你的直屬上司匯報。”陳偉良說,這里的等級制 度很森嚴,“最好是無條件服從。” “走出實驗室,沒有高科技,只有執行的紀律”,在富士康有這樣一條標語。 慢慢地,陳偉良可以很熟練寫出很多繁體字,甚至學一個臺灣上司的口頭禪也惟妙惟肖。他開始不停地說“是”,他的口音,幾乎開始聽得出來“奶茶 味”了。他也學會了對一些不熟悉的下級不停地夸張叫嚷“OK”,反問語氣,尾音挑得老高。 “臺化”之后的陳偉良慢慢有了發展。他開始帶新人了,2008年、2009年,陳偉良一連升了兩級。這些改變對陳偉良來說是正面的,他從“不銓 敘”升到“銓敘”,然后一路是“員1”、“員2”、“員3”、“師1”,改變最大的是他的底薪,從八年前的600元,升級到1200元。 在陳偉良緩慢“爬升”的同時,富士康也在飛速發展。從1996年開始,富士康就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50%的速度成長為工業化體系里的超級“巨無 霸”。在深圳,龍華廠區有26.5萬人,觀瀾廠區11萬人,深圳其他廠區還有將近2.5萬人。 2005年,富士康國際(02038.HK)在香港成功上市。此后,富士康投資開發煙臺工業園區,群創建成投產,收購奇美通訊,收購安泰電業, 進入汽車電子領域,在世界500強排名中實現了“大躍進”。 富士康迅速成長為世界最大的代工廠。普工們潮水般地來,又潮水般退去,極少數沉淀下來的人,和陳偉良一樣慢慢往上“爬升”。 2009年,陳偉良終于晉升為師1,這對他是一個突破性的轉折。“區別在什么地方?師級出差的房補500元,員級是150元。這就是等級的區 別。” 雖然晉升了,但是陳偉良還是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沮喪。他花了八年時間做到師1,上面還有14級,而且越往上越難。他說,“師15級”只有郭臺銘一 個人,“師14級”基本上都任職事業群總經理,基本是清一色的“臺干”。這是他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陳偉良從宿舍里搬了出去。這是他第一次象征意義上的逃離。與之相應,他還學會了像別的工人一樣去找個小姐發泄一下。“我學歷不高,出去的話未必 找到好的工作。”陳偉良說,這讓他有一種自卑感,總是擔心跳槽會比現狀更差。 “能做8分的,我現在只做6分。混得過去就行了。”陳偉良說。 陳偉良也覺得自己身上的變化很大。公司的“臺干”里把相互聊天、發牢騷叫作“打屁”,意思是“廢話”、“屁話”。去年公司“尾牙”(年終聚會) 的時候,一路跟隨他的幾個小兄弟都喝醉了,其中一個小兄弟曉林過來找他“打屁”,曉林給主管送了禮,還是一連兩年被評了最差的“丁”級。他搖搖晃晃地拍著 陳偉良的肩膀說:“要不是因為你在這里,我們幾個人早就都走了。” 敘述到這個場景,陳偉良突然有種想大哭一場的沖動。“一個月1200元,他們就把我買斷了。我太廉價了。Do you understand?”他不停地說著。那句英文是他的臺灣主管慣用的。 發泄 在情緒特別激動的時候,他也會大叫著說明天就去和主管發飆,表示“不干”了。但酒醒后的第二天,這群人都還會穿上深藍色或者白色的廠服,按時去 上班 今年1月份開始,富士康開始密集出現極端事件,從4月份開始,消息在整個工廠蔓延開來,“每次班組里都像炸了鍋一樣。”陳偉良說。在他看來,這 些極端事件中的普工只是以某種方式離開了工廠。 “難道工廠沒有責任嗎?”陳偉良不停地問自己。他感覺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疲倦。毛壽龍認為,一個工廠的規模太大以及受制于一定的管理方式,員工的 自我價值感會降低,其不可控風險也會加劇。 在今年4月之前,富士康普工每個月如果想拿到1800元左右的月薪,需要加班超過100個小時。這意味著,每天需要加班2個小時,每個雙休都要 加班。 從今年4月份,有些事業部每周可以休一天。富士康流水線上的普工,每個月的基本工資是900元,從今年6月份開始調整到1200元,10月1日 以后,這一底薪將被調整到2000元。 6月的一個晚上,8點左右,在富士康龍華園區南門的一個大排檔,陳偉良開始給“一條線”上的同事打電話,“我不開心你來不來吃飯?快來,打車費 我報了!” 20分鐘后,兩個同事陸續走路趕了過來,這里離龍華園區南門很近,離他們住的地方也并不遠。 