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毛片a精品毛-国产毛片黄片-国产毛片久久国产-国产毛片久久精品-青娱乐极品在线-青娱乐精品

查看: 6220|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zt 光榮與夢想:中國數字電視發展之路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5 12:27: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關鍵詞: 發展 , 光榮 , 夢想 , 數字電視 , 中國

光榮與夢想:中國數字電視發展之路星期四, 10/23/2008 - 14:04 — 陶顯芳
作者:陶顯芳 康佳集團
一、蹉跎歲月
2006年8月3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在其官方網站上刊登了“2006年第8號(總第95號)中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標準號為GB20600-2006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就藏身于這批標準之中。公告顯示,標準的批準時間為8月18日。作為國家強制性標準,國家給了一年的產業準備期,2007年8月1日將正式實施。
現在,一年的產業準備期已經過去了,我們還沒有看到國內哪個電視臺的電視節目表中有“高清”的字樣,也沒看到有哪個電視臺給高清數字電視節目頻道分配了頻率使用表。在商場中也沒有看到符合這個高清標準的電視機賣;由此,人們不得不懷疑,這套3合1的中國高清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是否實施艱難。
自從1999年,中國政府有關部門宣布我國的高清數字電視節目試播成功以來,數字電視就開始成為中國人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各種新聞媒體上,有關數字電視的消息不斷流傳。從2000年起,每次在深圳高交會上都是一個最大的亮點。
2001年10月,在深圳高新技術交易會上,國內幾大電視機生產廠商都展出了自己的高清數字電視產品,這不但給深圳高新技術交易會增添了光彩,也給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各大電視機廠出盡了風頭。
2002年國家廣電總局向世人宣布:2003年廣電將開播10套以上數字電視影視頻道;2004年為中國廣播電視的數字化年和產業化年;然而這些美好的愿望一直沒有實現。
2003年10月,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和清華DMB-T方案,同時在深圳高新技術交易會上亮相,并突然傳出我國優選的兩套高清數字電視技術標準方案測試都未能成功。人們才開始知道,以前宣布我國的高清數字電視節目試播成功是“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四姨太懷孕——假的。
從此,關于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和清華的DMB-T方案的好消息不斷傳出。美國在成立華盛頓新政府的時候,曾召開過一次新憲法修改討論會,各個州的代表為了表達自己的利益,互相討價還價,使討論會連續開了200多天,最終才制訂出一部以今天的人看來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憲法;而我們為了制定一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標準”雙方也爭斗了7年多的時間,這說明,我們的這個標準比美國的憲法還要偉大。只不過是,美國的新憲法當時是代表46個州的利益;而我們現在的新標準只是代表兩方的利益。
實際上在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期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還另外收到過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和廣電總局下屬的廣科院等4家單位提出的3套方案,他們也要求加入地面傳輸標準的競標行列。這樣,我國的高清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方案就不只是上海交大和清華兩家,而是6家。可能是因為其它4家單位實力還不夠雄厚,或者臉皮薄,才不敢與上海交大和清華爭斗,要么,5套方案一起包裝成一個5合1的中國高清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哪就更起勁了。
二、是標準催生數字電視,還是數字電視催生標準
什么叫做標準?標準就是產品生產廠家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的承諾和保證,也是國家技術、質量督察和檢測部門對產品質量進行檢查的法律依據。因此,標準一般都是首先在企業中使用,這稱之為企業標準;爾后,等使用企業標準的企業逐步多起來以后,經過同一修改,企業標準才慢慢升為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最后升為國際標準。企業標準一般要求優于行業標準;而行業標準又優于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
當然任何標準都需要技術來支持,采用什么樣的技術就有什么樣的標準,但對于一個標準卻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技術來實現。例如:采用16-QAM數字調制,其碼率是4bit/秒;而采用8-VSB數字調制,也可以達到同樣效果,或者選用3780-COFDM數字調制,也同樣實現這個功能。但各種不同技術的應用,雖然功能一樣,在性能上多少還是有些差別的。正是因為有這么一點點的差別,就使得ADTB-T和DMB-T兩個方案的組織互相爭斗的時間達6、7年之久。
制定一個技術標準一直以來都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國家標準化管理部門只需在現有各類產品的企業標準基礎上,對所有廠家的各種型號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和質量指標,進行統一測試、對比、分類,然后制定一個既能體現各種產品的主要技術性能和質量指標,同時也符合用戶質量要求的標準,一個新產品的技術標準(國家標準)就這樣地誕生了。
因此,一項新的技術發明首先必須有人使用,并且要把它轉化成產品后,才有可能成為標準。這種技術轉化的過程應該是企業,即生產產品的單位,而不是學校或技術研究所。企業生產產品首先要經過設計定型、生產定型這兩個基本過程,然后才能向技術質量檢測和標準部門申請產品技術標準,即企業標準。
