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和物聯網是兩個被炒的滾燙的概念。在中國,受過教育的人幾乎都知道物聯網,而沒怎么受過教育的股民也都知道物聯網:據說它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個引擎。 “物聯網”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可以看出,“管理”是物聯網的重要關鍵詞。 國際上,云計算則更受重視。近日,微軟CEO鮑爾默表示,微軟將徹底押注云計算應用。該公司目前約有70%的員工在從事云計算相關的項目,這一比例一年內還將達到90%。另一個重量級公司是谷歌。雖然他們對云計算的定義與微軟不盡相同,但它對云計算的熱衷程度絲毫不遜色。 微軟認為,未來的計算定義在云+端、軟件+服務。遠端的“云”來負責計算,而終端則多種多樣:個人電腦、上網本、智能手機、汽車、電器等,它們都享受“云”的服務。可以看出,“服務”是云計算的重要關鍵詞。 顯然,中國傳統文化傾向于管理而不是服務。所以,幾乎可以肯定地說,物聯網更加符合中國國情。可以預見,云計算進入中國將困難重重。 云計算不僅僅涉及技術問題。有識之士稱,云計算要發展的話,與其相關的開放標準、個人隱私、在線版權、國家安全以及法律執行等問題都需要得到妥善處理。顯然有些問題在中國很難或者不可能得到解決。 關于云計算,嵌入式設計工程師肯定更喜歡谷歌的看法。谷歌認為,云計算時代的各種信息及應用將發生在分散的網絡空間中,而不是在特定的處理器和硅片上。整個網絡真正成了一臺電腦。不但服務器的速度要快,終端設備的速度也要快。那么,嵌入式終端的角色就不僅僅是云的觸角,而且是一個個智能的集體成員。它們的任務不單單是感知和采集,他們也需要越來越智能,盡量將數據在本地進行處理,更高級的計算需求才交給“云”去完成。 (本文為原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