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報訊 昨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消息,神舟九號飛船將于6月中旬(本月16日下午發射),搭載三名(包括女航天員)航天員擇機發射,中國將實施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目前,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準備工作進展順利。昨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執行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九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組合體,已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技術區垂直轉運至發射區。 ![]() 航天員手控模擬訓練 據悉,神舟九號飛船在完成推進劑加注后,與運載火箭吊裝對接構成一個完整的組合體。 昨日10時30分,承載著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駛出載人航天發射場垂直總裝測試廠房,轉運至發射塔架,隨后將陸續進行飛船、火箭功能測試和人船箭地聯合測試等工作。 據介紹,神舟九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等飛行產品自4月初陸續進場后,已完成總裝、測試等技術區的主要工作。 據了解,航天員飛行乘組已按計劃完成飛行任務理論、專業技術等訓練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手控交會對接模擬訓練,各項操作技能熟練,身體和心理狀態良好。 “天宮”降軌待對接 據悉,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于6月初降軌至對接軌道,運行正常。 “神舟”飛船與天宮一號的發射窗口如何確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曾在接受《航天員》雜志采訪時表示,發射窗口主要考慮兩個交會對接器的軌道盡可能在一個平面內,如果軌道夾角太大,需要消耗很多推進劑去修正。 張柏楠表示,“天宮一號”發射后,飛船就要盡可能進入與“天宮一號”相同的軌道面,在對接時間的快慢上,兩天比較適中,要快的話一天也可以。 ■ 現場 ![]() ![]() ![]() ![]() 平移1500米 神九“箭上弦” 9日10時30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的6扇提拉大門完全打開,載有神舟九號飛船、長征二號F遙九火箭組合體的活動發射平臺,在電源車的驅動下,沿著長1500米、寬20米的無縫焊接重型鋼軌,緩緩駛向發射塔架。 活動發射平臺以28米/分鐘的速度向前移動。記者從發射中心了解到,轉場速度不能太快,因為箭船離開廠房時,飛船已經加注燃料,整體是頭重腳輕狀態,控制速度是為了安全。 “今天氣溫上升得比較快,從早晨19℃上升到現在的30℃,所以熱力擾動的風偏大一些,但這都在掌握之中。”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試驗技術部副主任楊建農帶領幾名工作人員,沿途進行氣象保障。 楊建農說:“除了手持測風儀外,我們還有自動觀測站和測風塔,實時監測淺層風力。今天瞬時風速最高達到8米/秒,低于10米/秒的轉運風速要求,氣象狀況和預報的完全一致,適合轉運。” 駛過“一絲不茍、分秒不差”的標語牌,船箭組合體抵達發射塔架,活動發射平臺自動對中鎖定。塔架張開的鋼鐵雙臂慢慢并攏,將船箭組合體緊緊“摟”入懷中。 神九飛天五大看點 1 首次載人交會對接 昨日,航天專家表示,中國要想完全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神九載人與天宮一號的手動交會對接將是至關重要的。 此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表示,神九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將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驗證:包括人工手控的交會對接以及航天員對交會對接的影響;對接完后形成組合體的控制。 2 女宇航員初定飛天 此前,本報曾報道,神九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初步確定有女航天員的身影。 昨日,北大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表示,女宇航員上天是非常必要的。“比如空間環境,包括微重力、空間輻射對女性生命的效應,還是需要驗證的。” 《國際太空》雜志執行主編龐之浩表示,女航天員有些優勢,包括耐久力、耐寂寞能力更強等。 ![]() ![]() ![]() ![]() ![]() ![]() ![]() ![]() 3 首次手控交會對接 今年全國兩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牛紅光接受新華社采訪時稱,手控交會對接,是由航天員操縱手柄,進行“瞄準”,完成兩個航天器的交會對接。 牛紅光說,“手控交會對接,是完全在人的控制下進行,是一項新的技術。”只有再次突破和掌握有人參與的手控交會對接技術,才能說全面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4 航天員將入住“天宮”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發布的消息,“神九”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完成后,航天員將進入天宮一號工作和生活,開展相關空間科學實驗。 航天專家表示,對接后組合體內的環境與地球上的自然環境是一樣,室溫在23℃左右,是按照最好的季節設定的。 這樣,更利于組合體內部具有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制造氧氣,空氣濕度舒適。 5 航天員飛天時間超以往 “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完成后,神九飛行時間將是15-20天。”昨日,航天專家說,與此前載人飛天相比,此次可能是航天員在天上停留時間最長的一次。 據悉,在去年神八與天宮一號完成交會對接后,在天上待了12天。 “航天員在天上時間越長,對其身體和心理的考驗也是越大。比如飲水、食品都是要多帶。”專家表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