標準的制定過程應該是企業與國家標準化管理部門份內的事,而這次HDTV地面傳輸標準的制定卻要勞動這么多單位,這么多部門,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我們不得不懷疑,沒有企業的參與,制定這樣的一個標準能夠成功嗎?可曾想過不久前出臺的EVD、AVS等標準,這些標準還沒等到產品生產出來,就將要過期了,它們很可能就是HDTV地面傳輸標準的前車之鑒。
國家標準出臺太早,對技術產品性能的提高一點沒有好處。比如我國發展最快的產品VCD、CVCD、SVCD以及逐行掃描電視;一開始的時候,這些產品都沒有國家標準,所以它才能這么快的發展起來;但另一方面,如果沒有國家標準,各個企業的產品質量也會魚龍混雜,一些企業就會粗制濫造。因此,國家標準就是用來規范這些企業的行為,對他們產品質量進行監督和處罰,防止一些企業粗制濫造浪費社會資源。
數字電視也一樣,不是有了一個國家標準就能發展起來的,相反,如果要想讓數字電視產業能發展起來,國家就不應該馬上制定國家標準,而是要等數字電視產品的技術性能和質量基本穩定以后再制定國家標準。在國家標準還沒出臺之前,一種產品有幾個企業標準都是正常的,到最后,國家應該把幾個企業標準統一到一個標準之中。
三、什么是單載波調制和多載波調制
大家都知道,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和清華的DMB-T方案,雙方爭論的焦點就是,單載波調制性能優越還是多載波調制性能優越。因此,在這里還是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什么是單載波調制和多載波調制。
所謂單載波調制,就是將需要傳輸的數據流調制到單個載波上進行傳送,如:4-QAM(QPSK)、8-QAM、16-QAM、32-QAM、64-QAM、128-QAM、256-QAM或8-VSB、16-VSB等都是單載波調制。
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選用的是單載波調制,在1999年50周年大慶試播的時候,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采用的是8-VSB數字調制,到后來才改為16-QAM數字調制。
QAM調制也叫正交幅度調制,簡稱正交調幅;因為正交調幅有很多種調制模式,如上面列出的就有7種,一般記為n-QAM,n表示各種調制映射到星座圖上的模數。模數越低,調制和解調電路就越簡單,但傳輸的碼率也相應降低,例如:4-QAM的碼率為2bit/S,而16-QAM的碼率為4bit/S。一般,信號傳輸條件越差,選擇的模式就越低,例如:衛星通信只能選擇QPSK,而有線電視可選64-QAM和128-QAM,甚至256-QAM;對于地面電視廣播,信號發送一般選8-QAM、16-QAM、32-QAM,最高只能選到64-QAM。
正交調幅就是把一序列需要傳送的數字信號(2進制碼)分成兩組,并分別對兩組數字信號進行幅度編碼,使之變成幅度不同的調制信號,即I信號和Q信號,然后用I信號和Q信號分別對兩個頻率相同,但相位正好相差 的兩個載波進行調幅,最后再把兩路調制過的信號合成在一起進行傳送。由于在調制之前已經對輸入信號進行過幅度編碼,因此,這種調制也稱為正交數字幅度調制。
我國的HDTV如選用MPGE-2編碼,最高傳送碼率大約為20M bit/S,如果選用16-QAM調制模式,其頻譜利用率是每赫芝傳送4位數據,即碼率為4bit/S。由此可知其載波最高頻率約為6MHz,經高頻調制后采用殘留邊帶發送,其載頻帶寬大約為7點多MHz。
所謂多載波調制,就是將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將高速數據信號轉換成并行的低速子數據流,然后調制到在每個子信道上進行傳輸。如:n-COFDM,其中n為子載波數目。清華的DMB-T方案選用的是多載波調制,在DMB-T方案中采用3780-COFDM調制方式。多載波調制也叫編碼正交頻分復用調制。
就多載波調制中的各個載波而言,其調制的工作原理與n-QAM單載波調制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只是把需要傳送的數據分成很多組(這里為3780組),然后每組再分成兩組,通過幅度編碼以后便可生成兩組I信號和Q信號,而后用3780組I信號和Q信號分別對3780個頻率各不相同的載波進行正交調制,最后把所有的調制信號合在一起進行傳送。
四、ADTB-T和DMB-T誰能當駙馬
上面我們簡單介紹了單載波調制和多載波調制的工作原理,下面我們進一步來分析單載波調制和多載波調制的優、缺點,最后由大家來猜一猜,ADTB-T和DMB-T,誰能當駙馬?
根據上面分析,采用16-QAM單載波調制,其最高碼率為24Mbit/S,載波頻率為6MHz;如果選用多載波調制,在碼率同樣為24Mbit/S的情況下,采用3780-OFDM多載波調制,對于3780個載波平均下來,每個載波平均傳送的碼率大約只有6.3Kbit/S,這樣,哪怕每個載波都選用QPSK調制,其載波的最高頻率還是可以選得很低;如果選用16-QAM或64-QAM調制,其載波的最高頻率還可以進一步降低。但這是在沒有考慮解碼以及圖像信號處理需要時間的理想情況,實際并不是這樣。
一方面,在數字電視機中,選用的載波頻率也不能太低,因為,數字信號傳送的速度一定要大于圖像信號處理的速度,這樣,最后輸出信號才不會產生間斷。例如,我國HDTV的行掃描頻率大約為32KHz,如果不考慮MPEG解碼電路以及圖像信號處理電路對輸入信號處理所需要的時間,那么,多載波的最低頻率就不能低于32KHz,否則,行掃描電路就會出現沒有信號可掃描的情況,圖像顯示就會出現間斷。因此,MPEG解碼電路以及圖像信號處理電路對數字信號傳送速度也有同樣的要求。
另一方面,多載波解調制對數字信號進行分批處理時候,每次都需要等3780個載波傳送的數據全部到齊以后,才能一次性地對數據進行處理,即需要對信號進行并轉串處理;因此,其解調制過程消耗的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長,其最低頻率也就不能取得很低。另外,多載波調制一般都不采用殘留邊帶發送,因此,調制后的頻帶寬度相對于殘留邊帶發送來說大約要寬一倍。
綜合以上因素,就平均而言,多載波的平均頻率相對來說可以低一些,但載波的最高頻率與單載波的頻率相對來說,并不會相差很大。
載波頻率低的最大好處就是,可以降低信號傳送過程中的多經反射干擾(即圖像重影效應)。下面我們分三種情況來分析:
比如單載波頻率為6MHz,其周期為0.17uS,兩個正交載波相差1/4個周期(90°),為0.0425uS;由于電磁波的速度約等于光速,即每微妙為300米,那么,頻率為6MHz的載波對應于一個周期所傳播的距離就是51米,即波長為51米;半個周期為25.5米(半波長),1/4個周期為12.75米(1/4波長)。
如果反射體的路經距離正好與電視接收點相差12.75米(或1/4波長的奇數倍),即電視接收機相當于同時收到兩個信號,一個是主信號,另一個是反射信號,兩個調制載波信號的相位正好相差90°(1/4波長);這樣,兩個調制載波信號互相疊加以后,不但會改變原來信號的相位,同時也會改變信號的幅度,結果相當于I和Q兩路信號互相串擾,并且,當兩個信號疊加之后的相位差越接近時,即反射信號越強,干擾就越嚴重;在這種情況下,數字電視接收機的調制解調電路可能無法正常解碼。
