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核作為SoC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IP搭載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在去年IC設計十周年年會上,“濫用IP核”被指出是當前影響本土IC設計業發展的三大癥結之一。在業界甚至還有一種說法,本土IC企業被稱為“IP核組裝工”。那么,過于依賴IP核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是什么原因導致IP核的過于依賴,又該如何扭轉該現狀?為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希望從中找到相關解答。 過度依賴IP降低設計能力 IP核依賴的問題不是出在IP核本身上,企業使用IP核也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IP核,如何使用IP核。 近年來,國內IC設計企業使用的IP核越來越多,有些SoC使用的IP核數量達到幾十個,對IP核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IC設計分會理事長魏少軍指出,過于依賴IP核會帶來三方面問題: 一是產品的同質化。企業開發的SoC需要有差異化,由于應用的同質化競爭已經十分嚴重,SoC的差異化就成為大家必須關注的焦點。而大量使用第三方的IP核,不可避免地出現SoC性能、功耗,甚至成本的同質化。 二是對所研制的SoC性能產生嚴重制約。第三方開發的IP核,往往需要兼顧盡可能多的使用者的要求,所以性能等指標的冗余度較大,且由于使用者大多不去對IP核進行優化,帶來的直接影響是SoC的性能受制于IP核而無法提升。 三是由于有可用的IP核,企業自身不愿再投資做研發,久而久之,養成了依賴,有合適的IP核甚至就不會做設計了。 事實上,我國IC設計企業對IP核的依賴已經開始導致設計能力的下降,至少在過去的幾年中基礎能力的提升和設計技術的進步非常緩慢。魏少軍認為,“在這種情況下,IC設計被稱為IP組裝工也就不足為奇。長此以往,對中國IC設計業的能力提升顯然負面的影響很大。” 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告訴記者:“從企業層面來講,依賴IP核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從國家層面來看,會影響國家自主知識產權的積累。” “IP核依賴的問題不是出在IP核本身上,企業使用IP核也無可厚非。關鍵是我們如何看待IP核,如何使用IP核。”魏少軍指出。 記者也對國內幾家芯片企業代表進行了采訪。Springsoft(思源科技)中國區技術服務總監匡一寧認為,導致當前過于依賴IP核的原因主要在于當前終端市場空間比較大。當前國內芯片企業主要依靠應用和整機來獲取競爭優勢。通過搭載IP核,就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推出產品,終端市場空間使得這種模式目前還有利潤空間。匡一寧指出,從長遠來看,國內企業可能需要轉向自己設計IP核,更精細地做IC。 中興通訊微電子研究院技術總監朱曉明告訴記者:“當一個企業想涉足一個行業的時候,如果沒有相應的積累,只是在了解IP的組成之后,就進行簡單的組合應用,這就是一種‘別人有,我也要有’的從眾心理。對于一個成熟的IC企業,它對于IP的購買是非常謹慎的。需要先了解IP的用途、應用程序之后才進行抉擇。” 海思半導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師認為:“芯片產業分工很細,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成熟的芯片設計公司都會評估投入產出比,從而決定特定的IP是購買還是自研。通常來說,通用IP可選擇購買,體現競爭力的核心技術需要自研。” 發展IP核需改變思路和策略 不是我們做不出這些IP核,而是做出來沒人敢用。IP核現在最難的是驗證和復用。 當前全球設計行業特點是追求低成本和快速上市。在這種情況之下,通過IP核的搭建是實現低成本、快速上市的一個捷徑。賽迪顧問副總裁李珂告訴記者,”在投入產出比以及風險上來看,企業層面依靠IP搭載是能理解的。