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態
已有 1482 次閱讀2012-2-10 14:49
|
最近出去見了一個朋友,大概了解了一下實際的情況,真的有種感覺,自己身處的行業和職位,總體而言還算是必須遵守規則的行業。聊聊這個行業的規則,可能更好的理解工程師的好處。
1.成本
看杜哥的吐槽,有時候感覺這個行業是不太存在讓這些濫用器件的工程師的空間的。工程師的目的是 在滿足性能、可靠性和成本約束的前提下去設計,你只有兩個選擇,要么你按著國外的已有設計不改,要么你需要搞清楚所有問題而行之有效的改。但是同個產品,隨著芯片技術的發展,過個2~3年變化之大出乎你的想象,你不去做優化,那也就是束手待斃。所以,最終國內產業會進行自然的篩選。
2.時間
我看朋友若干年內完整的做了那么多項目,讓我心里頭有些觸動。并不是他想,而是公司和項目只能給他這么多時間。相似的應用,工業要求和汽車要求,對開發周期的差距異常之大。由于汽車產產業先天就具有量大并高質量預期的要求,光是追求開發的時間,這不是一種持久和健康的模式。它需要有人進行長期的積累,也需要有人能夠投入耐心,去搞清楚所有的設計風險,甚至這是基本的門檻。所以最終,國內也會給工程師們足夠的時間。
注:盡管目前整個新車的開發周期,從全球范圍內看,隨著工具的發展和競爭加劇,已經逐漸在縮短了。
3.過程和結果
注重結果是每個公司的首選,但是行業內過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基本不太可能通過try-run的模式來解決發現所有問題,所以只有通過階梯式的設計、校驗和審核微過程,這里不存在單個”英雄“的單打獨斗,也不存在過于**的投機取巧。所有的投入,最終還是有被認可的一天,因為汽車的終端消費者可以用自己的行動來選擇自己的下一輛車,也能用口碑來懲罰那些不尊重規則的玩家。所以最終,行業的門檻會使得從上到下,追求結果尊重過程。
汽車電子乃至汽車行業,都是一個尊重規則的產業,并且這個規則的約束力是經過很長時間和很多受眾考驗的。雖然這是個近似的夕陽產業,但是投身于此,所有的時間、精力和努力,終有一定的回報,畢竟個人交通還將存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資本也需要向工程技術作出一些基本的妥協。所以,我們處在一個過渡和暫時的階段,即使在暫態過程中存在諸多不合理的情況,這個暫態終究會演進并過去,想到這里似乎有些陽光和愉悅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