如果反射體的路經距離正好與電視接收點相差半個波長(25.5米,或半個波長的奇數倍),則兩個調制載波信號的相位正好相差180°(半波長),由于正交調制的兩路信號(I和Q)都是對載波的半波進行幅度調制的,因此,兩路調制過的信號合成之后就相當于是對載波的1/4波進行調制;當原信號正、負半周是對稱時,則兩個信號互相疊加的結果會使接收信號減弱,相當于電視接收機接收靈敏度降低;當原信號正、負半周不是對稱時,則兩個信號互相疊加的結果會使接收信號失真,相當于兩路信號(I和Q)互相串擾,與兩個調制載波信號的相位相差90°時沒有多大區別。
如果反射體的路經距離正好與電視接收點相差1個波長(51米,或1個波長的整數倍),兩個信號的相位正好相差360°(1個波長);當原信號正、負半周為對稱時,則兩個信號互相疊加的結果會使接收信號加強,相當于電視接收機接收靈敏度提高;當原信號正、負半周不是對稱時,則兩個信號互相疊加的結果會使接收信號失真,相當于兩路信號(I和Q)互相串擾,與兩個調制載波信號的相位相差90°時沒有多大區別。
由此可見,只要接收到兩個信號(主信號和反射信號)的相位角相差正好是90°(1/4波長)的整數倍,對單載波正交調制信號造成的干擾最嚴重;對于其它相位差同樣也會產生干擾,只是干擾程度相對來說沒有90°時那么嚴重。
假設多載波的最高頻率只有3MHz,即為單載波頻率的二分之一,相對來說多載波的波長比較長;根據兩點之間的電磁場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定理,可以求得,在1/4波長處是干擾最嚴重的地方,兩者的電磁場強度相差4倍。而對所有載波平均而言,甚至可以相差幾百倍,即多載波調制的多經干擾相對來說比單載波輕。
但多載波調制和解調的過程都非常麻煩,多個載波經過調制后合在一起傳輸,解調時對其再進行分離就非常困難;因為,在高碼率傳送之下,它無法用濾波電路把各個調制載波信號選出來,只能采用同步分離的方法,因此,它對同步信號的相位要求非常嚴格,所以多個載波對相位噪音的要求比單載波高很多。
如果多載波調制信號解調時各個載波信號分離不干凈,就相當于多個載波之間會互相產生干擾,信噪比(S/N)就會降低。一般多載波解調電路要求信噪比(S/N)的門限值要比單載波解調電路高好幾個db(根據報道為3-4dB)。
目前已經有很多方法可以降低單載波多經反射干擾,例如,采用數字延時均衡技術,即從信號中取出一部分信號經延時一個相位后再與原信號疊加,現在這種技術可以通過軟件控制來實現,將來所有的數字信號接收機都可以采用這種技術。
很多人都認為,只有多載波調制才能用于移動電視接收機,而單載波調制無法實現移動接收的功能。我認為,這種想法毫無道理。
比如,一輛汽車的速度是每小時100公里(28米/秒),那么,它跑1/4周期(6MHz)的時間(0.0425uS)所對應的距離就是1.19×10-6米,這相當于2.3×10-8個波長;或它跑1/4波長的距離(12.75米)所對應的時間為0.46秒,相當于2710000個周期。這兩個結果無論是在時間上或在距離上都沒有可比性。因此,汽車速度對單載波的相位影響幾乎等于零。而受影響最大的反而應該是,在0.46秒時間內,數字延時均衡電路是否能正常工作。
而對于高頻載波在移動接收過程中產生的多普勒效應,它只影響接收頻率的偏移,這種影響對單載波調制和多載波調制都是一樣的。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ADTB-T是單載波技術,因此,它對廣電原有的發射系統能夠很方便的接洽。根據資料分析,在前端數字化改造方面,交大方案的成本要比清華方案的成本節省約80~90%,僅需要一個MPEG和ADTB-T調制器即可利用原有模擬發射機發射數字信號,而清華方案必需要整套更換成全新的數字發射機,這筆代價在邊遠地區還是需要斟酌的很大的一筆開銷。
同時,在衡量一個數字信號接收的時候,還需考慮信號的接收穩定率;由于是數字信號的屬性是0和1,就是要么收到,要么收不到,這就凸現門限的意義;根據測試結果,DMB-T的接收門限比DVB-T低,可ADTB-T的接收門限比DMB-T還要低,這就是為什么采用ADTB-T的發射系統其覆蓋范圍比DMB-T的發射系統的覆蓋范圍更廣闊的原因,因為其門限低,采用ADTB-T接收機的靈敏度要比DMB-T接收機的靈敏度高3-4dB,因此,其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接收弱信號。
另外,上交大單載波系統在組建單頻網(SFN)時,對發射機時鐘頻率的精度和穩定度的要求僅為E-9。這同任何多載波系統相比,要低三個數量級,因此,其工程造價較低。
在發射功率方面相比,上交大單載波系統的發射機平均功率是多載波系統的二分之一,其標定功率則是后者的五分之一。即:在同樣的覆蓋范圍之內,為了實現高數據率的固定接收,上交大方案需要1kW的平均發射功率,則其發射機的標定功率需要4kW,因為其峰均比(PAR)接近6dB。
而對于多載波系統(以歐洲標準為代表)而言,如果要覆蓋相同的地區,則其平均發射功率需要2.0-2.5kW。這是因為:多載波系統與單載波系統相比,載噪比(C/N)門限值要增加3-4 dB。其次,其發射機的標定功率需要20-25kW,因為其峰均比(PAR)接近10dB。
選用單載波系統將來還可以把地面接收和有線接收同用一個高頻頭和解碼器,因為,目前有線電視采用的調制方式基本上都是采用64-QAM,而地面傳輸一般都采用16-QAM,將來也可以選用64-QAM。
上面這些分析,對老百姓來說,不一定會感興趣;但老百姓感興趣的是,怎么樣能買到既便宜又好用的電視機。相比之下,交大方案數字電視接收機的生產成本大約要比清華方案的生產成本低20~30%。這很清楚,如果由老百姓自己來選擇的話,他們一定會知道自己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數字電視接收機。但什么時候老百姓有過自己的選擇權,皇帝家的駙馬是由老百姓來選擇的嗎?
五、ADTB-T和DMB-T是雙胞胎,還是畸形兒
誰都清楚,是雙胞胎就應該分開來撫養,是畸形兒就應該趕快動手術。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和清華的DMB-T方案,是兩套功能完全相同的系統方案,它們在功能上沒有互補性,在性能上也沒有多大區別,它們在使用中完全可以互相取代,即他們是一對雙胞胎。
既然是雙胞胎,為什么在標準號為GB20600-2006的《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標準中還要把他們捆綁在一起,這不是把雙胞胎又改變成畸形兒了嗎?這個道理,在一般人看來是很難想象的,在醫學上更無法進行解釋。
實踐已經證明,把上海交大的ADTB-T方案和清華的DMB-T方案,兩個捆綁在一起,既增加成本(估計增加30%),還會降低機器的技術性能。國內所有電視機生產企業都強烈反對,殊不知中國的老百姓是否反而會喜歡這種奇特電視機?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么只能認為,把兩個方案捆綁在一起,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夠增加“雞的P”。