如果要自身做IP核、從基本模塊開始做起的話,第一是成本會比較大,第二時間也會比較長。比如,花兩年時間把IP搭起來的話,可能這一代產品就已經過時了。” 回顧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情況,十年前在IP核的自行研發上還是比較紅火,但是現如今自主研發的企業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 對此,李珂認為,不是我們做不出這些IP核,而是做出來沒人敢用。IP核現在最難的是驗證和復用。在IP核驗證層面上,目前沒有一個合適的手段或者權威的機構來做IP核的檢測。在復用層面上,即使做出的IP核好用,購買的企業還要考慮是不是真正地符合企業自身的系統。像ARM這樣的就不會有這種情況,因為它的一款產品可能有諸多使用過,接口、設計規則等業界都已知曉。但對于一個新的IP核來說,復用就很難。還有一點是,目前驗證和復用是國家技術創新體系之外。 對于已經可以自行設計IP的芯片企業來說,能否共享這些知識產權?李珂認為:“由于興趣和精力的原因,這些芯片企業也無法共享這些知識產權。企業沒有興趣是因為IP利潤收入很小,也無法做大。?企業的經歷上,展訊、海思這些企業的經歷主要在自己的芯片、基帶建設上,沒有精力推廣自己的IP核。” 在政府層面的助推上,李珂指出了一條開闊性的思路。“國外有很多成熟的IP核都是經過驗證的,有些企業一年只有幾千萬美元。比起從頭花時間和成本設計,不如收購一些IP核企業,而且避免驗證和復用問題,收效會很大。 收購有兩個層面:一是企業可以考慮,同時國家通過專項資金、政策進行鼓勵和支持。二是國家考慮出錢收購。這需要放到資本層面、或行業整合的層面考慮,而不要放在科技創新的層面考慮。在產業政策上,我們的弊端主要是局限在科研、產業化、資金支持等方式上,一些國際大公司通過收購、兼并、上市等提升成長能力。這些也都值得考慮,談產業要思路開闊,跳出知識分子的議題范圍。” 回歸IC設計基本面 回歸IC設計的基本面,在基礎設計能力上做積累。由于常用的IP核并不是太多,只要下足工夫,還是可以做出自己的優秀IP核來。 集成電路設計需要深厚的功底。隨著工藝走向超深亞微米,對物理設計的要求將越來越高。 魏少軍給出以下建議:我國IC設計企業還是要沉下心來,回歸IC設計的基本面,在基礎設計能力上做積累。由于常用的IP核并不是太多,只要下足工夫,還是可以做出自己的優秀IP核來。對于第三方的IP核,只要有可能,還是要在人家的基礎上做優化,要下決心做出比原廠還好的IP核。此外,要積累和提升基礎能力,敢于“向下”做,在物理層面上下功夫。 IP核的商業模式決定了小規模的IP核提供商將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換句話說,靠IP核的許可費和提成費很難養活一個專業的IP核企業。 “我們的IC設計企業也許要分兩步走。”魏少軍告訴記者,“一是在使用第三方IP核的時候,要著重根據自己的要求,深入優化IP核,而不是簡單地拿來就用;二是要根據自己的發展,有意識地超前部署IP核的研發。” 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和實踐,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生雷介紹到,君正加強自主設計能力,盡量使用自己設計的IP核,減少第三方IP核的采購數量。因為隨著技術的演進,在40納米和28納米工藝下,第三方IP核的采購成本將大大超過流片成本,自主IP核的數量和質量對芯片成本的影響越來越大。“實際上,對于很多國內公司或國內的設計人才來說,并不是說設計不出這樣的芯片,而是不知道該設計什么樣的芯片。”匡一寧指出。 對比國際上的巨頭,不難看出,這些企業真正的成功,是自身的基礎能力決定的。本土IC企業該如何尋找發力點? 朱曉明告訴記者:“終端要與芯片打通,這樣芯片的功能可以很好地在終端上充分地體現。如果設計出的產品性能很好,但是無法在終端上充分地體現,那就是徒勞。”“本土IC企業從系統反推入手比較有機會,像海思、展訊都是靠系統取勝。因為他們擁有定義芯片的機會和能力,才能夠積累相應的技術能力來設計出相應的芯片。蘋果的成功也主要通過軟件等整合建立起系統的優勢。”匡一寧認為。 魏少軍指出,首先要認清工藝進步會引發什么變化,從而在產品形態上下工夫,要下大力氣提升基礎設計能力。同時,要關注應用的發展及應用對IC提出的挑戰,有目的地超前部署。此外,我國IP核的發展應該更向集成電路代工廠傾斜。 要順勢而為 更要主動出擊 IP核、芯片、整機,這是一組不可分離的搭檔。