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是人們重塑產業地方,也是人們重塑自己的地方。我們已經步入新的一年,是時候停下來反思一下了。這個世界充滿了無休止的電子郵件和各種讓你分心的事情,以至于記起我們從哪里來或者我們到哪里去,都是如此困難。不論是好是壞,硅谷都在失憶中。 雖然現在你可以輕易地看到照片分享應用、社交、移動、本地各種概念滿天飛,然后說它們是硅谷為了推動廣告收入而炮制的產品,但祖父那代人的思想依然在這片土地上被繼承。這種思想支撐著Google X實驗室的各種“登月”計劃以及SpaceX的火箭發射成功。 我有三個關于重塑自己的故事,它們都很簡單。我希望能通過它們描述硅谷的歷史軌跡。它們都和我的家庭有關。我們已經在這里傳承了整整三代人——在硅芯片工廠砍下一片一片的果園之前,在芯片制造商遷往亞洲之前,在互聯網時代將倉庫變成創業[url=]辦公[/url]室之前,還有,在無人機和[url=]比特幣[/url]之前。 20世紀30年代——20世紀60年:硬件時代 雖然“硅谷”這個綽號直到1970年代才開始使用,但其實這個地方作為科技中心已經有一個世紀之久了。在20世紀30年代到20世紀50年代的這二十年間,伴隨著斯坦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建立,以及接踵而來的聯邦政府慷慨的研究資金,硅谷囤積科技天才的優勢開始建立起來。 我的祖父母逃過了前蘇聯的大屠殺,來到了埃利斯島。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為了生計,他們在洛杉磯經營了一家雜貨店和猶太熟食店。我祖父常跟我講5美分的漢堡包,還有他年輕時在Frank Sinatra拍攝的電影《起錨》中扮演正在演奏Liszt鋼琴的鋼琴家的故事。 家里從來就不富裕,我的祖父四個學期后就沒錢繼續讀大學了,他只好從斯坦福退學。為了讓家里擺脫窮困,他退學后在洛杉磯入職了一家小的電子公司,做頻率計的。 重新返回斯坦福大學繼續讀完課程花費了他差不多九年的時間。這曾經是個不小的挫折,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遇到了我的祖母。他直到30歲才拿到了本科學歷。三十歲,在這個永遠是由年輕人推動的產業,有些人可能已經從星光閃耀變得默默無聞了。 但是祖父很快變成了世界上少有的、設計世界上最精確的計時器的精英物理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他設計的原子鐘在全世界飛行,以證明愛因斯坦相對論其中一部分的正確性——在靠近一個強大的引力場時,時間會變慢。 在1966年,在Dave Packard選擇我祖父進入惠普實驗室的創始團隊時,Packard說了句“我們沉浸在知識源泉已經夠久了,現在是時候回饋它了”。雖然現在你可以輕易地看到照片分享應用、社交、移動、本地各種概念滿天飛,然后說它們是硅谷為了推動廣告收入而炮制的產品,但祖父那代人的思想依然在這片土地上被繼承。這種思想支撐著Google X實驗室的各種“登月”計劃以及SpaceX的火箭發射成功。 我的祖父遵循著硅谷的傳統,從沒有因為他在超高精度計時器領域的魅力而積累太多的財富。作為曾經的工程師,他會在感恩節晚宴前先測試一下火雞原型的質量….后來在20世紀70年代弗雷蒙的快速有軌公共交通系統事故后,他被委任設計一套可以阻止列車相撞的系統。從某種意義來說,他在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都有所貢獻。而這兩者,是組成硅谷的兩大部分。 提他的事跡,是為了證明我們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互聯網消費時代的崛起歸功于個人[url=]電腦[/url]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飛速擴散。這一切都離不開硅谷的基石——上世紀30年代到40年代,投入到基礎研究上面的努力和支撐這些研究的資金。 在我祖父去世的那些年,他設計的時鐘為國際原子鐘提供了高達80%的數據。IAT是協調世界時(UTC)的基礎,而UTC是互聯網通訊同步依賴的標準。回到上世紀90年代,Netsacpe甚至還在他們的辦公室放著幾個原子鐘。你所做出的偉大的科學貢獻不一定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看到,即使風險投資者們一直在等待著下一個天真的從哈佛或者斯坦福退學的年輕人。 我祖父78歲那年死于心臟病的時候,他仍然在工作。他如此熱愛他做的事情,他從來沒有退休過。 1965——1995:個人電腦時代和新一波的移民潮 20世紀50年代,硅谷到處都是果園。 一項永久改變硅谷的法律在1965年被簽署。1965年的移民和國籍法案扭轉了幾十年來對亞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中東移民的歧視性移民配額。 由于戰爭、政局動蕩、壓迫又或者低迷的經濟,硅谷開始像磁鐵一樣吸引著來自東亞、印度和前蘇聯那些技術熟練的移民。腐敗、獨裁專政導致這些國家的人才離去,而硅谷因此開始繁榮起來。在那個時候,印度和中國的政府成立還不到20年,連后來保持高速發展的經濟改革都還沒開始。當然,現在已然不同。這兩個國家是現在創業公司青睞的市場。 因此那時候可以選擇的話,美國毫無疑問首當其沖。我母親也是這波移民潮中的一個,雖然她是作為戰爭難民而不是1965那項法律最優選的技術熟練人才。
