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最新消息,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提交了一項名為“極紫外輻射發生裝置及光刻設備”的發明專利申請(申請號:CN202310226636.7)。該專利針對當前極紫外(EUV)光刻技術中的關鍵挑戰,提出了一種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旨在高效且簡便地收集光刻過程中產生的帶電粒子,以提高光刻設備中關鍵部件——收集器鏡的使用壽命。 光刻機被譽為“芯片之母”,是集成電路制造中最為關鍵的設備之一。此次專利申請的核心技術,正是針對光刻機中極紫外光源系統的優化與創新。通過巧妙設計,利用電場約束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該技術能夠高效收集并處理光刻過程中產生的有害帶電粒子,如錫碎屑等,從而延長收集器鏡的使用壽命,并顯著提升光刻設備的整體性能和穩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該專利的提出不僅解決了極紫外光刻設備中的一大技術難題,更標志著中國在7納米芯片光刻技術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工信部此前發布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中,明確列出了氟化氬光刻機,并對其技術參數提出了具體要求,包括光源為193納米、分辨率不大于65納米、套刻精度不大于8納米等。這一指標的提出,彰顯了我國在半導體制造領域追求技術突破的決心和實力。 隨著此次專利申請的提交,中國半導體行業在7納米芯片光刻技術上的突破得到了進一步確認。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在該領域已經具備了自主研發和量產能力,也為未來實現更高精度、更高性能的芯片制造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上海微電子裝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該專利的申請者,其核心團隊由多位資深科學家和工程師組成,他們在光刻技術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技術底蘊。此次專利申請的成功,是公司長期以來堅持自主創新、不斷突破技術瓶頸的結果,也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集體智慧的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