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科技界的話題都離不開CES2014,有意思的是,在CES上中國企業的戲份越來越多。曾幾何時,中國企業能夠參加CES就是新聞,而今中國企業、中國制造、中國媒體已經成為CES的重要部分,令人唏噓不已。 一、CES上的中國廠商 美國CES 2014年官網上顯示,共有938家中國企業參展。通過采訪和已公布消息顯示,展出產品主要體現智能家電和可穿戴技術的潮流。 在現場,我們看到了國內今年發布的各種旗艦智能手機。 ▲中興新旗艦Grand S II ▲華為mate2 ▲1600萬像素的金立E7 ▲2K屏幕的VIVO XPLAY3S ▲大家喜聞樂見的[url=]小米[/url]手機 除了手機,其他設備也有很多。 ▲漫步者的[url=]音箱[/url] ▲邊總家HIFIMAN的高大上天價[url=]耳機[/url] ▲汪總家在美國賣出天價的奮達音箱 ▲還是汪總家奮達的可穿戴設備 ▲陳長官家瑞芯微的新處理器 二、中國制造的背后 為什么短短幾年,中國廠商就從默默無聞到占領CES,從最簡單的家電,[url=]電腦[/url],到了高級的處理器,OLED面板,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實,中國制造占領世界并不是一個新話題,最初是80年代開始的紡織品、各種衣服[url=]玩具[/url]。然后是日用品,家紡、[url=]家具[/url]、鍋碗瓢盆。再后來是家電,海爾海信格力美的在全世界都在競爭,然后是電腦,[url=]聯想[/url]收購IBM的PC部門,現在輪到智能手機,世界前十中國廠商占了一半。芯片、面板還很弱小,但是已經有上升的勢頭,10年后,瑞芯微或者全志、海思比肩MTK,也并不奇怪。 為什么中國制造干什么都能占領世界呢(目前還是低端部分)?其實愿意很簡單。 1949年新中國建立后,搞的是集中國力,高積累高發展的計劃經濟。城鄉二元制,犧牲農民的利益搞工業快速升級。全民消費采用供給制,個人享受被壓縮到了極致,積累出來的財富用于完成農田基礎水利建設、道路和基礎設施修建、普及義務教育,建立大而全的工業體系。 在1978年后,雖然改革開放,但是總體發展,注重基礎建設,大而全的工業體系一直沒有放棄。 這樣以來,中國有媲美歐美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有義務教育和大學擴展教育提供的廉價高素質勞動力,有較低的動遷和工業城市的建設成本,有成熟的工業體系提供低價初級產品和原材料。反映到產品上,就是同樣品質的產品,中國制造有最低的價格,也就有最強的競爭力。 歐美有基礎設置,有教育,但是生活水平高福利高工資高,基礎產品價格高,價格戰拼不過中國。亞非拉有廉價勞動力,但是沒有基礎設施,沒有合格的高素質勞動力,生產的條件都不具備。 中國制造崛起的道路,實際上就是200年前美國、德國制造,100年前日本制造,30年前韓國制造的崛起道路。先是低價低質產品,后來是低價高質產品,經歷幾十年的品牌積累,就變成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產品。中國制造還在起飛之中。 文章部分圖片來自 中關村在線 文 / 煮機網 maomaobe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