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競爭對手比亞迪電子(00285.HK)的步步緊逼和產品毛利率不斷下滑的雙重壓力,全球手機代工巨頭富士康國際(02038.HK)除了將工廠和產能轉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區外,似乎短期內并無更好的妙招。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雖然富士康的員工數量相比2008年增加了9.7%,但員工成本總額支出卻同比減少28%,人均成本更是同比減少了34%。 16日,富士康國際發布2009年財報,收入72.41億美元,同比下滑22%,實現凈利潤3962萬美元,同比大幅下滑68%。 富士康國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陳偉良表示,公司在大陸新投資的工業園建筑工程,大部分在2008年底已經竣工,而去年已基本完成搬遷工作和全球產能合理化布局,因而不用再像往年一年耗費大量資本開支。 人均成本減少超三成 財報顯示,截至2009年底,公司員工數量達到11.87萬名,相比2008年的10.82萬名,增加了9.7%,但員工成本總額卻從2008 年的6.72億美元,減少至2009年的4.85億美元,同比減少28%。而人均成本從2008年的6210美元下降至去年的4086美元,減少34%,僅比2007年3753美元的人均成本,增加9%左右。 “現在河北廊坊和北京手機工廠的手機產量占國內手機產量比例已經超過七成。”富士康科技集團一名內部員工表示,去年富士康在內地新建工廠基本已投入使用。 其實從2008年起,深圳市最低工資標準從750元增長到900元,就給富士康國際運營成本帶來巨大壓力,員工成本總額從2007年的4.65 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72億美元,上升幅度達到44.5%。現在手機產能轉移到河北廊坊等地區,的確緩解了富士康國際運營成本持續上升的壓力。因為,廊坊開發區的最低工資標準為750元。 “其實公司員工成本總額還可以大幅減少。”富士康國際一名內部員工指出,富士康等在大陸的臺企中,由臺灣地區派駐到大陸的干部被稱為“臺干”,在大陸本土培養的干部為“陸干”,“臺干”的工資水平一般都高過“陸干”三四倍。雖然近兩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展開本土化運動,但目前“陸干”在富士康國際的比例不但沒有增加,還有減少。 低毛利率困局 財報顯示,富士康國際去年整體產品毛利率已經下降至5.9%,而2007年為9.2%,2008年為6.9%。相比競爭對手比亞迪電子的整體毛利率水平卻要樂觀得多。 盡管同樣面對手機代工行業毛利率持續下滑問題,但比亞迪電子去年毛利率仍然保持在14%,比2008年的20%下滑了6個百分點。此外,比亞迪電子的收入規模與富士康國際的差距,也從2008年的6.4倍縮小到去年的3.4倍。 “與比亞迪電子相比,諾基亞手機訂單已經成為富士康國際的雞肋。”一位曾在富士康工作過的知情人士指出,隨著中國手機在海外市場興起,不斷擠壓諾基亞手機的毛利空間,自然也影響了富士康國際的利潤空間。富士康國際2008年財報顯示,諾基亞的訂單占銷售總額的43%。 此外,比亞迪電子還獲得了更多國產手機訂單,讓其毛利率遠遠高于富士康國際。 上述知情人士指出,諾基亞等國際手機巨頭面對的是全球市場,其給富士康國際所帶來的管理成本、運營成本和物流成本自然遠遠高于比亞迪電子。 陳偉良在財報中表示,公司為新韓國客戶的業務開發,還特別出售了在煙臺的土地和控股公司。知情人士指出,富士康國際的客戶主要是諾基亞、摩托羅拉和索尼愛立信,而三星和LG給富士康國際的訂單很少。顯然,富士康國際今年是想提高三星和LG手機訂單的比例,畢竟三星和LG手機已經進入全球手機前三強。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