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第一財經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總裁兼CEO諾弗爾(John Neuffer)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芯片行業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完全讓芯片供應鏈自主化,政府應該減少對芯片技術出口的限制,加大對基礎研究對投入,以推動半導體行業的創新。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代表了美國超過98%的半導體行業企業。諾弗爾表示,半導體是繼石油之后,全球貿易額第二大的行業,也是真正依賴于全球化供應鏈的行業。 “半導體行業肩負重任,無論是能源、交通、醫療等傳統行業,還是AI、無線網絡、量子技術等新興行業,都高度依靠半導體的發展,如果供應鏈受到影響,行業發展無從談起。”諾弗爾表示,“我們無法容忍全球供應鏈被破壞和失敗的結果,應該尋求更多的合作。” 2020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的貿易突破記錄,銷售額增長6.8%至4400億美元。根據SIA的預測,2021年全球半導體銷售增速將達到8.4%。 就在前兩天,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理事長周子學表示,2020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額增長17.8%,達到8911億元人民幣,國際合作是解決芯片危機的唯一途徑。 半導體行業是自由貿易的受益者,美國主要負責芯片的研發,亞洲進行半導體的晶圓制造,中國進行半導體的封裝測試等。“如果沒有深度的供應鏈和很高的生產效率,那么我們是無法將數百億個晶體管集成到一個芯片上的。”諾弗爾說道。 但近幾個月來,全球對于芯片的需求出現激增,恐慌性的購買進一步壓縮了芯片的產能,甚至抬高了所有芯片的價格,即便是科技含量較低的組件的成本。 一家自動駕駛技術廠商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該公司已經難以從過去的渠道購買到某公供應商提供的自動駕駛芯片,目前正在尋求從另一家供應商處購買芯片,但仍然遇到困難。“現在價格是最后考慮的問題,問題是有錢都買不到芯片。”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全球的芯片供應短缺也使得供應鏈問題成為今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最受關注的話題之一。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Steve Mollenkopf)表示,他在緩解芯片短缺的努力中看到了“進步”。他說道:”對于舊版本芯片的響應速度可能會更快。”美光科技公司總裁兼CEO桑杰·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也在同一場討論會上表示,該公司將根據市場對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來增加供應。 諾弗爾表示,盡管疫情對半導體行業的運營產生了影響,但是行業展現了超強的韌性,渡過了難關。“這也是受益于全球化的本質,使得行業能夠在疫情中快速響應。”他說道,“但是最近我們在全球范圍看到了反全球化的趨勢,甚至一些以國家安全為由推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 諾弗爾認為,國家安全不應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借口。“大多數的芯片不應該引發安全的擔憂,我們應該盡量減少對技術出口的限制,政策的制定也應該盡量避免對技術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他說道。 他警告技術脫鉤對行業供應和銷售產生的影響。”全球化的過程中,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做到供應鏈的完全自主化,半導體行業仍然需要依靠全球化的供應。”諾弗爾表示,“政府不應一味追求供應鏈的本土化,而是應該加強供應鏈韌性,并擴大市場準入和需求,使得半導體的關稅體系更加友好。” 諾弗爾還對半導體行業的國際貿易規則提出建議,他認為,WTO對于行業而言非常重要,而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應該尋求新的方式和規則來促進貿易,同時,政府應該加大對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保證行業人才的培養,以技術推動行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