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式風范 我直接找到了安排此次任務的公司的CTO特森,要他明確我此行的工作內容。根據我介紹的情況,特森意識到顯然是和項目組的溝通出現了問題。他向我介紹說,德國分部所進行的項目前景很好,第一個大用戶已經在準備開始現場試驗。為保證實驗過程順利,使產品具備正式生產條件,有許多工作急待完成。這就是烏維提出要我們幫忙的緣由。 與此同時,為了擴展其他市場,該項目還面臨繼續改型,以便應對更多用戶的要求。這就將是北美分部的任務。近期德國分部不斷有人離職,已經使設計力量捉襟見肘,而公司目前又沒有擴充德國分部的計劃。所以,盡快了解情況,為在北美分部下一步開展工作就成了當務之急。 特森說他會通知有關人員幫助我做這些事。 根據特森的說法,我理解我的任務其實就是:拜山門,認路子,拉桿子。首先就是要認識各個部分的負責人,和他們建立聯系,知道有了什么問題該找誰,這就是所謂“拜山門”。而認路子,就是指要全面了解系統的組成和設計,為新的改型設計打下基礎。至于以后如何組織團隊開展新的設計工作,自然就是“拉桿子”了。不過這還都是以后的事,也未必由我來負責。只說前兩件事,如果沒有這邊人的配合,單憑我的力量是門兒也沒有。雖說特森要幫我疏通渠道,可誰知能到什么程度?搞技術的人都明白,介紹技術情況,伸縮余地很大。關鍵的地方多說一句話和少說一句話,差別都大著呢。 第二天,烏維就被叫去開會;貋砗笏烷_始幫我安排了一系列的日程,這些安排和隨后見到的各個有關的人員,讓我見識了什么是德國工程師的風范。 首先他按照項目的開發順序,安排了多個一對一的會面。由總體設計師進行系統組成及工作方式的說明;由硬件設計工程師對具體電路進行逐頁的講解;由軟件工程師介紹如何刷新固件和測試;由測試工程師介紹系統測試環境和方法。。。會面一個接著一個,時間順序,會議地點安排的井井有條。烏維親自帶著我去“拜山門”,一個一個地認識各個部分有關的人,介紹相互認識,說明此行目的。同時,為了讓我有個感性認識,還用現有的樣機建立了一個測試環境。這樣我就可以熟悉諸如系統連接和固件刷新等等具體的操作步驟,比只看文件要直觀多了。 幾天下來,收獲頗豐。按照這樣的結果,我回去不僅僅是可以交差,而是可以底氣十足地應付后面隨之而來的事情了。在介紹過程結束后,我根據在這里了解到的要求和我們那邊的情況列了一個表格,詳細地羅列了為開展工作所需要的全部儀表,設備和軟件。這些東西有些需要烏維他們提供,有些要公司解決。烏維幫我詳細檢查了所有內容,確認了正確無誤。并告訴我,由他們提供的東西他們會盡快地給我們發運過去。 在這些日子里,打過交道的工程師不少。因工作關系,有的要隨時見面聯系,有的則只是一面之交。和在北美常見的干這一行的人相比,德國的工程師似乎少了些許張揚,多了不少沉穩。好像每個人都少言寡語。但當我向他們求教問題時,卻從來沒有被拒絕過。知道的他會馬上告訴你,不知道的,他會幫你找到能回答你的問題的人。幾乎每個人的最后一句話都是:如果還有問題,盡管來找我。 和這些工程師打交道的同時我常想:如果我的收入被公司減了近四分之一,我還會這樣盡心盡力地為這個公司工作嗎?恐怕未必。 在聽取硬件設計工程師的電路介紹時,我出于好奇,問了不少電路功能特征之外的問題,包括我一直很疑惑的“為什么還在大量使用分離的晶體管”這類的問題。這實際上屬于設計理念方面的討論,已經超出了原訂的會議內容。但我同樣都得到了很耐心的解釋。盡管我并不認同其中的某些技術觀點,但卻無法不被對方認真的態度所折服。 本人在人際關系方面智商頗低,和人打交道時常常處于下風。從前在國內的“高智商”環境中沒少吃虧。雖然也曾努力想提高一下,無奈從未見效。而在和這些德國同事們共事的日子里,卻時常覺得在這方面動腦子是件多余的事。每個站在你面前的人似乎都是透明的。你無需揣度他的真實目的,因為他已經清清楚楚告訴你了。你也不必猜測他的話里是否還有別的意思,因為他說的直截了當,明白無誤。無形之中,心里少了許多負擔,省卻了不少煩惱。 德式風范,不是吹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