沙發
 樓主| 發表于 2010-1-5 12:28:48 | 只看該作者
繼續

六、一個美麗的謊言

那些制定標準方案的人一次又一次告訴人們,如果采用了他們的標準,將來中國每年就可以少給外國人交幾百億的專利費。是這樣的嗎?

由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很少聽說過“專利”這個詞,現在如要他們交專利費,他們一定會覺得冤枉。因此在這里還需得向國民多解釋一下,什么是專利,好讓他們交專利費的時候,不會覺得冤枉。

1980年之前,在中國人的日常用語中是沒有“專利”這個詞的,如果某人說錯了,“這是我的專利”;還很可能會給自己打上資本主義的標簽而遭受批判。直到1985年,中國的專利法才開始誕生,但自從中國專利法誕生的二十多年來,基本上就沒有人認真執行過,連中國人自己都很少知道,什么是專利法,外國人更不知道什么是中國專利。因此,到中國來申請發明專利的外國人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在中國還沒有改革開放以前,西方8國是禁止向中國輸出技術的,他們對中國一直都實行技術封鎖,并且每年都要審查對中國出口商品的清單,是否有外國企業違反他們制定的法律,私自出口技術到中國;因此,那時候外國企業不可能會到中國來申請專利,他們的政府也不允許他們到中國來申請專利。

直到2003年,中國準備要加入WTO的時候,國外企業才開始到中國來申請專利,并且申請專利的這些企業,大部分都是工廠設在中國境內的外資企業。

我們知道,專利法有一個區域性和時間性,如果別人沒有到我們國家來申請專利,那怕我們的產品使用了他人的專利技術,這也不算侵權;如果他們申請的專利超過了有效期,這也不算侵權。

另外,專利還有新穎性,如果他們的技術已經是公開了的,他們也不能到中國來申請專利,因此,他們如果不是第一時間在中國申請專利,而是把他們原來在異地申請過的專利,再次拿到中國來申請,這個也無效,因為他的技術已經被公開了;還有,如果他們申請的專利內容已經在中國的書刊上,或者其它地方的書刊上出現過,這個專利也無效。

很多中國人一聽到別人有專利,好像就被鎮住了。這里我誠懇地告訴你們,在中國的地盤里,不用怕外國人的專利。

1、2003年以前,外國人很少到中國來申請專利,特別是高新技術專利他們都不會到中國來申請。如果他們到中國來申請了專利,這些專利大部分都是無效的。一方面,他們不會把自己最新的技術不首先在本國申請,而第一時間跑到中國來申請;如果他在本國已經申請了專利,而過了半年再到中國申請專利(即專利已經公開),或者在半年時間之內他在中國申請專利時,沒有提出優先權,他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就無效。

