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本章導讀 Linux 驅動工程師一定要掌握 Linux 內核的編譯方法,也就是將 Linux 內核源碼,編譯成針對特定硬件的二進制鏡像。 在前面入門視頻“01-燒寫、編譯以及基礎知識視頻”→“實驗 10-搭建編譯環境uboot_linux_Android”中,簡單的介紹過如何將 Linux 源碼編譯生成二進制 zImage在本章中,將更加詳細的介紹這部分內容,然后介紹 Kconfig 配置文件,Kconfig 文件是和編譯的 Makemenuconfig 工具配合使用的。最后還需要掌握“.config”文件的作用。 3.1.1 工具 3.1.1.1 硬件工具 1)PC 機 3.1.1.2 軟件工具 1)虛擬機 Vmware 2)Ubuntu12.04.2 3)Ubuntu 系統下解壓生成的 Linux 源碼 3.1.2 預備課程 入門視頻“01-燒寫、編譯以及基礎知識視頻”→“實驗 10-搭建編譯環境uboot_linux_Android”或者使用手冊“五 Android 開發環境搭建以及編譯” 3.1.3 視頻資源 本節配套視頻為“視頻 03_Menuconfig_Kconfig” 3.2 學習目標 本章需要學習以下內容: 掌握 Menuconfig 的用法 理解 Kconfig 文件并掌握修改 Kconfig 的方法 理解配置文件“.config” Linux 內核配置裁減 3.3 Linux 內核配置系統 Linux 內核配置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 Makefile 文件:分布在 Linux 內核源碼中的 Makefile 文件,定義了 Linux 內核的編譯規則。 Kconfig 文件:給用戶提供配置選擇的功能。 配置工具:這里使用的是 menuconfig,相比其它工具,這個工具使用的比較多,也比較 容易上手,無論哪個機構發布的 Linux 版本應該都是支持 menuconfig 的。 3.4 Menuconfig 的操作 Linux 的裁減配置是通過 menuconfig 工具來實現的,本節介紹如何使用這個工具。 3.4.1 Menuconfig 發展歷史簡介 在 Linux 發展過程中,配置內核可以使用以下工具。 #make config 這是基于文本的最為傳統的配置界面,不推薦使用 #make menuconfig 基于文本菜單的配置界面,現在大部分都是使用這個工具來裁減配置內核的,本章節也是 介紹這種方法。 #make xconfig 要求 QT 被安裝,用的比較少。 #make gconfig 要求 GTK,用的比較少。 上面不同的命令代表使用不同的工具,如下圖所示,在源碼目錄下,輸入命令“make config”。 ![]() 如上圖所示,這是一個文本類型的配置工具,根據提示“scripts/kconfig/conf --oldaskconfig Kconfig”可以知道,這種方法是舊的配置方法,雖然 Linux 內核可能會長時間的支持,但是不人性化的操作方式,會降低效率,所以現在幾乎淘汰了。 使用“Ctrl+c”可以退出配置界面,退出后,如下圖所示。 ![]() 3.4.2 Menuconfig 操作方法 前面實驗提到過 menuconfig 實現的代碼在源碼“scripts”目錄下,不過這里根本不用關心它是怎么實現的,只需要掌握怎么操作即可,就像學習開車,要知道怎么打方向盤,而不需要知道方向盤和輪子之間是怎么傳動的。 下面介紹 menuconfig 的操作方法。 如下圖所示,在源碼目錄下,輸入命令“make Menuconfig”。 ![]() 如下圖所示,進入配置界面。這個功能界面對應配置工具,它包含配置命令解釋器,對配置腳本中使用的命令進行解釋;還包含了配置用戶界面,用來提供字符界面和圖形界面。這些配置工具都是使用腳本語言編寫的,不過只用關心怎么使用。 ![]() 如下圖所示,“方向按鍵”中的“左右”可以選擇你需要的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