但在一代人的時間,它變成了一個工業園。 20世紀90年代——現在:Web 1.0 和 Web 2.0 在第一個互聯網泡沫之前,硅谷前幾名的公司都有幾萬名雇員。在那時候,你無法做到靠兩個年輕人影響千萬級別數量的用戶。在我長大的地方,蘋果正在到處關閉它的舊辦公室。因為那是20世紀90年代的早期,微軟正在勝利前行的路上。 那幾年,惠普,我們家所有人加起來一共服務了超過100年的、組成硅谷的公司之一的公司,面臨著一場丑陋的代理權爭斗。惠普失敗了,惠普和康柏合并。惠普這個曾經偉大的公司的信念也隨之死去。雖然惠普死去,但其它類似谷歌和蘋果的偉大公司依然在它們各自的領域繁榮發展。硅谷繼續前行。 我也做了痛苦的掙扎。作為一個天真又疲憊的少年,我沒有追隨更傾向于技術上面的路徑,而是在畢業后成為校報的一名實習記者。我隨后離開了硅谷并住在了不同的地方。我首先去越南看望了我久未聯系的祖母的妹妹。她和我祖母因為從生活中的瑣碎事到政治紛爭,已經斷絕聯系好久了。 然后我在倫敦做起了財經記者,想著國外的報[url=]紙[/url]應該是個逃離加州那平淡無奇的工業園區、高速公路和條狀商場的好地方。但祖父母的先后離去讓我開始想念那個地方。 跟銀行家、交易員打交道和每天跟創業家、工程師和黑客們打交道有著天壤之別。銀行家和交易員們都很聰明、進取,但他們并不熱愛他們的工作——不像我祖父或我爸那樣熱愛他們的工作。在銀行的工作只是意味著你可以積累年復一年的獎金還有假日。 T.S.Eliot的《四重奏》說過,“生命中探索的終結地應該是我們第一次知道和開始的地方”。所以,在倫敦度過幾年,最終在2008年的金融風暴時,我回到了硅谷,成為了一名科技行業的記者。 有些東西在一代或者兩代人后就會變得不一樣。科技產業產生的能量和財富越多,它就越能夠滲透到我們每一天的生活中,也更吸引渴望財富和權力的人們進入科技產業。 今天,像Facebook這樣的科技公司正在取代電視和電影行業。它們現在就是新的文化媒介。 因此,這些新的文化媒介掌握著話語權,這些媒體也影響著選擇在這個行業工作的人們。這也是為什么硅谷有些時候會越來越像是娛樂行業。用戶從一個應用遷移到另一個應用,就像是進入這星期新開的熱門的餐館或者俱樂部。 我母親毫不猶豫選擇來美國的決定在一代人之后再也不那么容易了。北京現在也是同樣讓創業公司覺得迷人和活躍的科技中心。我認識的很多創業公司都把辦公室遷移到了諸如班加羅爾、斯洛維尼亞、巴基斯坦、芬蘭的地方。而硅谷現在只是諸多科技中心中一個比較強的點。 所以就像我母親和祖父在他們二十歲時一樣,年輕人又來到硅谷,即使他們幾乎無法負擔得起的公寓的保證金。 曾經年輕的他們來到這里,為了創造這一切,他們在自我意識和自我欺騙的微妙關系中游走。 在重塑他們的同時,他們也在像我父母和祖父母一樣在重塑這個地方。我們迷失了,但我們又再次找回自己。 365IT編譯 原文來自TechCruch |
加拿大前國防部長:若我們停止戰爭 外星人會送來更多技術 加拿大前國防部長Paul Hellyer(保羅·赫勒)是堅持"外星人已造訪地球多年"觀點的人之一,他表示,當外星人看到我們升起蘑菇云(原子彈)的時候,就已經認定我們會是宇宙中的一個極大威脅了。對于普通人來說,上面這番表態會被大多數人認為是腦子有病,但是保羅·赫勒的手頭似乎有更多的證據。
在某次接受Russia Today的訪問時,赫勒(似乎很明顯地)解釋到:"當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也有很多的活動(跡象)"。但是在某個"愚蠢的人類"發明了原子彈之后,外星人被嚇壞了,他們擔心我們會再一次使用它,而這會影響到宇宙的整體平衡。 赫勒還暗示,已經有像斯諾登那樣的"告密者",早就揭露過來自政府方面的"外星人造訪地球"的消息,相信很多人馬上就會知道了。至于不太令人信服的不明飛行物,他還聲稱自己見到過一個。但當被問及是什么樣子時,赫勒卻回答道"它看起來就像是顆星星"。 此外,赫勒曾認為有2到12個不同的外星人物種,但根據現在收到的報告,可能已經超過80了。而在以前的聲明中,他還堅稱外星人知道"如何讓我們更環保",并教會我們更好的生活方式——雖然,他們正等待著我們同意。 最后,如果真如赫勒所說,微芯片和凱夫拉背心都是來自外星人的技術的話,那么我們如果能夠想法與他們和平共處,就可能從他們那里獲得更多的技術。當然,如果我們要射下每一架進入地球"領空"的UFO的話,可能確實要達到《星球大戰》的高度才行。 綜上所述,赫勒的觀點中,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或許就是——大多數外星人都是親切、先進和有愛的。而[url=]筆[/url]者只想說,你為什么要放棄治療?! [編譯自:c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