對于數字電視的技術專利,大部分也是無效的,或者技術含量非常低。因為,1996年的時候,美國的數字電視節目就已經開始廣播,與數字電視技術相關的專利大部分都是92、93年的,或92年以前的;在這個時間,中國基本上還處于技術被封鎖時期,國外的企業不可能第一時間到中國來申請專利。到了2003年,國外開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松綁的時候,此時的數字電視技術已基本成熟,即以后很少再出現關鍵技術,就算是有關鍵技術,他們也不會在第一時間拿到中國來申請專利。

2、中國人雖然對專利概念知之甚少,但吹牛的本事在全世界是知名的,這對外國人申請專利很不利。只要中國人吹過牛的事情,外國人就不能再申請專利。因為他申請的專利已經沒有新穎性。你看,在中國真正的數字電視節目還沒有正式廣播之前,在商場里早已擺滿了各種品牌的“數字電視”,你想他們還能申請專利嗎?還有,如“永動機”,“水變油”等高新技術,也都是中國人發明的,并且還有中科院的某些院士表態支持,這些高新技術就算中國人沒有申請過專利,將來,外國人也不能再申請專利。

3、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科技論文最多的國家,因為,很多事業單位以及國營企業,還有大學、科研部門,每年都要評職稱或提干,這些論文都是他們往上爬的墊腳石。很多論文雖然都是互相抄襲得來的,有些甚至還是胡編亂造;但,你別看不起它們,它們是對付外國人在中國申請專利的最好武器。因為,抄襲的東西,一般都是好東西,這些抄襲的內容大部分都是別人在國內、外發明的;只要有中國人抄襲過的東西,外國人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就可以告它無效。哪怕是胡編亂造,但文字堆多了,也可能會出現奇跡,況且還有很多發明的靈感是來自科幻小說;因此,只要在文字堆中能找到的東西,外國人也不能再申請專利。

4、近年來,中國每年都有幾萬名專業技術人員報考專利工程師或專利律師,未來這些人將會成為與外國人打專利戰的得力槍手。你看著吧,目前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包括外國人在中國申請的專利,很可能80%以上都要變成垃圾專利。因為,打專利戰的輸贏,主要是靠槍手的數量和提供子彈的多少。中國每年新增的幾千名專利工程師和專利律師,還有每年生產的上千萬份論文,這些就是將來打專利戰最好的槍手和子彈。由此看來,中國政府每年給大學和科研機構提供上百億元的科研經費,產生出來的論文,到最后還是大有用處的。

在美國聯邦大法院打一次專利官司,時間需要整整3年;而大約97%的專利官司最終都是沒有結果的,基本上都是通過庭外和解。同樣在國際貿易委員會里面打專利官司,也是大約94%的專利官司最終是沒有結果的,大部分都是通過庭外和解。實際上打專利官司就是給法院送錢,因此,一般外國人不會輕易到中國來打專利官司。

那么,如果不使用他們的標準,將來中國每年要給外國人交幾百億專利費,這么大的事情,為什么以前從來沒有聽說過一個類似的案例?沒有案例就不能隨便估價。因為,在美國打官司基本上也都是要講案例的,這樣才比較公平。因此,在中國最好也先搞幾個案例出來,作為大家參考的樣本;讓將來準備打專利官司的雙方都要掂量一下,值不值得打官司。

實際上,直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電視機企業在國內幾乎沒有向外國人交過一分錢專利費,我估計,廣電部使用DVB-C有線數字電視廣播系統這么久,可能也沒有向別人交過專利費吧;因為,外國人在2003年以前基本上沒有到過中國來申請專利,那為什么我們要向他們交專利費。至于外國人是否向中國政府部門或科研部門收過費,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從沒聽說過哪企業還能從政府的手中收錢的。

另外,中國的企業每年都要向國外企業交好幾百億元的專利費,這也是真的,但只限于出口產品。因為,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都已經成為了技術強國,他們的經濟收入早已不再是傳統的有形產品,而是技術。例如,美國的微軟公司主要收入,90%以上就是靠技術開發,靠賣軟件來賺錢;美國的高通公司,80%以上的收入也是來自專利轉讓;還有很多從事集成電路技術開發的公司,大部分收入也是靠專利轉讓;世界上最著名的IBM公司每年的專利轉讓收入也超過25%。

還有,現在的數字電視技術大部分是美國人和歐洲人發明的,而他們基本上都不生產電視機了,那么中國人利用他們的技術,生產出來的電視機,再賣給他們,他們向我們收專利費,對我們有什么關系?最后還不是轉嫁到他們用戶的身上。實際上中國的大部分電視機生產企業出口電視機產品的時候,基本上都只是向代理商收取了那么一點點加工費,對于出口利潤是多少?交了多少專利費?等等,一無所知。因為,這些都是代理商包辦的,中國的企業根本就不敢自己拿產品在國外擺攤賣,因為老板生怕收不回錢。

美國可以利用他們的數字電視標準向中國的電視機生產企業收錢,是因為中國的電視機生產企業向美國出口電視機;而美國從來不出口電視機到中國,那我們可以通過什么手段來向美國人收錢?是通過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嗎?我看不行吧?除非倒過來,我們只做技術,讓美國人用我們的技術生產電視機,然后再賣給我們,那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向美國人收專利費了。但是,這個愿望什么時候才能實現?

