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據韓國電子產業媒體The Elec報道稱,用于芯片生產中使用的氖氣價格開始下降。 報道指出,由于俄烏沖突爆發,晶圓制造或半導體生產中使用的氖氣價格在2022年暴漲了20倍,但目前價格已從3000萬韓元/47升的峰值下降到500萬韓元/47升。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氖、氬、氪、氙等半導體原料氣體供應大國,其中氖氣由烏克蘭供應全球近七成產量,而俄羅斯惰性氣體供應量占全球供應總量的30%。 隨著俄烏沖突爆發后,全球氖氣、氙氣等產量大減,全球芯片市場的供應短缺問題加劇。為降低對進口產品的依賴,韓國存儲器大廠三星和SK海力士此前都已經表示將大幅增加韓國本土生產的氣體。 其中,三星電子與浦項鋼鐵于2022年10月27日簽署了“半導體用氙氣業務合作"諒解備忘錄”,三星電子計劃從2024年開始接受浦項鋼鐵的氙氣供應。 而SK海力士已于2022年與浦項鋼鐵、韓國特殊氣體生產商TEMC攜手合作,成功開發出氖的生產技術。SK海力士的目標是到2024年為止,將氖國產化比重提高到100%。同時,SK海力士還計劃到明年6月為止,將蝕刻工藝中使用的氪和氙氣體國產化。 The Elec報道指出,由于韓國芯片制造商增加使用中國和當地供應商的氣體,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降。三星和SK海力士的晶圓廠開工率也因芯片需求減少而下降,這意味著對氖氣的需求也有所下降。業內人士表示,芯片制造商預計價格會回到去年俄烏沖突爆發前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