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物體在溫度接近絕對零度時,會發生電阻消失、變成超導體的現象,而加以利用,就能成就所謂的“超導磁懸浮”現象。雖然這一實驗本身并不新鮮(相信大家應該看到過一些相關的視頻),不過每次見到還是讓人驚訝不已。 下面就是一段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Aviv University)關于磁場鎖定(其實學名貌似應該叫Flux pinning)超導體產生懸浮的演示視頻——呃,關于為啥題目里有個“量子”呢,其實我完全不懂……俗話說反正所有的物理都是量子物理,總而言之呢是有關系的,神了個奇。 ^[圖]美國研制“郵票”衛星 引領未來微型衛星潮流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道,對于超級機密機構、美國軍方、學術界、私人公司以及美國宇航局等航天機構而言,新型超微型衛星是一個熱門事件。“小型通訊衛星”通常是指重量小于500公斤的航天器,它們可以是迷你衛星、微型衛星、納米衛星、手掌大小的CubeSats,甚至是重量不足100克的Femto衛星。 目前,美國康奈爾大學開始研制一種郵票大小的“芯片衛星”,叫做“精靈衛星”,預想在太空中部署大量這種微型探測器用于勘測行星大氣層的有機成份。 科學家稱它們是宇宙中一股強大的力量,小型通訊衛星現已在諸多領域小試身手,例如:監控地球災難、研究地球環境、地質制圖及地球科學任務等。 小型通訊衛星現已達到“引爆點” 美國科羅拉多州科泉市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馬特-比勒(Matt Bille)稱,如何制造和使用小型通訊衛星現已達到“引爆點”,全球范圍內可培養小型通訊衛星的制造者和工程師,過去僅是少數工程師從事建造衛星。目前十幾歲的年輕工程師使用CubeSat工具箱和一個電烙鐵便開啟新太空勘測時代。 比勒指出,這意味著未來將更多數量地使用小型通訊衛星,小型通訊衛星增生能力將在宇宙釋放強大的力量——人類的創造力。 今年8月8日至11日,包括比勒在內的1100多位專家參加美國猶他州大學召開的一次特殊會議,該會議展望了未來25年小型通訊衛星的發展。據悉,此次會議是由猶他州大學和美國航空和航天協會籌辦。 低成本高科技 洛杉磯市航天公司資深科學家齊格弗里德-詹森(Siegfried Janson)對過去數十年小型通訊衛星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并對未來該領域的前景充滿了信心,他指出未來微電子、納米電子、微電機系統(MEM)、太陽能電池技術、全球定位系統和互聯網領域將會有突破性發展,此外,還有個人計算機技術,對裝配多處理器、顯卡和多個內存新型計算機系統的應用充滿了憧憬。 詹森稱,低成本高科技將使研究小組在不斷增強衛星性能和功能的基礎上設計、建造日益增多的小型衛星。他預期通過高性能小型衛星將實現太空任務較廣領域的應用性。 協作性是至關重要的 猶他州大學太空動力實驗室戰略和軍事太空部主管、此次小型通訊衛星會議主席帕特-帕特森(Pat Patterson)說:“技術進步不再是主要問題,對于未來太空勘測而言,技術和裝備的協作優化是最為重要的。”他指出未來可著眼于小型通訊衛星位置控制裝置、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新型手段控制太空環境中摩擦受熱和環境寒冷等因素,小型低成本發射器。 加拿大多倫多市辛克萊行星系協會負責人道格-辛克萊(Doug Sinclair)稱,協作性是至關重要的。他建議大學研究人員建造CubeSats需要更多地聚焦于如何依賴于其它團體和支持來源,從而使未來小型通訊衛星設計得更好。 未來小型通訊衛星就像現今消費者使用計算機和手機一樣普遍 比勒不代表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立場,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至于小型通訊衛星的發展未來,它們的數量將迅速增長,新的太空任務和新的工作方式將結合在一起。CubeSats將像該行業系統中的每臺個人計算機。” 