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制定各自的智能電網路線圖,但由于各國電網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目標不同,其智能電網路線圖亦有差異。我國智能電網在試點與實踐方面走在前面,但在立法、稅收與保障政策等方面尚有不足,他國經驗值得借鑒。 隨著歐美等主要發達國家對能源供應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重大問題關注度的不斷提升,以及在金融危機下對新技術產業帶動作用的期待,智能電網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研究熱點和關注重點。為了搶占未來經濟和科技領域發展的制高點,發達國家普遍加快了與智能電網相關的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網絡技術、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電網智能化已成為世界電網發展的新趨勢。 發達國家對智能電網的研究,尤其是前期研究的起步相對較早。目前,美國、歐洲的主要發達國家以及亞洲的日、韓等國都已初步形成或正在抓緊研究與各自國情相適應的智能電網發展戰略目標、發展路線圖以及政策措施,試點工程建設和技術標準制定等實踐工作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動因與戰略 世界各國對智能電網的理解已形成了一些共識,包括能夠促進電網與用戶的互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清潔能源方便接入與退出,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確保安全、可靠、優質的電力供應等。雖然世界各國電網智能化發展目標趨同,但智能電網發展側重點各有不同。 解決能源安全與環保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是發達國家發展智能電網的最主要動因。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和電氣化交通是各發達國家實現能源獨立、保證能源安全以及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暖的重要途徑。智能電網能夠對電力系統的各利益相關方進行集成和優化協調,是促進清潔能源、電氣化交通加快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搶占產業制高點、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就業崗位,是發達國家發展智能電網的經濟動因。美國的高爾文電力行動計劃有關研究指出,推廣智能電網技術能夠創造眾多新經濟增長點,如按照2020年分布式電源占總裝機容量的10%估算,大規模應用分布式發電和儲能技術將在2020年之前為美國帶來每年100億美元的經濟增長。據荷蘭跨國咨詢機構KEMA預測,2009年至2012年,智能電網項目將在美國國內直接創造約28萬個工作崗位。 由于各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電網發展現狀、資源分布等情況不同,不同地區和國家在智能電網發展基礎與技術側重也有所區別。從本國資源分布和需求入手,以經濟發展和電力發展的實際狀況為基礎,是當前各國開展智能電網建設的基本原則。 美國的電力行業面臨著電力設施老化、可靠性差、管理模式多樣以及環境保護制約等問題,世界恐怖活動和“8·14美加大停電”事故使電網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金融危機爆發后,美國新任政府希望以智能電網改造和建設推動經濟復蘇。改造電網基礎設施、提升電網智能化水平、提高電網運行的安全可靠性、降低電網損耗,是美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基本目標。在發展思路上,美國更注重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用戶服務的提升,通過技術創新占領智能電網技術制高點,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歐洲的情況則不同,各國電力需求趨于飽和,其能源政策強調對環境的保護和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歐洲國家更關注可持續、經濟、安全、優質的電力供應。歐洲智能電網的構想采用集中式發電和分散式發電相結合的思路,吸納了可再生能源、需求響應、需求側管理和儲能技術,特別強調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同時保持大范圍的電力傳輸和能量平衡,注重跨越歐洲的電網國際互聯。例如,丹麥因其礦藏少,而風力充足,風電裝機容量比居世界第一位,所以丹麥將建設智能電網的關鍵放在利用儲能技術解決風電間歇性上,用電動汽車的電池來存儲多余的風電,有需要時電池再將電力回輸到電網中。意大利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大致相當于我國一個中等省份,能源比較短缺,電力峰谷差不斷拉大,因此他們發展智能電網的重點是推進智能電網計量項目,結合分時電價,削減高峰負荷,節省基礎設施投資,提高服務水平。 日本電網是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的電網之一,電網結構堅強,安全可靠性水平高。但日本主要圍繞大規模開發太陽能等新能源、同時確保電網系統穩定這一目標構建智能電網,強調節能與優質服務,注重用智能電網實現各種能源的兼容優化利用。日本電網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玫造,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智能化水平,設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今后日本智能電網的發展將更偏重于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電網損耗、提高供電服務質量以及開發儲能技術、電動汽車技術等高科技產業,進一步提高電網的先進性、環保性和高效性。 