有了IP核,芯片才可能實現特有的技術支持;有了芯片,整機才可能實現特有的功能。所以,IP核是整機產品中舉足輕重、不可或缺的環節。 IP核的搭載,關鍵在于怎么使用。如果僅是使用第三方 IP核,而沒有任何自身的技術優化,或者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其中,設計企業就容易成為IP核的附庸。長此以往,將導致設計能力的下降,產品同質化的加劇。 當前依賴IP核現象是在外因和內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在外因環節上,全球半導體行業呈現低成本、快上市的特點,市場則是“小步快跑”的態勢,這使得企業盡可能快的推出新產品,而且當前市場還能夠保證企業的投入產出比。這些外部因素導致了企業對IP核的依賴。在內因環節上,部分原因是因為IC設計企業實力不夠,但也有部分原因是一些企業存在依賴性或盲目性,缺乏長遠戰略規劃和布局。 在某種程度上來看,IP核依賴的做法是IC設計企業應對市場“順勢而為”的行為,并沒有過錯。不過,這種行為是一種“應對”行為,存在一定的被動性和依附性,不利于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積累。當終端市場空間仍然較大時,依賴IP可以保證一定的投入產出比。但是,當市場發生變化后,僅通過搭載IP核就不一定能保證企業的生存空間。那時,企業再去籌劃如何應對、如何挖掘新的市場契機點,就會處在一種被動的局面,會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實質上,業界指出依賴IP的癥結,主要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考慮。對于風云多變的市場來說,本土IC企業需要有這些思考,從而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制定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的戰略規劃。這樣可以減少企業跟隨市場的依附性、被動性和盲目性。 因此,面對充滿變數的市場,本土IC企業“順勢而為”還不夠,還需要“主動出擊”。 首先,本土IC企業需要具備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憂患意識,它能夠觸動神經,促使思考;從而謀定而后動,使企業獲得生機。 火不爍金,金不成器,本土IC設計業也要正確地看待存在的問題。出現問題不可怕,可怕的是企業沒有正確的態度和及時的解決。危機意識能激發企業的敏銳度和洞察力,不僅使企業看到商界靜水潛流的一片興盛,也使其了解背后潛藏的暗流涌動。 華為總裁任正非的危機意識可謂是業界的典范。當大家沉醉在互聯網帶來的太平盛世時,任正非卻給員工和整個IT業敲響了警鐘。隨后,當IT的冬天到來時,華為已早早地準備好了過冬的棉被。 其次,本土IC企業要量力而行,并力爭積累自身的核心設計能力。企業競爭力的內核是產品和技術,在IP核搭載和自行研發上,國內IC企業應根據自身實力、產品特點以及企業定位等因素綜合考慮,從而進行當前和長遠的全局統籌和戰略規劃。 每家本土IC設計企業的實力、發展情況并不一樣。對于有實力的IC企業來說,應該力爭成為行業的領頭者,在行業中樹立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對于實力較弱的IC企業,也不要妄自菲薄,也應力爭上游。當不了主帥和大將,也應該力爭成為舉足輕重的車、炮、馬或相。總之,不要將自己成為IC設計業發展浪潮中墊底的兵和卒。 微觀點 @老杳:缺IP核沒有錯,缺啥補啥往往會成為腐敗的溫床,IC產業還是需要企業主導。 @王渭的微博:中國的IC設計任重道遠,什么東西發展都需要過程。先有適合市場的產品才是發展的基礎,在發展中壯大才是中國企業應該走的道路。 @風馬象:給國內的IP公司創造生存空間,十年之內,應該有幾家想要的IP公司。 @hongqi16:IP是磚頭,要么買磚,要么自己燒。可以肯定的是買磚很貴,而且人家不一定賣給你。自己燒比較踏實,但頭幾窯肯定次品多,甚至都是廢品。這件事要政府協調,分幾批幾輪做下來,工藝廠也得進來。 @真正的老坦:國內IC是應用驅動,首先比拼的是產品定義能力;在定義完的基礎上,再比拼核心IP,這個是持續競爭能力。 來源:中國電子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