這是他們現在發泄的一個方法,一起喝點小酒,然后發發牢騷,討論是否要辭職。 在富士康,辭職的手續是異常繁雜的。在東環二路富士康南門口,每天有將近2000人在求職,快的話當天就能應聘上。但到了辭職,這個“程序”的 過程就變得冗長無比,“一個普工要辭職的話,要找線長、組長、課長、部長、廠長、經理、人資、后勤、工會等,涉及的部門多達三四十個。”陳偉良說,這個流 程要一個月時間才能走完。 盡管手續繁雜,盡管富士康一直宣稱待遇很好,每天還是有大批的普工離開。他們一般會選擇自動離職。按照規定,超過三天不去上班,就算自動離職。 富士康各個集團在每個月的7~12日發放工資,為了拿到上一個月的工資,普工們愿意無償多干10天然后直接拎著包裹走人。 但陳偉良一直不愿意這么干。這八年來,他看著太多的人離開,更多的人在第二天迫不及待上崗。他說:“很多人離開這個地方,但機器還在正常運轉, 沒有人會記住你的價值。” 他不知道的是,美國《時代》周刊評出2009年度人物,第二名是一個群體——中國工人,入選理由是,中國經濟能夠抗擊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實現快 速發展,并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蘇,首先要歸功于千千萬萬背井離鄉、勤勞樸實的中國工人。 在這次聚會上,曉林幾乎是發泄式地和陳偉良說:“我們跳槽吧,只要你去什么地方,我都跟著過去。”這是他們之間出現頻率很高的一句話。對此,陳 偉良的回答經常是,“等6月份吧,等我年終獎拿到手再說。”這是“巨無霸”留人的一招,在當年的時候拿一半年終獎,第二年的年中再拿另外一半,他們事業部 年終獎通常是一個月工資的八倍。 “我們跳槽吧。”曉林和其他一個兄弟一起勸他。他們早已經有一個固定的小圈子,有五六個人,都等著陳偉良跳槽,然后他們一起跟著過去,這是從去 年到現在反復論證很多次的一個設想。 一般來說,設想總是在第一步就戛然而止。第一步需要陳偉良先跳槽,找到一個合適的下家。“很猶豫,有時候想,出去也沒什么好混的,也同樣是 熬。”陳偉良說。在情緒特別激動的時候,他也會大叫著喊兄弟們喝酒,然后說明天就去和主管發飆,表示“不干”了。但酒醒后的第二天,這群人都還會穿上深藍 色或者白色的廠服,按時去上班。 “換桌” 離開“巨無霸”,哪怕山的后面是同樣一座山 但這一次有些不一樣。陳偉良開始認真想,是不是需要跳槽。 6月1日,富士康表示再出現極端事件將不進行賠償。6月2日,富士康科技集團對外發布了第一次給基層員工全體加薪的消息。隨后的6月7日,富士 康國際晚間正式公告,將經考核合格的一線員工底薪升至每月2000元,升幅達66%。 陳偉良不是普工,能不能加薪,還需要繼續等通知,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又聽到了關于廠區是不是要搬遷的消息,這讓他感覺有些害怕。 可是加薪了又怎么樣?在富士康的八年里,陳偉良的薪水多次增長,達到了每個月將近4000元人民幣。 “極端事件的出現,工廠一個勁拿賠償說事,說自己沒有責任。但這是真相嗎?工廠真的沒有任何責任嗎?富士康可能從來就不愿意普通工人長久干下 去,這樣的話人力成本會是個負擔。辭職之所以麻煩,只是廠方怕工作一時接不上。”喝完酒后的陳偉良突然拋出了這么一句。他說,有一天他看到曉林因為生氣, 把鍵盤敲得“啪啪啪”亂響。 在富士康龍華園區的南門,不管烈日當空還是狂風暴雨,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隊,滿懷夢想,想成為富士康中的一員。他們中的很多人,盡管學歷不高,在 短期的集中式培訓后,也會說幾句簡單的英文。他們會說“IDPBG”、“PCEBG”,可是并不能明白這些字母組合的含義。 “拿完年終獎,我準備去走‘一個月的程序’。”陳偉良最終下定了決心,離開“巨無霸”,哪怕山的后面是同樣一座山。他記得郭臺銘的一句話:打麻 將一般要打到八圈才算錢,現在他才只打了兩圈。在沒有下牌桌之前,輸贏還很難預料。 陳偉良說,他要帶著盡可能多的兄弟們走掉。他想換張麻將桌,換換運氣。 (本文中的陳偉良、曉林為化名) 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