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里面有很多扯淡的地方,其實最大的問題是環(huán)境變了,整個2012的產業(yè)開始洗牌和價格戰(zhàn)了。
《LG化學將汽車用鋰聚合物充電電池每kWh的價格控制在400美元以下》
不過美國還有商務部.......<LG化學涉鋰電池價格壟斷在美受調查>
這篇短文《我是做鋰電池的,把2012鋰電池行業(yè)的形勢給大家講一下》,寫的很誠懇,道出了韓國電池產業(yè)的擴張和價格戰(zhàn),其基礎是以大量資金進入之后的產能擴張和效率提升。
2009《LG化學美國開建電池組工廠,產能滿足25萬電動汽車使用》
其次A123本身也沒有對汽車的應用的困難進行充分的估計。美國人做事,很多時候倒是和國人有點類似,不管怎么樣,先把客戶撈到手,先把各個方面的應用給做上去。
A123的2012年1月的文件
問題是客戶看到這種事情《菲斯科因電池缺陷在美國召回》, 如果選擇繼續(xù)信任你,沒量產的需要讓你調查設計/工藝/產線問題,量產的讓你分析之后確認要不要召回。汽車行業(yè)是投入的,只有做好了一家大的量產,才有可 能把大量的單子以相似的設計方法來進行操作,從而進一步降低產能利用率,通過量來賺錢。目前新能源汽車都是賠本的買賣,各家都是在抓住應用,抓住拓展的時 間,做得越多做得越廣,其實死得越快。就像個人的興趣點一樣,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總得保持專注……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yè)內的XDJM們,寒冬可能在臨近,F(xiàn)在最現(xiàn)實的是,是保證你不被這個行業(yè)給丟出去,迫不得已轉行,5年之后才有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