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湯姆-溫莎克爾(Tom Hunsaker)預測稱,未來將出現網絡化小型通訊衛星,它們由不同IP地址的互聯網用戶分別控制,可提供個性化定位監測、通訊、社交和多媒體能力。或許未來小型通訊衛星就像現今消費者使用計算機和手機一樣普遍,這是小型通訊衛星的發展趨勢。 比勒總結稱,目前微型航天器時代已到來,未來太空勘測的趨勢是將諸如小型通訊衛星等個體航天器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強大的整體勘測系統。 文/騰訊科技 ^^意研制音樂家機器人 19根手指嫻熟彈鋼琴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前,意大利發明家最新研制一款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Teotronico)”,它能夠彈奏鋼琴,與眾不同的是它擁有19根手指。伴隨著機械手指技術的飛速發展,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的額外手指使用能夠彈奏比人類更快的鋼琴樂曲。它還可以踩著鼓點自彈自唱,從而展示其驚人的音樂能力。 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夠同時做許多事情的機器人,發明家馬迪奧-休茲(Matteo Suzzi)稱,這款機器人長有19個手指,因此能夠完全演奏任何旋律或者歌曲,同時,它還比任何人類都彈奏得快。 這款機器人頗似音樂家莫扎特,在音樂和鋼琴演奏方面具有獨特的天賦,甚至它還可以辨識按鍵速度變化和演奏不同音符時的差異性。在設計上,休茲還在機器人眼睛上安裝了一個攝像機,從而使它能夠“看到”并與周邊事物進行交互。 休茲來自意大利伊莫拉,他介紹稱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成本為3000多英鎊,用了四年多時間才建造完成。 發明家馬迪奧-休茲(Matteo Suzzi)稱,這款機器人長有19個手指,因此能夠完全演奏任何旋律或者歌曲,同時,它還比任何人類都彈奏得快。 今年34歲的休茲說:“我總是非常喜愛機器人,并且喜歡專研機器人技術,當我成功制造出這款能夠演奏任何曲調或作曲的獨立機器人時感到真實地興奮和開心。” 擁有19根手指使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擁有更快的演奏速度,其彈奏樂曲速度快過人類。它的左手負責彈奏低音符,右手負責旋律線彈奏,多余的1根手指在左手上。 休茲稱,特奧特羅尼科是一個了不起的鋼琴家,它擁有接近人類兩倍的手指,它能提供鋼琴按鍵更強的壓力。他演唱的歌曲保存在系統之中,通過語音辨識和面部表情與聽眾產生交互作用。在一些私人聚會中,機器人特奧特羅尼科的驚人表現讓在場的來賓感到震驚,我們希望它能帶來音樂行業的一場革命。 ^^^NASA“信使號”水星探測器證實水星真有水 20年前,來自地球的雷達觀測顯示,在水星極地附近存在一些高反射的小型區域,這意味著冰的存在。 如今,于今年3月便開始圍繞水星運行的美國宇航局(NASA)的信使號探測器已經證實,這些位于水星極地附近的、與雷達上的亮斑緊密吻合的隕石坑的底部幾乎從未接收過任何太陽光。 在日前于法國南斯市舉行的歐洲行星科學會議與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部的一次聯席會議上,天文學家公布了這一標上色標的水星南極地區的新的航拍相片鑲嵌圖,其中的黑色斑點便代表了這些“冰凍”的區域。 根據信使號探測器儀器專家、美國馬里蘭州月桂市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的Nancy Chabot的介紹,水星南極200公里以內的一個完整的1/5區域為永久的陰暗面。她說:“這里的一切都符合水冰的特征。” 信使號探測器于2004年8月升空,是人類發射的第一個繞水星運行的探測器。經過約6年半的飛行,信使號探測器于今年3月進入繞水星運行軌道,對其展開為期一年的觀測,以確定水星表面成分,探測水星的神秘磁場及水星極地區域永久陰影部分是否存在冰。整個項目耗資約4.46億美元。 文/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