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鳳舞天 一直以來,技術人員提出一個疑問,為什么掌握所謂技術的技術人員,這么辛苦的加班干活,卻賺不了大錢而往往只能拿一些死工資?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很多小公司,老板也不懂多少高深的技術,做的也沒有多少難度的產品,都是鞋、衣服、塑料、機電類等,卻都開上奔馳、寶馬。我一個溫州朋友,不懂太多的技術,讀經濟的,研究生畢業后跟別人合作做廁所干手器 ,他負責銷售,做的很好,后來獨立出來自己做產品,就他一個老板,下面十幾個小工,各種部件全部外包,他就抓產品的各個環節的落實、生產、銷售,一年賺個一、兩百萬很輕松,現在又開始瞄準新的產品。他之前的QQ簽名是:該做啥做啥,管他宏觀經濟干啥,現在的QQ簽名為:如何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加有競爭力呢? 我認為,我這個溫州朋友掌握了賺錢的秘訣,那就是做好有競爭力的產品,其他的一律不管,核心詞是產品,有競爭力的產品。 產品包含了技術研發、生產、品質、銷售、售后等等各個環節,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很關鍵。掌握產品的,是老板,而掌握技術的,只是技術人員。相對來說,投資培養一個軟件技術人員,可能只需要一臺電腦,一個網絡和幾本書,一個硬件技術人員,外加設備及一些物料打樣費用,而投資培養一個能做產品的老板,沒個百八十萬,連個影都沒有,隨便開動一個產品,都要幾百上千萬的流水,還要經歷多次的失敗,只有這么高的投資才能真正培養出一個合格的老板。 技術人員只是掌握了產品中的一個環節(除非這個技術可以獨立銷售),他無法做到讓這個技術變成產品獨立銷售,并且在國內的技術人員,往往都屬于應用級別,可替換性很強,山寨手機就是一個典型,根本沒有競爭力。再加上技術人員的性格,往往比較自戀,又因為讀書過多,過于懂禮儀,一個簡單的事情打個電話就能解決的,非要左等右等,想著對方是否在吃飯、睡覺等等,怕打擾人家,處處為對方著想,結果拖了一天又一天。而這種性格導致他們的知識面非常窄,除了本行的不停深入之外,其他的關聯的產業,基本上不懂,知識不能滿足高斯分布,因為無法跟其他行業融合,交流,所以創新、應用能力較差,產生不了商機,這猶如一顆丟在深溝里的明珠,雖然閃閃發光,可惜無法挖掘。極低的電話指數讓技術人員的跨行業學習能力很低,相反,很多老板的電話指數很高,溝通能力很強,所以學習跨行業能力超強。 一個產品的多個環節,只要錯一個環節都是致命的,然而現在的社會又是精細化分工,各人做各自的一段,尤其是技術人員,導致各個分工無法銜接而經常出現問題,雖然大一些的公司有項目經理,列出長長的表單,多次組織開會相互交流,但無法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往往在不停的錯誤中反復修正中前進。 長期以來,我一直在做文化、技術的傳播,喜歡把我懂的東西講給身邊的人聽,這樣身邊跟我關聯的人了解的更多,而自己因為要講的清晰,又整理了一遍思路,碰到水平高的,還反駁一些,讓自己更好的思辯。通過與各個行業的人交流,不僅極大的增加了知識面,也擅長于跨領域的創新,也容易跟其他行業的人合作。因為有這個習慣,長期堅持,所以自然而然的,團隊產品開發,相互之間的銜接就容易很多。假如每個人在做自己相關事情的時候,利用平時吃飯、聊天的時間把自己事情的一些基礎知識及關鍵點跟自己關聯的部門不知不覺中普及,那么各個部門的銜接問題可以大大降低。 企業的負責人,應該是公司文化傳承與開拓的核心,他需要跟各個部門銜接,這就是所謂的勢,只要他要長期堅持傳承文化和開拓文化,讓整個公司處于一個交融的狀態。相互銜接而又能創新,公司就能長期生機勃勃,充滿活力。現在的很多企業,最大的問題不在于賺不到錢,而在于負責人被套住了不得不干,賺了大把的負擔回來。沒有文化傳承,就沒有接班人而無法解套,也就無法過正常人的簡單生活。 偉大的圣人蘭徹歐德斯曾經說過,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