那么,如果采用了他們的標準,將來每年就可以少給外國人交幾百億的專利費的理由又是什么呢?現在大家都應該明白了吧,這是他們利用錯誤的命題,來證明他們將來收錢的合理性。這是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

由此可以推斷,估計到不了2015年,當中國開始大打專利戰的時候,可能首先開戰的就是中國人自己打自己人,而不是中國人打外國人。

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有了專利技術中國的數字電視就一定能發展起來,這種想法未免有點太天真。在中國現有的體制之下,專利只是給領導面子貼貼金而已,大部分專利基本上都沒有使用價值的;而私人申請的專利,國家基本不支持,他們自己又沒有能力實施,也難以轉化成商品。因此,我們不能指望由一兩個大學制定了一個標準方案,中國的數字電視就能發展起來。我們可以回過頭看看我們的IC技術吧,沒有自己價廉物美的IC產品,中國的數字電視真的能發展起來嗎?

我們知道,電子技術的發展主要是靠IC技術的發展帶動起來的,而在中國,盡管IC技術一直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護,但就是一直發展不起來。直到2003年國家開始全面對外開放IC市場的時候,中國才以20倍的速度向前發展,而這些在中國新投資的IC企業,幾乎都是臺商和外資企業,中國原來的IC企業幾乎已經沒有一席之地。

中國的IC明星,龍芯和漢芯,每年國家在它們身上花去的錢少說也有好幾億元,但他們的技術除了用來填充報紙版面之外,至今還沒有一個能轉化成商品。

實際上,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對中國電子工業貢獻最大的根本就不是那些得到國家保護和支持的國有IC企業,對中國電子工業貢獻最大的應該是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目前,在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那里,什么IC產品基本上都可以買得到,并且價格比國外還要低廉。就是二十多年前,一些國有IC生產企業還需從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那里購買IC產品,給內地電子產品生產企業配套。現在,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每年的銷售額已經超過1200億元人民幣,光從稅務開出的發票就超過320多億元,估計有80%以上的顧客都是只選擇只開收款單據,而不開稅務發票的。由此可以推算出,每年深圳賽格電子配套市場可帶動中國電子工業的產值高達8000多億元,相對于2006年全國電子工業總產值4.7萬億元的17 % 。

目前,全世界上數字電視的技術還在不斷發展,相比之下,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與國外的數字電視標準相比,在技術上基本沒有優勢,當我們自己的數字電視產品生產出來的時候,可能別人更新的產品標準又要出來了,我們的EVD標準不就是這樣嗎?

因此,別人不可能會采用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將來也不可能升為國際標準;而中國的電視制式與國際不兼容,不但不利于中國電視機生產企業的技術配套(即IC器件和軟件的配套),也不利于中國電視機生產企業的產品出口,同時,也失去了一次中國家電企業與國外家電企業互相交流技術的機會。

七、數字電視離我們還有多遠
數字電視要取代模擬電視,這是必然趨勢。因為,傳統的模擬電視清晰度很低,基本上只能滿足21寸圖像顯示器清晰度的要求,如果把圖像顯示放大到29寸以上,則圖像清晰度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不過現在也有人,在模擬電視的基礎上,通過數字處理技術,采用加行插點的方法來提高大屏幕圖像顯示的清晰度,例如逐行掃描電視機就是這樣得來的。這種方法可以延續模擬電視繼續使用一段時間,但從長遠來說還是無法滿足人們對大屏幕和高清晰度電視的追求。

標準的數字電視機應該是在圖像清晰度方面以及其它技術性能指標方面,都應該要比目前的模擬電視高出一籌。例如,在我國新的高清數字電視標準中,要求CRT高清數字電視機的水平清晰高于620線,要求平板高清數字電視機的水平清晰高于720線。

這個高清標準對現有的CRT電視機來說難度很大,因為目前國內生產的CRT顯像管的規格基本上都是4:3的標準清晰度顯像管;若要其達到高清標準的要求,必須要把尺寸加大到32寸以上,以及顯示比例為16:9的高清晰度CRT顯像管;實行這個目標,最關鍵還是需要一大筆資金投入,特別是目前在CRT電視機價格已經非常低廉的情況下,很難有人愿意再投資。因此,很難再指望CRT顯像管能夠滿足我國高清數字電視1920X1080i圖像顯示格式的要求。

對于PDP平板高清數字電視則需要50多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機才能達到1920X1080i顯示格式的要求;對于LCD平板高清數字電視也需要40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機才能達到1920X1280i顯示格式的要求。然而這些高清平板顯示屏的關鍵技術,基本上還是掌握在外國人手中,要想在幾年內全部用高清平板顯示屏來替代國內產生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的CRT顯像管,難度會非常大。如果放棄CRT顯像管,不但對中國經濟是一個非常大的損失,因為,以前幾千億元的投資可能在幾年內就化為烏有,而且也不符合中國的國情。

自從1996年,美國正式播放高清數字電視節目以來,“高清數字電視”這個詞就一直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很多人都認為,今天中國的高清數字電視節目之所以沒有廣播,主是因為中國的數字電視標準遲遲沒有出臺。實際上這種認為是片面的。高清數字電視節目什么時候廣播,主要取決于有沒有高清數字電視節目源和與之對應的高清數字電視接收機;當高清數字電視節目源還很少,并且老百姓還買不起高清數字電視接收機的時候,高清數字電視節目開始過早廣播,反而會浪費社會資源。

根據國外數字電視發展的經驗,他們都是在高清數字電視節目廣播之后,再引導普通電視用戶慢慢地過渡到高清數字電視用戶方面來,那些還沒安裝高清數字電視機的用戶則可以通過安裝數字電視機頂盒來收看高清數字電視節目。

