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易科技報道 今年6月,美國芯片巨頭英特爾與德國政府簽署了一項協議,計劃在德國東部馬格德堡市建設芯片廠。然而,英特爾的雄心剛剛開始就遭遇了重挫,面臨工人短缺和高能源價格等挑戰。 德國政府大肆宣揚英特爾的發展計劃將改變游戲規則,并承諾提供總計100億歐元的聯邦補貼,以促進德國新興產業發展。此舉是歐盟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歐洲在全球芯片生產中的份額,與亞洲老牌芯片生產商競爭。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該項目面臨諸多阻礙,如缺乏熟練工人和官僚作風盛行。此外,高能源價格也是德國經濟停滯不前、預計今年將繼續萎縮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些問題引發了人們的質疑,即歐洲是否有能力配合拜登政府通過《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和530億美元的《芯片法案》(Chips Act)提供的制造業激勵措施。與歐洲其他國家相比,德國更依賴制造業。對德國來說,擴大半導體生產對于在技術上迎頭趕上、增強經濟彈性至關重要。 為了解決馬格德堡工廠的員工需求,英特爾計劃將當地培訓人員送到其在愛爾蘭的工廠,完成為期三年的學徒培訓計劃的最后一年。英特爾和當地官員表示,馬格德堡沒有合適的培訓機構。該市在20世紀90年代兩德統一后失去了很大一部分工業基礎。 英特爾表示,到2030年,其在德國建設的半導體工廠需要配備3000名員工。然而,今年只有兩名學徒參與了旨在培養芯片制造技術人員的本地學徒計劃。 英特爾對廉價電力的需求引發了一場關于工業電力補貼的全國性討論,甚至導致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領導的執政聯盟發生分裂。為了容納新工人及其家庭,馬格德堡需要對當地學校、住房和交通基礎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預計需要額外花費10億歐元,并永久改變這個曾以制造業為主的小鎮。 幾年前,由于半導體短缺,德國的大型汽車制造商不得不停產,凸顯了該行業對美國和亞洲芯片供應商的依賴。政界人士和行業高管發誓要減少對外國供應商的依賴,以增強本地芯片制造商的抗風險能力。此外,德國政府還為臺積電在德累斯頓附近建廠提供了補貼。 這些激勵措施備受爭議。代表德國中型企業的協會抱怨稱,太多的資金流向了總部位于美國的英特爾、格羅方德等競爭對手。 經濟學家雷特·格羅普(Reint Gropp)表示,補貼工廠只會將問題進一步轉移到供應鏈下游。他說,公共支出并沒有解決該地區的結構性經濟弱點。 英特爾已在馬格德堡開設辦事處,并開始游說。該公司高管在社區節日上設立攤位,并與當地政府和市政官員進行討論。一件印有英特爾品牌的球衣甚至引發了人們猜測,該公司可能會贊助當地的足球俱樂部。 負責工廠招聘的英特爾高管貝恩德·霍爾豪斯(Bernd Holthaus)是選擇馬格德堡作為工廠廠址的委員會成員之一。他表示,該公司選擇這座城市的主要原因是擁有1100公頃的可用土地,并且可以通過公路和河流進行運輸。 馬格德堡商會負責職業培訓的官員斯蒂芬妮·克萊姆特(Stefanie Klemmt)表示,首批20名學徒將于明年8月開始培訓項目,并希望最終將培訓人數增加10倍。英特爾工廠最初計劃在2027年投產。 附近的奧托·馮·格里克大學(Otto von Guericke University)校長延斯·斯特拉克爾揚(Jens Strackeljan)表示,該校將開設先進半導體納米技術的學位課程,并計劃聘請幾位專職教授。 斯特拉克爾揚補充說,他制定了一個計劃,打算花費3000萬歐元建造無塵室,這是一個學生可以練習芯片生產的實驗室。然而,他可能會放棄這個計劃,轉而支持英特爾建設更大設施的提議。但斯特拉克爾揚表示,他不確定如何獲得所需的額外資金。 34歲的亞歷山大·梅(Alexander May)主修系統工程,是奧托·馮·格里克大學的學生之一,他正在接受半導體技術人員的培訓。他在馬格德堡長大,他對英特爾的到來感到樂觀,認為留在這座城市是一個好選擇。 然而,其他居民對新工廠并不感到興奮。退休麻醉師安吉拉·斯蒂芬(Angela Stephan)擔心工廠會取代附近的農場,增加交通流量,并擾亂供水。她說:“英特爾對我們來說太大了!” 馬格德堡相較于柏林和慕尼黑等德國大城市來說現代化程度明顯較低,英語使用者更少。位于市中心的歷史悠久的餐廳Magdeburger Bötel不接受信用卡付款。 當地人對外國人的潛在敵意可能會給英特爾帶來麻煩;魻柡浪构烙,該公司30%至40%的新員工將來自德國以外。 電力成本一直是英特爾高管擔心的問題,類似設施每季度約使用3億千瓦時的電力。歐盟數據顯示,2022年下半年,德國大型用電用戶的平均電價比法國和波蘭高出40%以上,為每千瓦時0.19美元。 兩年來,馬格德堡副市長桑德拉·伊馮娜·斯蒂格(Sandra Yvonne Stieger)一直致力于引進英特爾工廠。她表示,該市所在的薩克森-安哈爾特州擁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發電,州政府官員表示可能幫助英特爾建立風力發電場。但目前還沒有具體規劃。 德國東部其他地區在吸引美國高科技制造商方面取得一些成功。特斯拉在柏林以東的格倫海德開設了第一家歐洲工廠。當地官員通過快速通道立法幫助特斯拉,該公司在最終獲得環境審批前開始了建設。該工廠目前每周生產5000輛汽車。然而,由于電價上漲,特斯拉去年暫停了電池生產線的擴張。 德國政府已討論為關鍵工業用戶提供電費補貼的計劃,但尚未采納。批評人士將其稱為“英特爾法律”,但該公司尚未表明立場。 斯蒂格辯稱,從下水道到輸電線等基礎設施的升級將使所有人受益,而不僅僅是英特爾。她說:“如果想讓制造業重回德國,我們必須付出代價。也許這并不便宜,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