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左強講——電子行業大觀察 之 電子書行業大思考 注:本文中所用“電子書”一詞僅指電子書閱讀器設備,而非數字內容出版物。 2011年冬天,各種媒體報道言論圍繞電子書行業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總結,大量的推斷和預測。漢王、盛大、當當、京東、亞馬遜、蘋果。。。在各類文章中頻頻出現,有自己垂直打造產業鏈的,有立足內容運營的,有網上賣紙質書來賣電子書的,有誓死不和出版社合作只簽約作者的,顯然,大多數文章都是身處行外人的職業編輯三言兩語下結論,不是不好和不對,至少讓整個行業看起來不那么冷了。 這個冬天,的確不冷,要說今年電子書行業的角可多了,當漢王,盛大,亞馬遜,蘋果都說累了的時候,當當來了,京東也來了。然而,就是那些三言兩語下結論的文章,讓整個浮躁的電子書產業更加浮躁,更加欲蓋彌彰,讓人無法靜下心來,掠去浮躁,清楚的看看中國電子書產業與歐美的根本性差異,究竟不停地拿亞馬遜和蘋果來對比說事有多少意義? 這里,不妨讓我們回顧一下這3年電子書行業猶如過山車般的歷程: 2008年圣誕前夕,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在一期節目中拿著亞馬遜的Eink電子書產品說,“這是我收到的有史以來最好的圣誕禮物”,讓Kindle一舉成名,由此掀起來全球電子書產業的浪潮。從此,亞馬遜成了全球電子書產業的代名詞。 接著,2010年7月,亞馬遜宣布,電子書銷量超過精裝硬皮書;2011年1月,電子書銷量超過平裝書;2011年5月19日,電子書銷量超過紙質書,每賣出100本紙質書(包括硬皮書和平裝書)的同時,可以賣出105本電子書(不包括免費下載電子書)。由此,將全球電子書產業推向**。 在本土市場,踏著亞馬遜掀起的全球電子書浪潮,跟隨者是一群活躍的電子弄潮兒。漢王、翰林、onyx、易狄歐、方正、辭海、欣博閱、盛大等四五十個電子書品牌。這其中,漢王是唯一的幸運兒,借助電子書帶來的巨大營業額,依靠僅有的3年達標盈利,2010年3月,漢王被亞馬遜掀起的全球電子書大浪推上市了。于是,其他弄潮者都勵志成為第二家上市的。 然而,好景不長,2010年5月,隨著蘋果推出的IPAD 1為導火索,徹底攪亂了本土電子書產業。到2011年4月,蘋果再度推出IPAD 2,這回連漢王也無法幸免,電子書部門遭遇巨額虧損,股票猶如高臺跳水。一時間,電子書行業寂靜一片,漢王在忙著低價清庫狂虧3.6個億,盛大在堅持用巨虧換取第二大的市場份額。其他人呢,已經悄然無聲。2009年至2011年,不到3年的時間,中國的電子書行業便經歷了欣喜和低落,希望和失落。 而另一方面,亞馬遜似乎完全經受住了蘋果的沖擊,仍然堅持著其既有模式,并持續發展和營收。2011年12月16日,亞馬遜表示,在過去三周,Kindle設備每周銷量超過100萬臺。同期,亞馬遜突破固有的單一Eink黑白電子墨水顯示,全新推出了LCD液晶顯示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在過去11周,售價為199美元的Kindle Fire成為最暢銷的kindle產品,銷量數百萬臺。 誠然,電子書與數字出版,是出版及閱讀不可回避的大趨勢,這一點沒有人會否定。但是,在這個熱鬧的冬天,不禁問一句,美國數字出版10年懷胎,中國的電子書產業是不是早產了?中國的電子書產業的商業模式能復制歐美么?中國的數字化出版能復制歐美么?如果能,是多久,3-5年,還是更久的10年?如果不能,那模式在哪里?那會是多久,3-5年,還是更久的1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