但我們國家在高清電視節目還沒有廣播的情況下,廣電部就開始引導中國的電視用戶用數字電視機頂盒來收看模擬-數字電視節目。這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趕超美國的唯一捷徑,也是廣電部每年要實現6390億元收入目標,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根據國家廣電總局每年的《廣電藍皮書》報告,2003年廣播電視總收入為470億元,2006年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099.12億元。早在2003年,廣電部就提出了要趕超中國電信的目標。2006年中國電信的營業收入為6390億元,所以,還差5000多億元。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廣電部從2003年就開始,由點到面進行我國有線電視模擬轉數字的推廣,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有青島、杭州、深圳、佛山、綿陽、南陽等10多個城市完成了全市整體平移,包括廣西、海南、陜西、重慶等省市的有線電視模擬轉數字工作都正在進入蓬勃平移的階段。根據《2007年廣電藍皮書》透露,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已經突破1200萬戶大關,達1266.25萬戶,比2005年增長218.88%。全國已有25個大中城市實現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轉換。

然而,也有人懷疑,用數字電視機頂盒來收看數字-模擬電視節目,不可能代表數字電視技術發展的方向,有線電視臺給電視用戶免費安裝數字電視機頂盒,不但不能接收高清數字電視信號,連接收標清數字電視信號的效果都比原來普通電視接收模擬電視節目的效果差,這完全是給國家數字電視的發展引偏了方向,使中國的數字電視更難發展。

所謂的免費安裝數字電視機頂盒,只不過是騙小孩上床,最后的成本費用還是要攤到電視用戶身上。既然有線數字電視機頂盒是個好東西,為什么還要整體平移。下面我們不妨以廣西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平移為例,分析一下整體平移的好處。

根據報道,2006年廣電部在中國西部最貧窮的省份廣西投資22.9億元,率先完成全省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其中由國家開發銀行提供的10億元中長期貸款,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則提供5億元的短期流動貸貸款,負債200%。

由于是免費給電視用戶安裝數字電視機頂盒,廣電部不可能免費提供高清數字電視機頂盒,最多只提供一個標清數字電視機頂盒。一個標清數字電視機頂盒的價格大約為500~600元,如果把前端設備的投資以及安裝費用也算到電視機頂盒的身上,每個機頂盒的成本大約為800多元。這樣,22.9億元的投資可以安裝286萬個標清數字電視機頂盒。一般電子產品的折舊壽命為3~5年,這里對電視機頂盒的折舊率就按4年來計算,則每臺每年的折舊費為200元。另外還需把銀行的利息加上,假設銀行的年利率為6%,每年的平均利息為52.5元。由此,可求得每臺數字電視機頂盒每年的使用成本約為252.5元。

目前,廣西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每月收費為22元,原來每月收費為12元,相對于平移后每月增加收費10元,全年增加收費120元;相對于每臺數字電視機頂盒每年虧損132.5元,這還沒有包括稅收部分,如果把稅收也考慮進去,則每年虧損大約為140元。當然,在邊收費的同時也可以邊還利息,最后估計每臺數字電視機頂盒每年要虧損130元。

這還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如果有些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經濟比較困難,或者對數字電視收看效果不滿意,他看了幾個月或一年之后,就不愿意再往他自己的銀行戶頭里面存錢了,有線數字電視臺對他也沒辦法,最多只能對他停機。這種情況估計有10~20%。由此可知,廣電部在廣西投資的22.9億元,再過100年也收不回本錢。

如果全國的1億多有線電視用戶都按這種方法進行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平移,估計需要投資800多億元,并且每年最少要虧損130億元。這筆費用一般廣電部是不會從自己的口袋里掏的,他也虧不起,最后虧損的是銀行,但銀行虧損的錢,實際上就是全國股民的錢,因為,銀行虧損后他們可以不斷地印鈔票往里填充,并且這也是得到政府默認的,沒有政府的支持,廣電部門不可能獲得銀行貸款。

另外,由于目前高清數字電視節目源還很少,有線電視臺只能把模擬電視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來傳送,相當于最初的電視圖像信號是用大卡車整體包裝運送的,而現在是先把貨物打碎,然后改用客車或出租車來運送,最后再打包變回原樣,這樣的圖像質量不可能比原來更好。并且,有些有線電視臺以及節目運營商為了降低運營成本,很多免費送的數字電視信號接收機頂盒,都是偽劣產品。根據國際標準,數字電視信號對模擬電視信號的采樣比為4:2:2,即亮度信號每取樣4個點,兩個色差信號應該各取2個點。但很多機頂盒生產商為了節省成本,省內存,只按4:1:1的比率對模擬電視信號進行采樣。因此,用這樣的數字電視機頂盒來收看數字電視信號,圖像質量會變得更差。

雖然有線數字電視整體平移后可以多收幾個臺,但這并不是因為把模擬電視信號轉換成數字電視信號后的功勞,因為原來模擬電視信號傳輸系統本身就可以傳送最少70多個模擬電視節目信號,頻率資源從來就沒有用到極限。老百姓對整體平移意見也很大,他們認為這種整體平移的做法,與把你家的玻璃窗先打碎,然后再給你換個新的,最后還要向你多收錢沒有什么兩樣。

由此看來,廣電部門對有線數字電視進行整體平移,不管他的投資有沒有回報,實際上對中國的高清數字電視產業發展一點都沒有好處,因為數字電視機頂盒不可能代表高清數字電視發展的方向,這只能是一種技術倒退,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多年來,由于數字電視概念的過度炒作,很多電視機生產商滿以為中國的高清數字電視時代很快就要到來了,因此,早早地就把CRT電視機的生產平臺切換到LCD或PDP數字平板電視機的平臺,由此引發了數字平板電視機與CRT電視機的激烈競爭,由于數字平板電視機增長速度過快,供過于求,使數字平板電視機的價格急速下滑,最后結果是,幾乎所有的平板電視機生產企業均出現虧損。