政策與模式 智能電網已成為未來世界電網發展的必然趨勢。美、歐、日、韓等各國智能電網發展的動因及發展重點各有差異,推動智能電網建設的進程和模式也各具特點。總結和借鑒優秀經驗有益于探索和構建適合我國及地區特色的堅強智能電網發展模式,最大限度發揮堅強智能電網的社會經濟效益。 依靠政府主導推動力,發揮全社會綜合效益。 智能電網從理念上升為實踐,并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效益,離不開政府主導的推動力,這也成為各國政府的共識。一方面,發展智能電網,現有的管理體制、價格機制、定價方式、投融資機制都要進行調整,電力、通信、信息等行業要進行融合,電源、電網、客戶三者必須形成協調發展的共同目標。智能電網涉及電力行業整體變革,需要其他各行業、機構的相互協同、步伐一致,統一標準,確立模式,這都需要政府給予激勵政策和適當的資金支持。另一方面,智能電網建設所創造的價值和效益并非僅僅依附于電網本身,智能電網將現代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融入傳統電網,從而構筑起一個開放、多元、互動、高效的能源供給和服務平臺,使清潔能源更易于集約化開發和利用,能源供應更趨于綠色、低碳,供電可靠性更高,電動汽車等綠色交通出行得以推廣,用戶應用智能家電改變生活方式等。智能電網已成為區域發展的重要一環,將帶來經濟、社會、環境多方效益,而這些綜合效益的發揮在前期還有賴于政府全方位的引導和支持。 通過立法推動智能電網建設。 2007年12月,美國國會通過“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 EISA2007),其中第13號法令名為智能電網法令,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首先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智能電網的國策地位,并就提交國會的定期報告、組織形式、技術研究、開發和示范工程建設、配套資金支持、協調工作框架、各州的職責、私有線路法案影響的研究以及智能電網對于安全性的貢獻研究等問題進行了詳細和明確的規定。表明美國政府正式開始從國家層面統籌智能電網的發展。 歐盟于2009年9月3日起正式實施能源管理系列條例,標志著歐盟在推進智能網絡的發展進程中又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發布的2項規章和3項法規旨在促成歐盟境內統一的能源市場體系的建立、加強對消費者的保護措施。其中,作為法規重點的電力及天然氣管理規章中均規定,成員國必須確保智能計量管理系統的有效實施,以便消費者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并發揮作用。 配套制定激勵和保障政策。 為了推動智能電網發展,各國紛紛出臺激勵政策。例如在財政激勵政策方面,根據美國2009年2月頒布的“復蘇與再投資法案”,美國能源部將在今后兩三年間為電力傳輸部門提供總額110億美元的經費資助,其中45億美元將用于能源部推動智能電網發展,65億美元將提供給BPA電力局和WAPA電力局用于加強電網基礎設施,以滿足可再生能源并網需求。美國能源部還于2009年啟動了34億美元的項目資助計劃和615億美元的示范工程計劃。奧巴馬總統于2009年10月底公布了項目資助計劃的所有獲選項目,共有100個機構獲得政府資助,帶動的私有部門投資將超過47億關元。 德國政府由環境、自然保護和核安全部(BMU)和德國經濟和技術部(BMWI)聯合啟動了“E-Energy”示范工程項目競賽,由政府提供部分資金資助,來吸引電力公司和其他相關行業參與,總項目投資達到14億歐元,其中德國政府將投入6000萬歐元。 日本的產業經濟省METI已經啟動了智能電網示范工程項目。九州電力公司和沖繩電力公司將在10個獨立島嶼上建設微網示范項目,預算為90億日元,政府將承擔三分之二的投資。東京電力公司和關西電力公司啟動了智能電表示范項目,2009年投入約10億日元,其中METI提供了8億日元的補貼。 在保障政策方面,2009年7月,美國聯邦能源管制委員會( FERC)發布了智能電網政策聲明,其中提出了針對電力公司投資智能電網的“臨時電價政策”。該政策允許美國的電力公司通過提高一定的電價水平以部分回收其在智能電網發展方面的投資。2009年12月17日,FERC第一次根據“臨時電價政策”批準了美國太平洋燃氣和電力公司提高電價以回收智能電網方面投資的申請。 關注各利益相關方訴求,凝聚行業合力。 電力系統作為至關重要的公共基礎設施,智能電網建設必然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政府的主尋下,形成各利益相關方合作共贏、合力共建的格局,才能在社會公共資源占用最低的情況下發揮基礎設施的最大社會綜合效益。 主要發達國家在智能電網推進過程中,注重分析各個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和定位,以更全面準確地把握各方期望和需求,從而建立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形成相互信任、合力共建的局面。目前,美歐、日韓等國均在政府引導下成立了智能電網利益相關方聯盟組織,成為凝聚各方力量的有效載體。在一些發達國家,政府的主導作用明顯,通過立法明確智能電網發展的戰略定位,制定財政補貼和激勵政策,在電價機制方面給予合理傾斜。與政府相呼應,眾多國外相關企業及研究咨詢機構也積極研究自身定位,超前布局,加大投入,開展理論研究、設備研制、標準制定、試點建設以及市場拓展,成為發展智能電網的重要推動力。 超前謀劃,注重前瞻性戰略研究。 國外發達國家非常重視超前開展前瞻性戰略規劃研究,突出體現在它們往往會通過制定清晰的戰略遠景來描述期望達到的目標狀態,以爭取得民眾和各利益相關方的支持,進而指導后續戰略實施路線制定與具體實施。例如美國就是通過能源部組織多個行業的專家開展專題研討會,最終形成戰略遠景和路線圖,得到相關行業和公眾的認可和支持,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