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問芯Voice 美國芯片法案正式啟動,包括建廠補助390億美元和130億美元的科學研究經費補貼,總計補助款520億美元,正式受理企業的申請。不過,傳出該法案有幾個讓半導體業者“傻眼”的新游戲規則,像是受補貼企業如臺積電等,須和美國政府分享“超額利潤”。 沒錯,臺積電的美國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如拿了美國的補助款,以后賺的錢恐怕要讓美國政府抽走一大筆錢。據了解,美國商務部的新規定是只要拿了超過1.5億美元的補款,需要和美國政府分享高于議定門檻的一部分利潤,分潤金額最高不會超過直接補助的75%。 這當中有兩個待商議之處:第一,何謂超額利潤?這部分要如何與受補助企業商討出一個合理數字,或以誰的獲利標準作為界定?難道美國要拿格芯GlobalFoundries的獲利水平做標準。 第二是指美國廠運營下來的超額利潤要給美國政府分享? 還是整個臺積電的獲利都要拿出來分享?應該不是后者,不然恐怕股東會大抗議。 美國商務部長Gina Raimondo指出,將在未來幾周發布詳細的規定辦法,讓參與企業更清楚有哪些紅線。 美國芯片法案的新游戲規則也有對英特爾不利之處。像是成功申請補助的企業,將被禁止撥款買回庫藏股減資。英特爾自2005年以來已花費超過1000億美元購回自家股票,并以此支付股息。 另外,多數項目會是直接現金補貼約資本支出的5%~15%之間,這點對英特爾會比較辛苦。因為英特爾的營運尚未有大轉機,在自有資金有限下,變成有80%以上的建廠資金都要自己準備。 再者,英特爾也無法為了要拿更多的補助款,而去規劃更大的資本支出,一來是自有資金有限,二來是英特爾手上并沒有這么多的晶圓代工客戶,不可能一口氣去大擴產。 專家指出,美國芯片法案設立的門檻比法律更多,預計將提高在美國拿補助設廠企業的成本,誘因大大減少。 另一個受注目的條款,但也是之前大家都知道的,獲得補助款的企業將被限制在未來十年內都不得在中國等國家擴張產能,當然也包括從事敏感技術的研發,或是技術授權等等。 這部分也是有很多不確定之處,像是限制在中國大陸擴充產能,是針對哪些制程技術做出限制? 最直接受到影響的應該是三星的西安晶圓廠,因為該廠房是最先進的NAND Flash技術,未來將面臨制程技術無法往前推進的進退兩難狀況。 SK海力士在無錫的DRAM廠也將面臨同樣的問題,一旦爭取美國的芯片法案補貼,未來十年將無法在中國繼續擴充先進的半導體技術產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