根據國內主要彩電生產企業2006年年報顯示,廈華2006年虧損6.5億元,四川長虹凈利潤只有4000多萬元,海信電器的凈利潤也只有1.52億元,康佳凈利潤1.2億元,而這3家企業的CRT業務的凈利潤都超過3億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矛盾的現象,原因就是:被宣稱即將死亡的CRT電視,卻養活了所謂的自己掘墓者平板電視。

當某類產品的市場基本飽和以后,產品的平均價格基本上就體現出顧客對商品的購買能力和購買商品的欲望。2005年彩色電視機的平均價格為1580元,2006年由于部分消費者對平板電視購買欲望的沖動,使彩電的平均價格有所上升,估計彩電的平均價格上升到了1800元左右,但并不是證明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上升了;因此,后面幾年,平板電視機價格下滑的現象還會繼續。

我在2006年寫的“中國平板電視的市場到底有多大”文章中指出:如果5年后,平板電視機真的能取代CRT電視機,則其平均價格應該下降到3300元以下,相當于每年要跌價15%。除非所有生產LCD平板電視機的廠商都是為了滿足做數字游戲的樂趣,要么沒有一個電視機廠商能在LCD平板電視機中賺到錢。

最近報道,深圳賽格-日立顯像管廠因出現嚴重虧損,已經停產關閉。這好像是宣布,平板電視機又取得了一次偉大的勝利,CRT的末日就要來臨了。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深圳賽格-日立顯像管廠的關閉,只是這個CRT顯像管廠的戰略轉移,它的設備由深圳搬遷到內地,使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因此,后面它對平板電視機的威脅力更大。

實際上中國電視機市場的劃分已經越來越明顯。14寸以下全部是黑白CRT電視機的市場;14寸至29寸全部是CRT電視機的市場;29寸以上全部是平板電視機的市場。三個市場井水不犯河水。2006年,中國電視機的產量分別為:黑白CRT電視機1000多萬臺,彩色CRT電視機接近7900萬臺,平板電視機510萬臺。2007年,估計平板電視機可能會超1000萬臺,但大部分都是出口;而7900萬臺的彩色CRT電視機產量基本保持不變。

目前中國大約有3億多電視用戶,電視機擁有量大約有3.5億多臺,其中有線電視用戶為1億多戶。如果在5年內,有三分之一的普通電視用戶要轉為高清數字電視用戶,那么需要更新1億臺電視機;假設每臺40寸以上的大屏幕高清數字電視機單價為1萬元,則總投資為1萬億元;電視臺平均每個星期播放一次以上高清電視劇節目,平均每個高清電視劇投資1億元,5年一共投資260億元。把兩項投資合在一起總投資為10260億元,平均每年為2052億元。這些費用將要全部攤到1億個數字電視用戶的身上,平均每戶每年2052元;這個還沒有包括電視運營商的管理費和利潤。

如果把廣電部每年5000多億元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攤到1億個數字電視用戶身上,那么,每個數字電視用戶需要攤1700元。這樣實現數字電視廣播后,每個數字電視用戶每年的支出大約為3750元。這筆費用,對于美國人來說是難以承受之輕,而對中國老百姓來說就是難以承受之重。

中國的高清數字電視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發展起來,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電視臺有沒有高清數字電視節目源;另一個是中國的老百姓能不能買得起高清數字電視機,以及能不能交得起廣電部每年5000多億元的費用。

現在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2005年10月,中國還在接受聯合國最后一批物資援助;這說明,中國才剛剛摘掉貧困國家的帽子,中國的人均產值在全世界排名還在很后頭,還沒達到2000美元,離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還很遠。很多人不了解這種情況,以為我們國家的神舟5號都能上天了,難道我們連數字電視都搞不出來嗎?

如果拿神舟5號作為歷史標簽跟發達國家相比,那么,我們在技術上比其它先進國家落后還要更遠。我們曾記得,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零7分,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宇宙飛船從拜克努爾發射場起航,在最大高度為301公里的軌道上繞地球一周,歷時1小時48分鐘,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載人宇宙飛行,實現了人類進入太空的愿望。我們國家的神舟5號不是相隔了整整42年才實現這個愿望的嗎?

(完)
板凳
發表于 2010-1-26 21:45:04 | 只看該作者
跟康佳的陶工有過一面之緣,也算是胡須花白的老憤青了,抨擊一些現象來比我們年輕人還有斗志,而且都是有數據根據的。
地板
發表于 2010-1-27 14:29:31 | 只看該作者
感覺離我太遠了
地下室
發表于 2010-6-22 17:41:00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可是這方面的專家啊!學習學習!
6
發表于 2011-1-9 15:08:32 | 只看該作者
長知識,收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于我們  -  服務條款  -  使用指南  -  站點地圖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電子工程網 © 版權所有   京ICP備16069177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217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的看黄网站 | 日韩第五页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看 | 色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五月性色 | 夜夜摸视频网 | 自拍视频在线看 | 成人免费无毒在线观看网站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校园激情 | a级国产视频 | 国产视频高清在线 | 精品国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 激情五月婷婷色 | 日日操夜夜操天天操 | 久久国产影视免费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韩日爱情片免费大全 | 九九九九九热 | 狠狠色综合色综合网站久久 |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亚洲欧美日本视频 | 天天曰天天干天天操 |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 |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 成年大片免费视频播放手机不卡 | 欧洲欧洲黄页网址免费 |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四虎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 男女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理论片 | 国产在线麻豆一区二区 |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图片 |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 | 污网站免费观看在线高清 |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午夜 | 凹凸世界第4季完整免费 | 撩草网| 国产福利网站 | 天天色天天色 |